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www.pifubing999.org/bdftp/yyry/153.html
北京廊房头条的劝业场、王府井的东安市场、观音寺街的青云阁和首善第一楼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被称为京城里的四大著名商场。这四大商场所售的商品引领着当时京城的时尚潮流,人们以能到这四个地方购物休闲为一种荣耀。
前段时间,位于廊房头条的劝业场修复完成,重新“亮相”回归到京城人们的视野中,媒体纷纷以图文的形式报道了它旧帜重张的盛况。同时重提它与当年王府井的东安市场、观音寺街的青云阁、“菜市口的首善第一楼”在京城商业中的领军地位。对于这些文章中对东安市场、青云阁和劝业场所处位置的描述,笔者没有异议。少年之时,这三个地方的商场没少去闲逛,所以记忆深刻。只是对报道中所说首善第一楼在菜市口的说法产生了疑惑。当年的首善第一楼是在菜市口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网上查到一份首善第一楼的合同,其中的文字是这样写的:“立合同字据人方文卿:今在正阳门外廊房头条胡同路南,廊房二条胡同路北修建三层楼房,开设首善第一楼。招租各行生意发起人,方文卿总司其事。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初二日开张,距于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十六日因西邻万元灯铺不戒于火延及本楼嗣,经发起人方文卿苦心经营重新修建,其从前一切账目均已与原股东核算明晰,此次重修系于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初六日另立新账,所有旧账自应作废。及旧合同亦应收回注销,现经方文卿共筹集成本京平足银三万两正作为拾伍股……发起创办人方文卿,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九,首善第一楼图章”。从这份合同中可以清楚的看出首善第一楼的准确位置,并且知道它于光绪三十三年(年)开张营业,后因失火于光绪三十四年(年)重修。当初首善第一楼的建立与今天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非常相似。
陈宗蕃在所著的《燕都丛考》也说明:“在拳匪构衅时,于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日,由老德记药房起火,连及小齐家胡同,廊坊头、二、三条以至西河沿,正阳门城楼,均付一炬,实为未有之浩劫。乃自庚子后,不惟次第修复,且更愈增华丽,如大观楼(大栅栏)、第一楼(廊房头条),均庚子以后之建筑也。”(《燕都丛考》页)从上述的文字也可以看出首善第一楼建立的位置,它是清末的产物。
查民国三十年代苏甲荣编制、日新舆地学社出版的北平市全图:其中“第一楼”三个字被清楚地标注在门框胡同以东、廊房头条与廊坊二条之间的位置上。同样,在此图上均未发现菜市口地区有“首善第一楼”的位置标出。
当年并列为京城里的这四大著名商场,除了东安市场在王府井之外,其他三家均在前门外的西南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大栅栏儿地区。劝业场建在廊房头条(前门在廊房头条,后门在西河沿街),青云阁建在观音寺街(今大栅栏儿西街。前门在观音寺街,后门在杨梅竹斜街),首善第一楼在廊房头条路南,与如今修复的劝业场正门(南门)相对。有所不同的是,与劝业场正门相对的是它的后门(北门),而它的前门(南门)开在廊房二条里。
那时候,逛完大栅栏儿,顺着门框胡同向北溜达到廊房二条向右一拐,就进了路北的首善第一楼,逛完之后,出了它的后门,直接过马路就到了劝业场前门。纵观当年前门外的这三大商场,您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设有前门和后门,而前门和后门又都分别开在两条街上。劝业场建在西河沿街与廊房头条之间,首善第一楼建在廊房头条与廊房二条之间,青云阁建在杨梅竹斜街与观音寺街之间。三个商场相互不远的距离,使游人逛起来更感便捷。可以想象,当年游客们从这三个商场的前门和后门涌进涌出是何等地火爆!
