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就瘸了早起下地足跟痛能跑不能走这三种

每年的5月29日为“全球爱足日”

足部是人体站立和运动的根基

被誉为人的第二心脏

脚出了问题犹如爆胎的汽车,寸步难行

但很多人知道轮胎需要养护

却常忽视脚也要省着用,否则也会累坏的

大部分足部疾病起病隐匿、进程缓慢

想要做健康的主人

一定要懂足护足

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angel:五一假期,我算是领教了什么是“行走的疼痛”,本来孩子好心带我出去溜达,结果我这腿脚真是不争气,公园逛了不一会,这左腿,就感觉没劲了,还有点酸疼,就得停下来歇会,而且这腿还凉凉的,这一趟公园逛下来,我歇了6,7回,就像小品里说的,走着走着就瘸了。这哪是出去玩啊,纯是去遭罪了。(“走着走着就瘸了”——小腿凉、没劲、酸疼)

冷雨夜:我每天早上起床下地,脚就跟踩着刀尖了似的,脚后跟里面一点的位置,是那种让你马上就能清醒的疼,然后走走能好点,但也不能走太多,走太多又特别疼。(“最怕早起下地那一刻”——脚跟内侧疼)

彼岸花:我可奇怪了。我走走路脚就疼,走得越多,越容易疼,脚掌,脚跟,脚趾都疼,可是跑步却没事,平时出去跑跑步,打打篮球都不疼,所以我最讨厌的就是走路,走10分钟我都不愿意!我真是宁可跑,都不想走。(“能跑不能走”——脚掌、脚跟、脚趾疼)

“走着走着就瘸了”后果挺严重?

这种“走着走着就瘸了”它有个名叫间歇性跛行小腿有点凉没劲还酸这在医学上讲叫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因为血管供血不足造成了肌肉缺血进而形成运动后的疼痛,俗称:腿梗随着人体的老化,血管也在老化血管内壁形成动脉硬化斑块斑块之余就是形成了血管的狭窄狭窄以后供血量、血流量就会相应的减少平时在静卧的时候血量是足够用的但是行走以后

肌肉需要更多新鲜的血液和养分

这个时候血就不够用了所以病人走着走着就瘸了必须停下来让肌肉喘口气有更多的血液慢慢渗透过来这样才能够缓解疼痛动脉缺血实际上也是因为小腿缺乏营养供给所以才导致小腿凉然后紧接着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有动脉硬化的朋友就容易出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而且这病好发于老年人群有相关的报告指出说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的占多数而老年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为0.74%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如果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接受相应正规的治疗是可以挽回或阻止病情发展的比如说您脚底板发凉、走路疼痛走得越来越短原本是走米左右小腿会疼后来发展到米、米、米这种情况就明显提示您动脉硬化闭塞症病情在进展第二阶段叫静息性疼痛就是人在休息的时候腿部也会出现疼痛这说明血管狭窄到了一定程度供血越来越不足肌肉、神经在休息的情况下供血也不足再往下发展就到坏死期了如果不重视很可能面临截肢的风险脑梗和心梗它是单只血管

基本没有侧枝循环

而腿梗不光是主干血管堵了它还有侧枝循环腿梗的发展严重程度不是说狭窄多少病情就发展到什么程度有些老年人血管闭塞%但是他没有任何的症状说明侧枝循环发展得特别的好而腿部肌肉里面皮下脂肪里边的一些小血管汇集到一块它的总面积已经达到主干血管的话就可以完全代偿所以不单纯是血管闭塞的程度还要看侧枝循环开放的程度出现间歇性跛行一定要定期检查血管的狭窄程度然后接受一定的药物治疗加上运动锻炼每天坚持半小时以上的慢走这样可以增进侧枝循环目前大约有30%~50%的病人从中获益从而避免下一步更严重的医学介入治疗防止腿梗最主要还是要防止动脉硬化三高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来讲是非常不良的刺激因素除了三高以外还有遗传因素、紧张因素寒冷、高脂餐等等都需要避免和预防已经有腿梗就提示你也要预防脑梗和心梗了它们仨个之间有37%是重叠的

“最怕早起下地那一刻”咋回事?

