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该如何选择篮球鞋

有很多粉丝私信留言推荐篮球鞋,随着公众对于篮球鞋的认知不断加深,在推荐球鞋的问题上也越发专业。大多数的粉丝留言也会先说明自身的打法与身材。挑选球鞋肯定要适应自身打法需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在处理打法问题前,还需要了解的是自身的脚型。偏瘦、偏宽还是正常脚型呢?这反而也有一定的容错率,毕竟现在篮球鞋的鞋面物料在延展性方面比以前的皮革有更大的优势。但是,足弓问题则不是那么好处理了。

说到足弓类型,按照国外的分类则非常细致。中断弓、窄弓、中等弓、扁平弓、膨胀弓等大分类,之后再因应大分类还有各自的小分类。今天我们针对扁平足进行说明。从严格定义来说,只有内侧足弓完全消失的情况下才应该定义成扁平足(林书豪与贾森-威廉姆斯是典型的扁平足),而当还能看到内侧足弓的情况下,应该称为足弓塌陷,并且,分为结构性足弓塌陷与功能性足弓塌陷。结构性足弓塌陷基本上就是无论什么情况下,足弓也很难调整,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训练,也就是要经历一次足弓的重塑。而功能性的足弓塌陷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是崴脚导致,或者其他受伤所致,也可能因应体重过大而致。功能性足弓塌陷在不负重的情况下会看到一定的足弓存在,通过运动疗法会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人类的足弓结构是一个具有弹性与支撑力的应力结构。在正常情况下我们脚底内侧会有一个向上凸起的弧度,这个部分就是足弓。体有2条足横弓和2条足纵弓。足弓是由跗骨、跖骨通过韧带、关节及肌肉、肌腱相互配合形成的拱门型结构。由于足弓的具有柔韧性,就可以帮我们缓冲一些地面对身体的冲击力,并帮助我们去适应各种复杂地面的行走、跑跳。简单来说,足弓与脚掌的组合就是轮胎与避震的组合。正常的避震与健康的轮胎可以让车辆应付各种路面,但是,当避震与轮胎不在一个紧凑的状态下,就自然有松散感,汽车磨损老化加剧,也不适宜长途或者高速驾驶。

足弓塌陷,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失去了缓冲作用,扁平足则是这个内部结构出现问题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足弓低平或消失的情况下,足部会出现外翻,站立过久或者行走的时候,由于足弓塌陷,腿部会通过膝关节进行代偿,久而久之出现肌肉劳损,这样也就容易出现膝关节疼痛。

那就会有人问NBA许多球员也是扁平足,为什么他们也能这么厉害呢?首先,扁平足不一定只有平足症的症状。另外就是运动员有着强大的肌肉力量作为支撑。最后则是NBA大部分球员也有个人专属鞋垫,专属鞋垫是因应个人的脚步结构而特制的一款兼具保护与缓震作用的体育装备。国外有专业的鞋垫订制公司,要因应用户的脚型数据进行建模,再因应运动治疗师的建议再制造初版,之后再确定使用场合做出对应的版本。这种鞋垫一般价格超过美金。

对于大部分的消费者不太可能订制一款专属的鞋垫,尤其是运动爱好者,再选鞋时候首当其冲的是颜值,之后或者是个人喜欢球星的签名鞋,或者是针对某些科技的忠实粉丝。类似于Nike的ZoomAir这么多年来有一班死忠粉丝。另外,就是球鞋品牌方会特别优化主推鞋款的脚感,在试穿的时候,通过脚感让消费者买单。所以说脚感好的不一定就是实战利器,也不一定适合自身。

扁平足选鞋的适配要求是比较高的。按照道理来说全掌的ZoomAir并不适合扁平足的人。这是由于全掌的ZoomAir在足弓位置偏软弹,对于原本就塌陷的足弓多了一个不稳定因素,在运动状态下同步受到气垫的反弹力,也就更容易出现酸痛的情况。很多扁平足的人或者足弓较低的人都不太喜欢有足弓支撑的球鞋,类似于Kyrie7这种的球鞋反而是很多扁平足人的选择,事实上这对鞋能很好地发挥运动的表现,无论是抓地反馈还是灵活性也非常优秀,从而导致另外一个问题,穿着就会不自觉地释放个人最强的运动表现,也就更容易在运动后出现脚底酸痛的情况。

