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是“喜送熊孩子归校”的开学日。
但是这天一档中小学生特供的公益节目,却被学生家长骂上了热搜。
这档节目叫做《开学第一课》。
从年起,由教育部和央视合作推出,并于每年新学期开学之际播出。
节目不好看,不看就是了,为何都要找不痛快?
还真不行。
因为教育部发放了通知,要求全国中小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观看这档公益节目。
看完了还要拍照打卡,或者写“观后感”。
课余放松成了硬性任务,学生和家长本就有所不满。
关键节目从开头广告到节目内容,都成了大型官方喂屎现场:
1.开头广告长达13分钟;
2.在倡导教育减负、打击校外辅导的大环境下,广告中出现了各种课外辅导APP,教育界的嘉宾代表竟然是某培训机构创始人;
3.节目制片人没有道歉反而吐槽家长“不就让你们陪着孩子等了13分钟吗”;
4.节目编排散乱无章,内容空谈奋斗与梦想,与“创造力”的主题相去甚远;
随着央视对广告问题的道歉,这件事本该告一段落。
只是这次,舆论对“广告第一课”的不满逐渐转向了“少年娘,则国娘”的骂战。
看似不相干的事交缠在一起,全因《开学第一课》意图“接地气”,邀请了大量小鲜肉作为嘉宾。
官博转发的明星宣传自拍成了“娘炮”的证据,《偶像练习生》成员和新版“F4”成为了重点攻击对象。
在面向中小学生的公益教育节目上,安排大量娱乐元素和偶像明星,的确让人颇感不适。
但是若以此一口一个“娘炮”攻击这些偶像明星,同样会给人造成不适。
图源自网络
咒骂男性“娘炮”,是男权社会对性别根深蒂固的刻板偏见。
不仅强迫男性必须符合霸权式的男性气质,潜在逻辑还认为所谓的男性气质要优于女性气质。
常有男性自诩“纯爷们儿”,说“男人要有个男人样”,男人什么样儿呢?
有担当、有抱负、有力量、勇敢、智慧、隐忍......
作为人类的美好品质全被贴在了男性身上。
若一个男孩子瘦弱、爱美、敏感、温柔,大约是要被传统的卫道士们喷一句“娘儿们唧唧的”。
生活中由于性别偏见,产生的校园霸凌、恃强凌弱事件本就数不胜数。
靠diss“娘炮”就能让男孩走向阳刚吗?家长第一课该是教会孩子“何谓尊重”。
截图来自纪录片《不一样又怎样》
“少年娘,则国娘”的论调并非是由这档央视节目而起,很早之前网络上便充斥着对当下男性气质的焦虑。
其中,娱乐圈的偶像明星成为了被攻击的“重灾区”。
有人将法国足球小将姆巴佩和中国偶像组合TFBOYS的照片拼在一起,以此证明“别人的19岁和我们的19岁”的气质差异。
有人嘲讽这些长相柔美的男人,真到保家卫国的时刻只会说出“犯我中华者,讨厌~~~”。
针对小鲜肉代表的阴柔气质,娱乐圈外的人极尽讽刺之能事,娱乐圈内的人也早有不满。
叶大鹰曾抨击《建军大业》里的欧豪“女里女气”、“腿都站不直”。
冯小刚在某电影论坛上说过“现在的小鲜肉太娘”。
直男样板的吴京也不止一次表达过对“娘炮”的鄙夷。
甚至偶像出身的谢霆锋,最近也对圈内“韩风”潮流也颇有微词。
“娘炮”言论实在恶臭,将之攻击日常生活中不符合男性想象和期待的人,更是素质低下。
但是面对讨伐当下娱乐圈偶像审美的悠悠众口,夏BB觉得以“直男傻逼”“关你屁事”粗暴回击,并不具有说服力。
因为我必须面对自己的真实想法:
讨厌男性霸权的我,也不喜欢当下男团代表的偶像审美。
每个人都有对审美表达不同意见的权利,并不能因为政治正确(非贬义)而堵上他们的嘴。
否则就变成了另一种民意暴力。
偶像明星和普通人并不一样。
生活中的阴柔男性,他的气质是“忠于自我”的表现,是天性使然。
为什么《奇葩说》的肖骁即使整成蛇精脸,一口一个“老娘”,观众都很适应。
因为他的“娘”是真实反应,是他的生活方式。
对此,除他之外的任何人没有质疑的权利。
而偶像多是包装营销的结果,将一个个有差异的个体塞入无差别的韩风模板里。
去年流行奶奶灰,今年流行白头发。
口红、眼线必不可少,美瞳、眼影日益浮夸。
中性风吃香就艹妖孽人设,转向街头嘻哈就是荷尔蒙爆炸。
他们所谓的精致和时尚,无不是外来文化嚼剩的甘蔗渣。
记得《偶像练习生》里,原本长相很有辨识度但不够精致的周锐人气一直不够。
结果某一集里他骤减十几斤体重,以丸子头、女性妆容的“周仙子”形象出现。
引得台下的选手和观众纷纷尖叫,直呼“好美”。
从此以后,出现在各个场合的他,都被禁锢在这类风格里。
这是他的自主选择,还是向资本市场的低头?
