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6.html
最近陈奶奶总是觉得站不住脚,走起路来轻飘飘的,像踩在棉花上。甚至早上去家楼下的小菜场买菜,一小会的功夫,都觉得吃力。
足底、足跟部一阵一整的疼、麻木,每次稍微站久一点或行走后都会疼痛加剧,本来以为是小毛病,结果持续一个月月了,疼痛不仅没减轻反而加重了。
陈奶奶没办法,去神经外科挂了号,才知道自己患上了“踝管综合症”,动了“刀子”才治好。
什么是“踝管综合征”?特征性表现是什么?怎么治疗?下面我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踝管综合症?
人体踝部内侧即内踝骨骼与肌腱等结缔组织构成一个正常生理性狭窄通道,称为踝管。踝管内有胫后神经通过。胫后神经支配足底感觉。
任何原因导致踝管病理性狭窄、踝管内压力升高均可使胫后神经受到卡压,产生神经功能障碍,称为踝管综合征。
患者临床表现不一,早期常因行走、站立过久而出现内踝后部不适。随病情发展,患者可诉脚有烧灼或针刺感,活动后加重,但休息时亦可有疼痛,甚至从睡眠中痛醒,疼痛偶尔可向小腿内侧放射,但一般不超过膝。
有些病人会觉得走路轻一脚重一脚,像是走在棉花上,很难走稳。部分病人可有足跟、足底麻木,感觉减退或消失,重者可见足底皮肤苍白、干燥,汗毛脱落及足部肌肉萎缩。
踝管综合症的症状:
患者起病缓慢,多发于一侧。在早期,表现为足底、足跟部间歇性疼痛、紧缩、肿胀不适或麻木感,疼痛有时向小腿放射,有时沿足弓有抽搐,久站或行走后加重,有夜间痛醒病史,多数患者在脱鞋后能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步加重,进一步可出现胫神经在足部的支配区感觉减退或消失。
足跟部的皮肤感觉可以是正常的,这是因为踝内侧神经在踝骨以上从胫神经分出或是由于卡压的部位在踝管下方。晚期可出现足趾皮肤发亮、汗毛脱落、少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征象,甚至有足内在肌萎缩表现。
哪些情况容易患上踝管综合症
任何引起踝管内压增加的因素都可直接或间接压迫胫神经及其分支,引起症状。
1.先天性因素
酶外展肌肥大以及副跨外展肌、跟骨外翻畸形、扁平足等都可使跖管的实用容积减小,引起胫神经卡压。
2.跟骨及踝部骨折
如复位不良、畸形愈合亦可使踝管容积减小。另外,踝管的基底部不光滑可产生压迫、摩擦而伤及胫神经。
3.慢性损伤
从事强体力劳动者、长跑运动员以及踝关节频繁高强度踝背屈伸者,肌腱滑动增多、摩擦增强,可引起健鞘炎、腱鞘充血水肿,加之屈肌支持带相应增厚,踝管伸缩性减小,其内压力增高,可压迫胫神经并影响其血供,产生神经功能障碍。
另外,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骨关节病等患者皆可形成增生的骨赘,骨赘突人踝管亦可使胫神经受压。
4.踝管内部因素
腱鞘囊肿、脂肪瘤、曲张的静脉亦可引起胫神经卡压。
5.其他
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妊娠、大隐静脉及小隐静脉曲张等。
本病好发于男性,特别是体力劳动者及经常运动的青壮年人,女性肥胖者亦多发,单侧者多于双侧。
踝管综合症还有的治吗?
确诊为踝管综合征的病人也不必太过焦虑,部分早期或症状较轻的病人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如踝部制动休息、减少活动,穿宽松的鞋袜;亦可采用理疗、推拿、按摩等方式缓解肌肉肌腱之间的粘连,进而缓解痉挛,症状可减轻甚至消失。
如果效果不佳,可以进行踝管内注射治疗激素。症状较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踝管胫后神经显微减压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微创手术方法。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切口位于内踝,切口仅数公分长,显微减压术是通过在显微镜下解除肌肉、肌腱、韧带等结缔组织对踝管内胫后神经的卡压来改善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
手术治疗需要注意些什么?
对于一般保守治疗进行3个月左右,而症状加重或无明显效果者,就需要尽早手术治疗,对踝管内的神经进行手术探查松解。资料显示,感觉障碍的缓解率可达95%,可有效预防足底溃疡形成,且越早手术疗效越佳。
对于早期或轻度损伤患者,应多休息,给予弹性绷带踝部固定制动,使踝关节的韧带及关节囊松弛,防止踝部过伸、过曲、过度内外翻。同时进行局部热敷、外敷中药及中药泡洗,一般能取得良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