扁平足的人更适合有一定足弓支撑的球鞋,当然,球鞋也不能过硬的足弓支撑或者是过于明显的足弓支撑,这样的话会让穿着者未运动就有明显的疼痛感。像Jordan35它的确是一双非常优秀的篮球鞋,足弓支撑也是非常到位,但是,过于优秀的足弓支撑却让扁平足的人感觉特别难受。

过于软的缓震也不适合扁平足的人。刚上脚或者静态感受肯定很爽的,尤其是那些“踩屎感”的球鞋,在这点上Nike真的非常抓准消费者的心理。可是,扁平足的人自身就是较弱的平衡感,过于软的感谢让脚底感知就变得更弱,更容易出现肌肉的代偿,也会带来额外的磨损风险。另外,球鞋软或者踩屎感并不代表缓震极限高。李宁的“?”(用Pebax发泡的版本)初上脚不会有软绵绵的踩屎感,却能够提供优秀的缓震极限,也无愧于当今最强的材料缓震技术的称号。

对于扁平足的人要选择球鞋,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选择有扁平足情况的球星的签名鞋。像NikeZoomKobe系列,尤其是Kobe4、5、6代可以说是近20年适配型最强的三双鞋。低帮的设计看似没有了脚踝的保护,但是,在其他位置上提升了支撑,并且,极力地做到最佳的鞋脚一体性,让双脚回归到自然的感觉,又带来一定的辅助。足弓支撑坡度合适,软硬适中,一句话Kobe就是YYDS!

体重较大的可以选择LBJ系列,当然如果担心防侧翻问题,还是尽量选择13代之前的款式。另外,值得推荐的是是李宁的驭帅13与14的“?”版本。足弓支撑到位,中底材质软硬适中,弹性极佳,保证滤震性同时又有足够的支撑。

还有就是严重被低估的UA球鞋。UA的球鞋普遍偏轻,而抓地力优秀。抗扭片是标配,更为重要的是足弓支撑一直是他们被忽视的细节点。可能对于偏重脚感的人,觉得其硬如板砖的感觉而误解了这个品牌。其实无论是是Curry系列还是HAVOC也是被低估的实战好鞋,还包括恩比德1代也是很不错的适合好鞋。当然,对于体重较大的扁平足人员需要慎选,毕竟,脚感方面并不适合所有人。

有时候造成膝盖痛的原因也可能是下地方式有问题,有一些年轻时候的素质狂人,喜欢飞天遁地,技术天赋也极高,可以空中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动作。但是,每一次下地的时候可能会采用不规范的方式,久而久之造成额外的损伤,却归咎于球鞋也就有失公允。

另外,一双适合扁平足的实战鞋王就是AdidasHardenVol.1,加宽的外底却又皮革做外层包袱,明显的足弓支撑设计,与Boost的缓震结合,几乎适合任何体重,尤其是扁平足的球员是个人认为的最强实战之选。

无论是否有扁平足,身体机能才是最好的装甲。对于扁平足的球员,其实自身力量足够,并且并没有出现平足症的情况下也没有太需要担心的事情,就像上赛季体测的丁彦雨航也有扁平足的情况。减重与提升力量是基础。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买一副订制鞋垫,哪怕觉得订制鞋垫比较贵,也可以买一副提供足弓支撑的鞋垫。球鞋选择方面,千万不要只选择静态脚感好的球鞋,需要充分考虑脚型的适配以及必须有一定脚弓支撑的鞋款。理性消费除了不要乱消费外,重要的是做好功课,按照自身需求出发,祝愿大家免少伤病困扰,快乐运动。

本文图片大部分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必删,文字内容为原创

造化迭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mw.com/bzhg/89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