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
欢迎你来到这里,听老徐说高考故事。
今晚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老靖哥的高考故事。
老靖哥是咱们山东商报高考交流群管理员,他和他们家小帅哥靖宝都是咱群红人。爷俩这几年没少在群里志愿服务。
今晚分享的,说是老靖哥的高考故事,其实写的不仅仅是高考,而是整个求学历程。所以也更像是一个农村孩子的奋斗史。
说实话,由于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农村学校无论是硬件还是师资,都无法跟城里相提并论。所以,农村孩子注定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一起来聆听老靖哥的求学故事吧:
★我的学生时代
——老靖哥
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沟里面(长度有二十多里地),山高水美,就是穷,有多所小学,两所初中,其中一所初中就在我们村。我的小学、初中是在我们村里上的。
小学一、二年级跟初中在一个院子里面,桌子是用水泥板搭成的,凳子需要自己带(马扎)。农村的孩子普遍上学晚,我六岁上学,明显属于早的,一直到高中都是班里最小的。
三到五年级是在一个山岗上的院子里面,有了木头桌子,但是凳子还是需要自己带,家里没有,我的一位表哥正好刚学了木匠,就让他帮我做了,刚出徒,做的特别认真,就是有些笨壮,比较重,但是很结实,坐在上面很稳,而且不会出声音,那个凳子现在仍然在(超级耐用)。
老师都是民办的,水平也一般,体育课就是跑步、打乒乓球,但是老师不让我打,有一次我打乒乓球,老师直接把球给我踩扁了,告诉我,你得好好学习。
音乐课也很简单,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是其他老师跟着收音机上学,然后再教我们,黑板上有歌词,却没有谱,所以我们也就不会识谱,换句话说,我们唱歌不靠谱(不能让老师看见哦)。但有一首歌,直到现在还记的很清楚……泉水叮咚响,很美、很好听。
从三年级开始,需要上早读课,但是那时还没有电灯,每天早上我们都是自己端着煤油灯去上课,晚上做作业也是用煤油灯,在此灯的熏陶下,每天早上的鼻涕都是黑色的。
冬天,好多同学的手冻的像馒头,我的不肿,却是裂,他们是痒,我是疼,那时家里只有一种护肤品——马牌油。
我的成绩基本上是班里最好的,考初中的时候,老师曾想让我报考镇上的初中,后来几位老师又好好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算了吧,估计考不上,我们那时很听老师的话,就报考了我们村里的初中。
初中,条件好些了,不用自己带凳子了(解放了),而且很快也有了电灯。
但是大部分老师仍是民办的,水平也是一般,虽然我在班里的成绩很好,但是去镇上参加比赛时,仍然跟别的学校的学生差距很大。
我们是初二下学期开始学英语的,一年半的时间要学六本英语课本,老师是高考落榜但是英语成绩还算不错的,教的很认真,天天跟着录音机练发音,然后教我们。
根据实际状况,考高中时没敢报考县城的高中,只报考了我们镇上的高中。那一年,只有两个人考上了高中,我和一名复读生。
小学、初中,我们比城里的学生多两个假期,麦假和秋假,当然不是白放假的,需要回家帮忙干活。
初中的时候,由于老师是民办的,家里也有地,有时会组织我们去帮他们收、种。
干农活,虽然影响了我们的学习,但是也让我们具备了良好的体质,直到现在,身体素质依然不错(自豪中)……
镇上的高中,离我家约20里地,因此父亲就把他上班时骑的二手老国防自行车给我骑了,他已经在附近找了新工作(合同工)。住宿条件比较差,是那种用土坯砌成的大通铺,没有澡堂,没有热水,大家卫生条件不好,因此虱子、跳蚤是常客。
学校有食堂,有馒头、有菜,但是馒头票需要粮票购买,我没有粮票,只能自己从家里带。
春、秋、冬天比较凉快时,可以一次带一周的,以煎饼为主。夏天及比较热的时候,只能带三天的饭,主要是馒头、烧饼,中午、晚上送到食堂集中加热,吃饭时,一群人挤着拿自己的饭,经常会有人拿错,不排除有人故意错拿,因为最后剩下的往往是比较差的,拿的晚的人只好自认倒霉了。
食堂中午有菜,1角钱一份,但是不舍得去买,只能去小商店买咸菜吃,(一斤不到3角钱)有时候会奢侈一下,买包五香花生米或八宝咸菜。喝的是蒸馒头用的热水,只有冬天才有玉米面粥,需要学生自己把玉米面交到食堂。
老师的整体实力也不强,分来的师专毕业的年轻老师很快就成为骨干了,当然数量也不多。
我们的立体几何没有老师,只好让教平面几何的老师来代课,老师就是照着课本给我们念念,大部分人是听不懂的,只好课后自己进一步钻研,老师的一句话,我现在仍然记着:
“什么是棱锥?锥不上愣锥;什么是棱台,抬不动愣抬;你们不会啊,我还不会呢。”
我们学校的实力差,每年考不上几个大学生。
第一年高考,我考了分,数学,其他六门全部不及格。
去拿成绩条的时候,班主任很茫然的对我说:“一般数学好的,物理、化学不会差的,搞不懂你是什么情况”。