足跟痛一般叫

足底筋膜炎或者跖腱膜炎

足底筋膜炎的原因

可以总结为“压力”两个字

如果是一个体重为斤的人那就相当于天天抗麻袋走道这样的话足部承受的压力就特别大足底筋膜就容易劳损过度运动以后就会出现伤痛所以无论是体重大还是过量运动都会给脚后跟上的筋膜造成压力有压力的地方它就有反抗筋膜工作的时候就会出现劳损,有炎症这种行走的疼痛是非常常见的实际上不光是爱好运动的朋友有很多人到一定年龄以后也会出现问题最常见的是40~60岁它没有男女差别而是有体重之间的差别足底筋膜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脚跟内侧的疼痛与不适一般疼痛在早晨下床时的第一步最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负重会处在较为缩短的状态因而当早晨下床踩地时会对足底筋膜产生较大、较快的牵拉进而引起疼痛走时间长了以后足底筋膜它相对来说适应性好同时炎症因子随着血液循环的加快会被带到其他的地方这样疼痛就被带走了平时想缓解足底筋膜炎疼痛可以做拉伸的锻炼锻炼的时候把脚跟翘起来如果疼痛比较严重睡觉的时候可以穿上专门的一个支具叫夜靴让脚底筋膜拉伸这样就可以缓解

“能跑不能走”这种“行走的疼痛”咋回事?

其实是扁平足造成了“行走的疼痛”扁平足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不是说每个扁平足走路都疼而是因为它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扁平足又分成先天和后天很多优秀的运动员先天就有扁平足但他从小进行锻炼肌肉各方面就适应,没有足弓的情况着力的力量比正常人相对反弹力就大所以说他能够达到一些极限运动相反他的肌肉长久性就不行所以走路一慢的时候肌肉就会出现劳损和疼痛

都说人岁数大了就长脚,我妈就特别明显。她说以前的鞋都变小了,挤脚。是不是人年纪大点了,也容易足弓塌陷,有扁平足的趋势?

对,这个非常常见

主要是因为肌肉的松弛

一松弛了原来的足弓塌陷了,脚就变大了

我们就主要实行功能锻炼

加强肌肉的强度同时用一些足弓垫但是功能鞋垫是有适应症的脚不吃重,有足弓的情况下穿上鞋垫非常好但是有一部分叫结构性扁平足临床上叫扁平足症脚抬起来足弓也不出现的时候,已经畸形了用鞋垫对骨头的压迫会疼痛加重所以一定要根据情况去选择是否穿鞋垫同时这种鞋垫实际上有很多的技术在里头不是随便买一个鞋垫就垫里而且要根据脚形,足弓的高低选择哪个地方需要硬,哪个地方需要软需要很多的技术在里头如果垫鞋垫仍然医院咨询一下

吴丹明

医院血管疝外科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秘书;辽宁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VTE与静脉曲张学组-组长等。拥有扎实的外科基础及手术技巧,对血管疾病的外科手术与腔内治疗有较深造诣。擅长各种复杂血管病的腔内治疗、血管置换、血管瘤切除、血管损伤修复等手术,尤其擅长血管腔内介入疗法与外科手术相结合治疗血管阻塞性疾病。

出诊时间:每周四8:30~11:30

出诊地点:医院三楼血管疝外科诊室

杨茂伟

主任医师,中国医院骨科病区主任、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全国十佳骨科医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委员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擅长领域:1.拇外翻、平足、高弓足等足踝畸形的矫正2.慢性踝关节不稳、跟腱断裂等足踝运动损伤的微创治疗3.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足踝退行性变的治疗4.骨巨细胞瘤等足踝部肿瘤的治疗5.骨质疏松的诊断与治疗出诊时间:周二和周四门诊,地点医大一院门诊五楼D区

扫描《健康一身轻》小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mw.com/bzhg/8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