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体育成绩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有些孩子很刻苦地锻炼,但还是输在体育成绩上,家长不禁疑惑,难道孩子真的没有“运动细胞”吗?其实这很可能是“扁平足”惹的祸。
“扁平足”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其专业定义是:患者在站立克服自身体重时,足弓呈现出明显低足弓状态,主要是内侧纵弓下陷,使足底触地面积较正常足增大,足底部组织相对较松驰。扁平足典型的临床症状为前足外展、后足外翻、足弓降低或消失,可伴有疼痛。临床上,扁平足患者在站立时,会感觉身体的重量集中在双脚的内侧部位,而脚底内侧的脚弓承重感较不明显甚或消失,行走表现为跟骨向外倾斜等。
定义中提到的足弓是指,当人体站立时,足仅以跟结节、第1、第5距骨小头着地,形成足弓,3点定面,3点着地可使身体达到最稳定的平衡。这个小小的足弓,却有大大的作用,有了它可使通行足底的神经、血管免受压迫;另外由于足弓具有很好的弹性,可以缓冲地面作用于身体的冲击力量,保护内脏器官,特别是保护脑免受经常的震荡,且亦有利于站立和各种运动中的跑、弹跳。因此扁平足的孩子运动能力差,也就好理解了。
扁平足不止影响运动能力其实,扁平足不止影响运动能力,还可以影响:
1.扁平足的人走路呈内八字状,脚趾朝外,脚跟很容易受伤并常伴有脚底疼痛、拇趾外翻、足底筋膜炎、肌腱炎等。如果长期行走或过度活动,容易造成足部的软组织过度使用而发炎,以及关节部位受力不当引起疼痛。
2.扁平足的人因缺乏足弓支撑,造成双下肢及脊椎畸形。舟状骨塌陷,脚底韧带拉长,再加上受到压力不均的影响,走路时脚跟往内旋转,造成关节两侧韧带受到不一样张力,从而膝盖内弯,导致功能性短腿,进一步影响骨盆,使大腿及骨盆倾斜旋转,使骨盆或尾椎骨下移,形成脊椎侧弯,导致斜肩。
因此,有学者认为有许多种常见病症与长期患有扁平足有关。如:脚底筋膜炎,跟腱炎,膝盖骨腱炎,髋骨腱炎,腰痛甚至颈痛,等等。
如何自我筛查扁平足扁平足并不少见,大约25%~49%的青少年患有扁平足,那有没有简单的方法进行自我筛查呢?下面介绍一种足印法:第一步:赤脚,把脚底沾水弄湿。第二步:找一张报纸或白纸,用正常力踩上去。第三步:观察足弓,看足内侧有无隆起,并对照下图判断。扁平足的治疗手段经过筛查,发现孩子有可能患有“扁平足”,也不要急。首先应该找专业的医生做进一步的诊断。目前已经有了多种治疗手段治疗扁平足。1.手术治疗。但有一定的风险,主要是针对先天性的重度患者,用以提高生活质量,一定要找有经验的足踝外科专科医生。2.矫形鞋。其作用是矫正重力线位置,是使重力线偏离足弓,减少对足弓的压力。鞋底内侧厚度稍高于外侧,这样足外侧受力多一些,降低内纵弓的压力。近年出现的负跟鞋,鞋底是前高后低的,在此基础上又将重力线后移,使重力线移动到承重能力最强的足跟,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足弓压力。3.矫形鞋垫。可以重新分布足底压力、改善下肢力线、改变足—地接触角度以及负重点。利用足垫的工学结构和材料特性,不仅可以预防和矫正足部变形,改善足部受力,足垫的弹性特点还可以吸收地面对足底的冲击力,产生减震缓冲作用,消除足部疼痛和疲劳感。4.康复锻炼。患有姿势性扁平足的人,平时走路时应有意识地改变足部姿势,走路不要太多,站立不要过久,尤其要尽量避免负重行走和过于劳累。此外,平时可适当进行足尖运动,练习跳绳、跳橡皮筋、跳足尖舞等,练习时要注意预防扭伤。针对姿势性偏平足,可以运用的具体康复锻炼与辅助治疗方法有:★选择合适的鞋。有扁平足家族史,或已被发现没有足弓,但无其他症状的幼儿,要注意不要穿平底鞋,穿鞋应选择带跟的鞋,同时要在脚心内侧鞋底上加一层薄垫。★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练习用脚趾夹东西、用足趾行走、做屈趾运动、跳橡皮筋、跳足尖舞,加强足内肌的肌力,练习时要防止扭伤,或在鹅卵石、沙滩或凹凸不平的路上行走,来进行锻炼,以促进足底的血液循环,使塌陷的足弓逐步得到改善,缓解肌肉疲劳,增加肌肉的力量。由于足弓的位置主要靠韧带和肌肉来维持,尤其是胫前肌及腓骨长肌等外在肌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尤其重要。临床观察,应用足弓垫配合足部肌肉锻炼,使扁平足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关键此方法安全、经济,适用于大多数“偏平足”的患者。最后请广大患儿家长注意,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式,一定要早期治疗,贵在坚持,只有这样才可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少了因患足的结构性改变而引起的功能障碍。早查,早治,还孩子健康运动的能力。医院主任医师苏文凌
更多精彩科普选对筷子很重要水果中的能量棒——香蕉您的膳食纤维达标吗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