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拆解:拆鞋远比穿鞋,更带劲。
为了将这个栏目延续下去,不得不让马也哥再放放血啊。好啦,今天就带来威少2代的IN拆解。
我们根据实战测评来解剖这双威少2代。
第一个点:配置问题以及实战测评中提到的
重心高、直接软
前掌大块ZOOM,和AJ33前掌一样大小。厚度10.80mm。
上端长61.25mm
下端长:70.78mm
两侧各宽:81.86mm、73.16mm
气垫紧贴的前掌Phylon厚度:3.81mm
相比较于AJ33前掌的FlightSpeed(厚:1.59mm),是要厚不少的,这也就是导致前掌重心偏高的原因。
直接软则是因为贴着Zoom的Phylon,非常非常之软,这一点在后掌会更加明显。
后掌鞋标缓震,有意思的是还是多层缓震哦。
外面一层塑料片,扯下塑料片之后,还有一层薄膜覆盖在鞋标上。(由于中底Phylon过于偏软,实在不好扯下来)估计这个鞋标缓震的耐久性,比较不错。开个玩笑。
后掌的Phylon厚度适中,柔软度极其出色
相对欧文5来说,实际感受上是软了不少的。
这就是威少2后掌没Zoom,但是不震脑的原因。
第二个点:足弓稍微顶脚的问题
这就是中底TPU配置的问题,大家看这个足弓处的TPU,它又大又硬(盘它)。
有三根类似加强筋的处理,从内侧看更像一个W。
虽然长度有89.88mm,但是宽度只有69.68mm
而且有点上收。所以对于扁平足的马也哥来说,有一点点顶足弓。这一点大家也需要注意下。
中底布下面,没有额外的TPU片。
第三个点:鞋面包裹问题
首先不得不夸奖一下威少2,鞋面的用料真是非常舍得,无论是种类,还是层数。
前掌方面,用了夹心饼干的方式,外层织物鞋面和内衬夹着一块海绵网布。
中段虽然只有外层,外层贴布和内衬,但是多加了两块类似蛇皮袋纹路的支撑片,拉紧鞋带还是可以起到很好的贴附和包裹。
接下来,来到又大又丰满的后跟部位。
内外双层的海绵填充。
拆解下来看,的确只是粘合上去的,只在根部缝合起来。
所以一脚蹬穿着的时候,非常容易将内层踩下去。
后跟内层展开来看,两层鞋面,夹着一块较厚的海绵填充,以及一块淡蓝色的TPU片。
除了外层鞋面和橙色内层布面,中间也夹了一层海绵网布。
然后外层后跟还多加了一个红色的环抱式TPU,不过单独拿下了,偏软。
总体看下来,威少2代的鞋面:
前掌三层,中段两层加上两个贴片
后跟里外里一共是布面4块布面材料
一块海绵填充一块TPU
一层海绵网布外层环保TPU
不可谓用料不丰富,填充不满足。
填充的满足也就导致了我们实战测评中说到的,穿久了之后,海绵填充定型之后,就会觉得没有那么充实了,由于中段是贴片加鞋带的协同作用,所以说在拉紧鞋带之后,有一点点断层感,前掌没那么贴合,后跟厚实,却不紧致。
拆解不IN,谈何拆解?
解析战靴内核,分析问题所在。
IN拆解,下期再会。
下一双被拆解的鞋是……
往期精彩回顾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