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东京残奥会修轮椅,征战另一个赛场

东京残奥会举办正酣

一张赛场边摆放着假肢的照片火了

这张照片被网友们称为“歇脚处”。事实上,在残奥会的各场馆内,还真有名副其实的“歇脚处”,那就是辅具维修中心。在这里,技术人员们为运动员解决轮椅等辅具的故障,确保比赛正常进行。

在众多技术人员当中,活跃着一张中国面孔。他叫沈阳,是厦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一名辅具工程师,也是东京残奥会辅具维修中心中唯一一名来自中国的技术人员,义务提供服务。

▲沈阳(左)正在东京为残奥健儿维修轮椅。

为残奥健儿提供贴心服务

8月27日深夜,沈阳抵达日本东京,开始了为期10天的残奥会辅具维修工作。他的职责是为各国的残奥健儿解决轮椅、假肢、矫形器等辅助器具的故障,帮助运动员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比赛。

沈阳是厦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一名辅具工程师,长期从事辅助器具研发改制和辅具评估、适配等工作。

年底,年东京残奥会组委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招募残奥会辅具维修技术人员,沈阳通过中国辅具中心递交了报名表,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技术功底成功入选。

正式上岗的第一天

他来到了奥运村的辅具维修中心

经过半小时的岗前交流

便开始“接单”了

▲东京残奥会期间,沈阳在维修中心维修轮椅,为运动员比赛护航。

刹车不灵敏、脚轮卡顿、车架松动、坐垫磨损……这些都是最常遇到的轮椅故障。除了为运动员排除故障,沈阳还会给对方的轮椅做一遍“全身体检”。

“习惯使然,运动员可能会忽略轮椅存在的某些轻微故障。”沈阳说,完成一台轮椅的维修与维护通常要花一两个小时,需要定制配件的还要更久。“每次服务都代表着你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甚至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所以要尽全力做到最好。”他说。

另一种形式“征战”残奥会

在工作中,沈阳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维修中心名技师来自30个国家、使用27种语言,他还需要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沟通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现场提供的维修工具有些此前从未接触;选手来自世界各国,使用的轮椅型号、品牌、材质各不相同,有些甚至闻所未闻……

对此,沈阳早已有了心理准备,“运动员们向残奥会奖牌发起冲击,作为一名辅具工程师,我也想在另一个‘赛场’上挑战自我”。

▲沈阳正在为残奥会运动员维修矫形器。

早在得知入选时,沈阳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有计划地学习,搜集研读国内国际的辅具维修资料,提升专业技能和外语水平,加上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触类旁通。

上岗后,沈阳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只用一天时间就完全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状态,与同事们相处也很融洽。“技术就是我们的通用语言,在哪里工作都一样。”他说。

与各国维修专业人才交流

他和维修中心的同事们轮流排班,每个工作日的早晨7点出门,在奥运村或场馆的维修中心待上一天,傍晚五六点回到酒店后,开始梳理当天的工作心得。

沈阳说,能和来自全世界的辅具维修专业人才交流,见识到各种各样的辅具,着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每天都收获满满。他还拍摄了不少无障碍设施的图片与视频,准备回国后与同事们交流。

“与同行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不管大家来自哪个国家,都是怀揣着对功能障碍者的爱心从事辅具工程师这份职业,都是希望尽己所能帮助更多的功能障碍者提高生活质量。”沈阳说,这份工作也是他的信仰。

▲沈阳(右)和维修中心的同事合影。

☆沈阳:我愿意为之奋斗一生

年,沈阳进入厦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负责为残疾人进行评估和辅助器具的适配、维修。

厦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辅具适配整村推进等项目后,他长年与同事们一起进村入户,上门评估残疾人的个人情况和家庭环境,为其配备合适的辅具;他也会根据残疾人的特殊情况,对辅具进行改装、改造,为此还研发了一些专利。

此外,年至今,沈阳一直从事着康复医学、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康复工程相关课程的教育以及其他行业康复辅具的培训工作。他希望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服务更多的人。

沈阳说,他们服务的对象还包括其他运动功能障碍的人群,比如儿童常见的平足、X型腿、脊柱侧弯,成人的关节、神经损伤等,都可以用现代康复工程的方法来治疗。

而他们这些辅具工程师要做的,就是在康复医学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学的手段,帮助这些“功能障碍者”实现功能的代偿及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最终融入社会。“这也是我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和理想。”沈阳说。

来源:《海西晨报》编辑:黄伊娜副编审:郭扬奇编审:黄义喜/于婧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mw.com/bzzl/96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