欢迎加群下载文件,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1.班昭续《汉书》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
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竞②辄
2.翻译:
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②师事焉
2.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日:“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②当:判决。③文姬:蔡文姬。④使驿:使者。⑤文状:文书。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
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初嫁卫仲道。夫亡后归母家。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②徒
③厩④虎士
2.翻译:
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②诚实相矜;
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3.炳烛而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②呼?”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汉·刘向《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②炳烛:点燃蜡烛。
[文化常识]
“师旷”及其他。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有个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有个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暮②安敢
③善
2.翻译: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上文“臣闻之”中的“之”属代词,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4.薛奎识范镇
范镇①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绾②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镇益自谦退,每行步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③也。及还朝,载以俱。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④,当以文学名世。”
(选自《宋史·范镇传》)
[注释]①范镇:宋朝人。②绾(wǎn):留。③帅客:此指太守的宾客。④伟人:不平常的人。
[文言知识]
“阳”与“阴”。古代山的南面叫“阳”,山的北面叫“阴”。上文“华阳”,即华阳县,它当在华山之南;又,“华阴”,当在华山之北。而水的南面称“阴”,水的北面称“阳”,恰与山相反。江苏省的“江阴”市,当在长江的南面;“淮阳”县当在淮河的北面。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俾②益
③退④趋⑤逾
2.翻译:
①薛奎守蜀
②及还朝,载以俱
③当以文学名世
58.蔡邕被害
太尉马日磾(dī)谓允①日:“伯喈②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书后史,为一代大典③;而所坐至微,迭之,无乃失人心乎!允日:“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④中衰,戎马在郊,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⑤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日磾退而告人曰:“王公其无后乎!善人,国之纪⑥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邕遂死狱中。(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
[注释]①允:王允。伯喈(jiē):即蔡邕,东汉末年人,精通文史历法,屡上书言弊政,为王允所杀。③典:典籍。④国祚:国运、国福。⑤幼主:指汉灵帝,时年幼。⑥纪:纲纪。
[文化常识]
“太尉”及其他。秦以前中央职官较复杂。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中央设丞相(掌握政务)、太尉(掌管军队)、御史大夫(掌管监察)。汉朝基本上沿袭秦制。上文所说的马日磾,即任太尉,而王允时任司徒(东汉后期改丞相为“大司徒”)。他们均为朝中高官。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逸②佞
③讪④其
2.翻译:
①所坐至微,诛之,无乃失人心乎!
②王公其无后乎
59.观第五泄记①
从山门②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③,不容寸肤④,三面皆郛⑤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⑥如虹,忽卷掣折⑦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⑧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⑨,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⑩,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魈⑾呼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⑿,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选自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个瀑布。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②山门:庙门;指五泄寺的大门。⑧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④寸肤:古代计算长度,一指宽叫寸,四指并在一起的宽度叫肤。此处形容山石林立,间隔极窄。⑤郛(fú):古代城的外城墙。⑥怒石横激: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⑦掣折:转折。⑧欹(qī):斜靠。⑨纬:编织物的横线。⑩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牛鬼是佛经中所说的地狱中的牛头虎,蛇神指蛇精。⑾魈(xiāo):山中的鬼怪。⑿谛观:仔细看。
[文言知识]
说“掉”。现代汉语中的“掉”,指“掉下”、“落下”,如“钢笔掉了”。上文“撼山掉谷”中的“掉”,指“摇动”、“摆动”,句意为瀑布直泻而下,使高山、深谷震动。“掉臂”指摆动手臂;成语“尾大不掉”指尾巴太大,摆动不了,比喻机构庞大或人事太多而指挥不灵;“掉舌”指搬弄是非。从这个词看出,不少词古今含义差别很大。理解古文时不能贸然地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文言词语。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疾②悸
③沫④乍⑤恍惚
2.翻译:
①疾趋,度石罅,瀑见
②山行之极观也
③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60.宴客摆阔
余小时见人家请客,只是果五色①、肴五品②而已。今寻常宴会,动必用十肴,且水陆毕陈,或觅远方珍品,求以相胜。前有一士夫③请赵循斋,杀鹅二十余头,遂至形于奏牍。近一士夫请袁泽门,闻肴品计有百余样,鸽子、斑鸠之类皆有。尝作外官④。囊橐殷盛,虽不费力,然此是百姓膏血,将来如此暴殄,宁不畏天地遣责耶!(选自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注释]①果五色:指干果疏菜五种。②五品:五种。③士夫:即士大夫,官僚。④外官:地方官。
[文言知识]
说“寻常”。古代八尺为一寻;二寻为一常。,这样的尺寸,不算短也不算长,很普通,所以“寻常”含普通的意思。上文“今寻常宴会”,意为如今普通(平常)的宴会。又,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又,辛弃疾《永遇乐》:“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囊橐②暴殄
2.翻译:
①且水陆毕陈
②宁不畏天地遣责耶!
3.“遂至形于奏牍”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就到了让人用文字记载;
②就直到被人弹劾参奏;
③就到了亲自向皇上解释;
④就直到被人弹劾现出原形。
高中古文60段答案
1、班昭续《汉书》
1.①终②总是2.①汉和帝下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就,到;踵,继续);②像跟老师一样向她学习。
2、蔡文姬求情
1.①拜见②赤足③马棚④勇敢的士卒2.①表露的思想极悲哀,听的人都因此改变了脸色;②确实同情你(相,你);③救助将要被处死的人。3.被动词。
3、炳烛而学
1.①迟、晚②怎么敢③好2.①哪有做臣子的跟国君开玩笑的呢?②点燃蜡烛明行走跟在黑暗中摸索而行哪个好呢?3.下面一段话。4.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总比不学习好。
60.我小时看人家请客只是五种干果、五种菜肴罢了。现在平常的宴会动不动就要用十种菜肴而且水陆食品都摆出了或者寻觅远方珍品来追求超过和胜过别人。先前有一位士大夫宴请赵循斋杀了二十多头鹅于是就被写在奏章中。近来有一士大夫请袁泽门听说干果菜品就有数百余道鸽子斑鸠之类的都有。我曾经做过地方官口袋里钱多得来虽不费力但这是百姓的血汗。把它们拿过来这样的浪费难道不怕天地来惩罚你吗
欢迎加群下载文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