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读懂儿骨...
我,一个深受重度平足毒害了20多年的弱女子,查阅了众多文献与大家分享关于平足的知识,希望大家认真看一看,然后隔着屏幕体验一下我的平足辛酸史
什么是扁平足?
扁平足表现为前足旋后,后足外翻畸形如(图1),站立时足弓塌陷,内缘接近地面(图2),简单的评估方法可根据足印图来鉴别(图3)。在我国发病率在25%~49%。扁平足不是病是一种体征,临床上既有扁平足体征,又有主观感觉疼痛不适、活动受限,则称为平足症。
图3
足弓是用来干嘛的?
有了足弓,足犹如弹簧富有弹性,适应凹凸不平的地面既可吸收地面对脚的冲击力量(减震),蹬地时又可锁定中足关节,使脚变成刚性结构,更好地推动人体前进。咳咳,简单来说足弓是人类进化的产物,有了足弓人走路、运动更有效率。
有趣的是,所有正常发育的孩子出生时都有柔韧的扁平足,在他们生命的最初几年逐渐形成内侧纵弓。平坦的足部姿势是特定年龄的正常发现,宝宝的足通常在3岁之前因为足底脂肪垫厚,足部骨骼发育尚不成熟,在外观上往往呈现平板状,足弓不明显,这种情况是发育中的正常现象,无需治疗。但必须与先天性垂直距骨相鉴别。
细心的家长还会发现我家宝宝的足是“外翻”的,外侧的脚掌踩不下去,是“外翻足畸形”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的外观(图4)。这得从解剖方面解读了,踝关节线在出生时是外翻的,呈现出内外踝等高。在正常发育的情况下,约3到4岁龄,踝关节线与胫骨轴线垂直,外踝低于内踝。当然专科儿童骨科医生会先排除病理性因素,部分马蹄足、骺板骨桥、并存软瘫性疾病(如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灰质炎等)时踝关节线会持续外翻。对于正常发育的孩子儿童骨科医生会告诉你:4岁前在家光脚走路,刺激足部发育。外出穿鞋底柔软、包裹支撑足跟的鞋子,继续观察,我们来个4岁的约定(也就是说建议观察到4岁龄再找医生确诊)。
(图4)
平足需要治疗吗?尽管平足是一种典型的发育现象,可称作生理性平足。父母们仍然非常焦虑常常寻求儿童骨科医生意见,父母经常担心孩子的脚出现畸形,害怕孩子的未来会受到畸形的影响。虽然预计低龄儿童的脚是扁平的,但目前还没有就这只脚的扁平程度有一个儿童足部发育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从而得出确切的儿童足部测量标准。可以明确的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可以观察到内侧纵弓逐步发育,足的平坦度降低。但在每个年龄足弓增量多少才算正常?哪个年龄段儿童的足部结构发育定型不再进展,没有确定的结论。一般认为,成熟的足部姿势在7~8岁之间达到。
4岁至足部发育成熟期间一般保守处理,这段时期孩子体重一般较轻,即使出现症状也相对较轻,可以佩戴特制的足弓垫或踝足肢具(图5),分散异常集中的应力减轻症状,减轻支持足弓的韧带张力,改善后足力线,防止平足过快进展。对于足部生理结构异常的孩子控制体重尤为重要。
如果同时伴有腓肠肌短缩可加强肌肉锻炼。动作如下:双腿前后分跨站直,双手扶在墙或栏杆与肩同高的位置。后腿始终保持平直并足跟用力贴紧地面。使髋部保持朝向前方移动,后腿和脊柱在直线上,直到感觉后小腿的伸展,保持10秒,放松,重复以上动作(图6)。如果合并跟腱挛缩可以做并腿下蹲的拉伸锻炼。
什么情况下平足需要手术?7~8岁后如果足弓没有形成,足弓就不再会发育。所以这个年龄的儿童,如果有疼痛或严重畸形,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就需要手术治疗。
平足需要手术干预的不外乎以下几点:
1、疼痛及活动受限
已经确定的是,具有扁平足的成年人报告背部或下肢疼痛的可能性显着增加,足部痛点通常位于足底内侧,偶尔疼痛也可位于踝关节外侧。且于长期站立或行走后加剧,有进行性加重的现象。量化的评估方法是根据足底压力分布图来检测。扁平足前掌接触时相、整足接触时相均大于正常足,着地时间长,蹬地力量减弱不能有效的推动人体前进。压力中心过于密集,平足步态线內移,足弓、前掌所受冲量占全掌比例均大于正常足(如图7)。踝关节活动度降低甚至僵硬,同时伴发有跖筋膜炎、跗骨窦综合征等。影响行走活动功能。甚至可能引发膝、髋、腰骶等部位的疼痛和关节炎。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腰骶痛为唯一症状。
2、外观异常
足内侧突出,前足外展,后足外翻畸形,若伴有疼痛关节周围肿胀,以足舟骨结节处为甚。可能合并拇外翻畸形。
3、步态异常
患足疼痛及足弓塌陷可造成跑步甚至行走能力下降,步态异常。严重的平足畸形因患足过度外翻及旋后,引起膝关节代偿性外翻及髋关节代偿性外旋,出现明显的外八字步态。
柔软性平足也称可复性平足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植入螺钉及软组织的处理,恢复正常足部生物力学结构。切口很小,术后2-4周可下地行走,很快恢复工作与学习。一般10岁左右畸形较轻,是手术矫正的最佳年龄。僵硬性平足常伴有其他畸形侧需要做相对复杂的系列软组织和骨重建手术,重建足弓。需要查体结合影像资料个性化评估。
人们一直认为足要比手的功能少得多,但单侧足由26块骨头、33个关节20多条肌肉和多条韧带组成,结构却更精细,畸形的评估更复杂,足部健康不容忽视。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而且儿童有着不善于表达的局限性,所以,平足孩子定期到儿童骨科医生门诊随诊很重要哦。
看都看完了,点这里让更多人了解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