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者丨覃金爱
整理丨张静
责编丨李燕
来源丨年全国感控暨耐药感染大会
前言:年的春夏之交,广东顺德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引爆了整个医疗行业,在当今的医疗条件下,两所三级医疗机构发生如此严重的重大事件,非常值得深思、引以为鉴,专家们通过抽丝剥茧、查根溯源,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标准预防才是最重要的”,是真的吗?年在上海举办的全国感控年会上,来自广西医院的覃金爱主任通过近年来发生的一起起真实的感染暴发案例,梳理出标准预防关键点,以对标找问题的方式进行详细分析,非常值得学习!
什么是标准预防?年《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标准预防的定义
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美国CDC(隔离指南)中标准预防包含的措施
手卫生;
必要的防护用品;
环境物品的清洁和消毒;
安全注射;
新元素: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特殊的腰穿操作感控实践(面部防护)。
关键点一:安全注射和手卫生
暴发案例2-封管液污染导致的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血流感染暴发
某年2月,发生11例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C)引起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均为股静脉置管者,血液中培养出BC,使用同一袋肝素钠封管液;
患者使用的液体、一次性注射器、环境物品细菌学检测均合格
在1份剩余肝素钠封管液中(患者共用)培养出1株BC,其药敏结果与患者血液培养菌株一致;
拔除患者深静脉置管,并抗感染治疗;
11例患者7d血培养均无细菌生长。
暴发案例3-韩国脂肪乳污染导致新生儿血流感染暴发
事件简介:年12月16日21时31分至22时53分(82分钟内),4名新生儿在位于首都首尔的医院重症病房的保育箱内相继死亡。
公布死因:医护人员使用同一瓶脂肪乳向多名患者注射,且脂肪乳在护士配药过程中污染弗式柠檬酸杆菌。违反“一人一瓶”原则。
该院护士5年前开始在注射几个小时前配药,药剂启封数小时内被细菌污染的风险很高,而护士长却对此熟视无睹。
关键点二:物品的清洗消毒
暴发案例1-纤支镜相关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暴发
暴发案例2-ERCP术后CRE感染暴发
时间:-年;
地点:芝加哥、洛杉矶罗纳德·里根医疗中心、欧洲;
人群:接受ERCP者,多个暴发案例,有些患者死亡;
原因:十二指肠镜结构复杂,先端部的抬钳器难以彻底清洁影响消毒效果;
处理:召回-涉及感染暴发事件使用的奥林巴斯内镜型号;
建议-企业改进内镜结构,医疗机构进行ERCP的镜子采用灭菌而非高水平消毒的方法。
软式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关键点三:个人防护用品和呼吸卫生
暴发案例1—抽脂术相关的A型链球菌感染
---与个人防护(口罩)有关?
年,在某整形门诊的抽脂术患者中有两位患者发生A型链球菌感染;
参与手术的一名内科医生咽喉和两名外科助手的咽喉及鼻腔分离到与病人同型的A型链球菌;
内科医生用头孢氨苄治疗手蜂窝组织炎,外科助手手术期间有时咽痛;
医生在术中佩戴手套和口罩,但在术前准备和术后照护中不戴。
暴发案例2—医务人员HINI流感暴发
防控措施
小结
标准预防-关键是如何落到实处
安全注射:无菌操作、单剂量药瓶;
手卫生:关键操作时机—接触体液、血液的操作尤为重要;
内镜清洗消毒:集中清洗消毒时,落实床边规范预处理,清洗质量监测改进;
防护用品:防护的范围应基于操作类型导致的可能暴露范围,而非患者疾病种类;气管插管佩戴外科口罩+防护口罩,气管镜操作佩戴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全面推行呼吸卫生和咳嗽礼仪。
“懂感染,保安全,人人都是科学感染防控者”,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标准预防的各项措施关键就是落实到位,医院做到了吗?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图文编辑:王小虾
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治的最好请问盖百霖的副作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