回到家,父母看着我的成绩,也是无奈,问我:“还上吗?只要你想上,我们就供你。”
我说:“上”。
为什么这么干脆呢?因为我知道,面朝黄土,北朝天,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必须要考上大学。
去复读,因为没有专门的复读班,当然是安排到了下一级的新生班里,记得当时是红着脸进去的,心里多少是有些自卑的。但是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是来学习的,不是来看别人脸色,听大家评论的。
几天后,便跟新同学熟悉了,没有了不适感。
第二天,遇到了学校的教导主任,对我说:“不是看你数学好,就不让你来复读了,可要好好学啊。”
总结高中三年的学习情况,成绩差的原因有二,一是教学水平差;二是自己年龄小,贪玩。教学水平,没法改变;自己贪玩,却是可以改的,努力克制自己,埋头好好学。
经过一年的努力,高考成绩分,估计专科都不够,再一次失落。
回家一商量,先出去打工吧(放松一下心情),便跟着哥哥去了济宁的邹县钢山酒厂干设备安装活。
大约一个月后,突然有人给捎信了,说让去县城填表,有资格填报菏泽医专的委培生。当天,哥哥就把我送到了兖州火车站,返回老家后,父亲带我去县城填了表格,让回家等消息,然后……就没了然后,再次落榜。
父亲的同学在县城,经过商量,决定找人让我去县城复读。
经过努力,终于如愿,我去了县里专门办的复读班,开始了第三次冲击。
交通工具仍然是自行车,不过换成了大金鹿,距离60里,大约骑行90分钟。
这么远,再带干粮就不方便了,便在食堂买饭吃,一个月回家一次。
一开课,明显感到了老师的水平不是我们镇高中老师所能比的,听的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学习成绩稳步提升。
刚去的时候,我的排名也就是中游,到模考的时候,已经进入前十了。
高考成绩出来的那天,我在榜上找自己的名字,第一名分,第二名分,第三名分,名字就是我,当时真的很激动。
找老师拿成绩条的时候,老师说,肯定考上了。
这一次除了英语不及格(58分),其他六门全及格了,而且我的优势科目——数学,依然是全班第一。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估摸着应该来通知书了(那时电话不方便,也不给邮递),就去学校找老师,老师说,好像有你的通知书,来了好多天了,在XX老师那儿。找到那位老师,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牛皮纸的信封,上面有学校的名字——青岛建筑工程学院(现已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
辞别老师,回到家,赶快把喜讯告诉父母(一直在家里等着呢),全家人满面笑容,幸福与自豪明显地写在了脸上,因为我是村里第一个本科大学生。
过了几天,乡、村里的部分领导,一同来我家庆贺,每人还赞助了几十元。
那时候报志愿,是先报后考。家里人不懂,也没有专家咨询,老师知道的也不多,全靠自己。
其实自己也不懂,报的时候就挑招人多的学校、专业,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我只选择省内的学校。
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大本,有的只是2-3份报纸,分散开轮流查找。
第一年的时候,一心想报考警校的,体检时,大部分项目检查结果合格,只是脱了鞋跑圈时,体检老师说,你不能报军校和警校,你是平脚板。当时就蒙了,平脚板是啥?回去后,一翻生理卫生课本,明白了,就是扁平足。
现在回想起来,只有本科第一志愿还记得,其他已经记不起来了。
第一年报的是山东工业大学;
第二年,给自己降了,报的山东农业大学;
第三年,先选择了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正式填报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这所学校在省城,会不会是热门呢,为了保险,改改吧,就选择了类似的学校——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经过准备,9月份,满怀希望的去上大学了,当时坐的是济青间最好的火车
——齐鲁号。
话说老靖哥是注定要进咱群当管管的,你看他这么早就自己琢磨高考志愿了。
都是缘分。
好了,“老徐说高考”,老靖哥的上学故事,今天就分享到这里。
还未尽兴的话,明天继续搬着小凳子来听……
你也可以把你的高考故事写出来,告诉老徐;你也可以让孩子写一篇他的高三经历……
于你而言,这是一种压力的分解;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释放……
记得写好发送到老徐的邮箱:
qq.中科白癜风国庆感恩回馈招聘淘宝推广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