他们浓厚的脂粉气,不是所谓的中性之美。
他们的做作姿态,更多的是对女性观众的献媚。
有人乐观地认为,男性偶像的阴柔美是女性权力的表现,代表着女性话语权的提升。
但你反观女明星(包括普通女性)的审美趋势,仍旧是被瘦、美、精致妆容牢牢禁锢。
甚至一度流行的老公、总攻人设,迎合市场的目的与小鲜肉并无二致。
看似多元的审美取向,背后无不是统一的资本逻辑。
它们塑造潮流与审美,并善于将其伪装成大众意志。
偶像和普通人不同,偶像和偶像也不同。
为何张国荣这样的玉面公子让人如沐春风?
为何大卫·鲍威的雄雌莫辨让我们惊艳异常?
为何权志龙烟熏、染发、穿女装就是时尚icon?
同样的阴柔风,却得到外界不同的反馈。
其中缘由,一在于了解,一在于实力。
粉丝对外界偏见满怀不忿,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你哪来的勇气去评价一个你并不了解的人?”
小鲜肉多是骤然爆红,要么因为出演古偶剧、卖腐剧,要么因为上了综艺选秀。
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了大众视线,粉丝暴增、流量惊人。
旁人当然没有粉丝那么多时间去舔屏、应援,也没有兴趣从各种场合的微末细节中脑补出偶像的萌点。
他们认识小鲜肉的唯一渠道就是“作品”。
问题就在于,作品是小鲜肉的最大痛点,可供欣赏的便是一张张精雕细琢的脸。
外界对小鲜肉的形象攻击,本质上还是对“实力配不上脸”的负面情绪。
粉丝越疯狂,这种不满就越强烈。
求自拍、控评、拉郎配、撕×大战,这些粉圈有无限乐趣的行为,在外界看来无异于“邪教异端”。
粉圈恶臭行为
在偶像的丰碑上刻下名字的人,大多数都是能打破性别偏见的人。
他们的天赋和实力,决定了他们有足以匹配任何造型的魅力。
姜思达有句名言:你可以一天整成范冰冰,但是不能一天读成林徽因。
内在涵养的培养,非一日之功。
对于快消产业的偶像们来说,便只能靠最表层的包装来塑造所谓的个性、气质和品味。
他们被粉丝们消费,又被粉丝们丢弃。
一朝爆红,可能下一秒又招黑。
诚如戴锦华所说:“在无所不在的资本逻辑中,我们每个人作为‘人’的意义正在不断地贬低和下降,成为资本链条中的一个部件”。
偶像的问题不在于“娘不娘”,而在于他们作为人的部分,真实的自我那部分,越来越虚假和模糊了。
现如今哪个粉丝敢担保自己爱的是偶像本人,还是他的人设?
人设崩塌最快的“小清新”胡一天
训练有素的偶像们,莫说看到他们的真性情,甚至很难看到他们卸妆后的样子。
如果粉一个偶像,结果只是粉了被团队打造出来的提线木偶。
这个木偶再精致,我也感觉不到任何审美的快感,只觉十分悲哀。
真正的偶像,从来没有娘不娘的问题,只有美,以及绝美。
互动话题
你对当下偶像审美的看法?
推荐阅读
吴谨言耍大牌事件
原著党更高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