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福利足跟疼痛评估及治疗视频

足跟痛,又称为跟痛症,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是骨科常见的足部疾病之一。虽然足跟痛不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但是异常的疼痛也会让患者十分痛苦,甚至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活动范围,给患者的行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二.足跟痛的临床表现与病因

足跟痛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脚底部酸胀、针刺样痛,不红不肿,步行困难。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近处有压痛,侧位X线片可显示跟骨骨刺(骨质增生)。多因跖筋膜创伤性炎症、跟腱周围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骨刺及跟骨下脂肪垫损伤引起,发病多与慢性劳损有关,往往发生在久站或行走工作者。

高危人群:40-60岁中老年人,年老体弱,肥胖者;扁平足;爱穿高跟鞋、拖鞋(尤其人字拖)、有过足外伤史;长期站立或行走如保安、售货员等。

三.足跟痛的康复治疗

1.休息:减少负重活动如行走、站立等,可以减少对足底的刺激。

2.冰敷: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剧烈的跑跳运动后出现疼痛红肿,可先局部冰敷。

3.物理因子治疗:中药熏蒸、蜡疗、激光、超短波治疗等。

4.体外冲击波治疗:冲击波具有缓解软组织疼痛作用。冲击波治疗后避免剧烈活动,建议休息一周以后恢复适当的活动。

5.矫形鞋垫或护具:矫形鞋可适当增加后跟,减少对足跟的牵拉;护具的佩戴可保护足跟,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6.肌内贴保护

7.运动疗法:对足部周围肌肉及小腿肌力训练,如踮脚、跖屈抗阻、弓步牵伸等,预防复发。

8.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

9.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局部症状加重,如骨刺或局部软组织出现钙化灶或造成肌腱撕裂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四.注意事项

1.足跟痛多因劳损引起,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2.在足跟部用厚的软垫保护或用中空的软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

3.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4.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5.当有持续性疼痛时,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

本期资料为视频资料包含

《基于ICF骨科临床实践指南:跟腱炎》1《基于ICF骨科临床实践指南:跟腱炎》2踝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协调障碍—踝关节韧带损伤1踝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协调障碍—踝关节韧带损伤2踝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协调障碍—踝关节韧带损伤3足部疼痛评估及治疗1足部疼痛评估及治疗2足部疼痛评估及治疗3

领取方式

1.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mw.com/bzzl/8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