当时大栅栏儿地区的这三大商场,是相对集中的新型商业,具有百货商场的规模,又有娱乐项目的氛围,适应了当时社会的改良潮流,一时生意颇为兴隆。京城一首竹枝词中曾写道:“货物蒐罗遍五洲,纷纷男女往来稠,大观游罢青云去,乘兴还登第一楼。”
首善第一楼与青云阁都是三层建筑,外表没有像四层的劝业场那样洋味十足光鲜华丽,而是更具中国传统的浓郁色彩,因此感觉更平民化一些。这三个商场在那个时代共同起到了寓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地作用,在大栅栏儿地区独领潮头,确实是个消闲的好去处,因而引得人们趋之若鹜也就不奇怪了。三个商场距离琉璃厂和天桥都不远,既有琉璃厂的儒雅书卷气,又兼有天桥杂耍地摊的味道,可以说具有宣南的特殊风格。
年出版的《北京实用指南》,对首善第一楼内的商业布局是这样介绍的:“首善第一楼,在正阳门外廊房头条胡同。楼三层,南北八间,东西五间,合计全楼之屋,凡七十八间。上层之南为玉芳照相馆,北为畅怀春茶楼,西南为球房。中层之南为中兴玉理发所,北为碧岩轩茶楼,若东若西,则除电镀漆器茶店外,率为镶牙补眼之室。下层则货物杂陈,五光十色,灿然夺目,其品类大率为古玩玉器、珐琅首饰、笔墨书籍、南纸南货、盔头玩物。游人往来,络绎不绝,上层茶楼,座亦常满。”
老舍的名作《茶馆》,是描写清末、民初及抗战胜利后北京茶馆兴衰变迁和社会众生相的。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这样的茶馆确有不少,有些茶馆为适应商业潮流的新变化而开在了商场里。当年的这四家商场里,都开有茶馆。像东安市场的东安楼、中兴楼、舫兴楼、裕源堂,劝业场的蓬莱春、玉楼春,青云阁的玉壶春和首善第一楼里的碧岩轩、畅怀春,都是当年较有名气的茶馆。而在大栅栏地区这三家商场中所开的茶馆里,应以首善第一楼的畅怀春名气较大,往来的人流每天络绎不绝。所谓名气大,不是它的茶品有什么特殊之处,而是畅怀春当时聚拢了京城里喜欢京剧的很多“名票”,是最有名的“清音桌儿”。所谓“清音桌儿”就是不化妆、不着戏服、依现场情况安排戏码的演唱。畅怀春由当时的名票胡显亭主持,胡有票界张春彦的雅号,跟名票邢君明唱的《珠帘寨》可谓一绝。那时的畅怀春茶馆里每天惊堂的锣鼓响个不停,各路的票友纷至沓来,唱的、拉的、打的、敲的,样样俱全。
畅怀春茶馆里卖的是茶水,唱的、听的分文不取。票友们在此既可饮茶,又可切磋技艺过足戏瘾。而老百姓可以到那里听唱、喝茶、会朋友。当年戏曲界的一些名角也常来此处会友聊天,芙蓉草、侯喜瑞就是这里的常客。那时的畅怀春茶馆就像今天的文艺沙龙一样,成为京城里喜欢京剧票友们的根据地,因而人气大盛,受到青云阁、劝业场等商场里茶馆的追随仿效。
首善第一楼较之那三个商场是开业最晚的,也是寿命最短的。青云阁开业于清朝的乾隆年间,东安市场开业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年),劝业场开业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年)。紧随其后,首善第一楼开业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年),而到了年七七事变日寇的铁蹄踏进京城以后,它就彻底地沦落了。
如今京城里曾经著名的这四大商场,东安市场已经平地建起了高楼,没有了原来丝毫的影子。青云阁和劝业场,还保存着原来的骨架和模样,如同老干发新枝。而首善第一楼,早已化为一股云烟,消失在岁月风尘中。
曾经在首善第一楼度过的快乐时光,成为很多老北京人的集体记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