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的更新,我以为会轻松一点回归,没想到会以这么沉重的心情来写这篇分享。第16篇「字」,我们来聊聊跑步/跑马这件事。(上篇)
太长不看版:
1.尊重生者、悼念死者。一般人不是运动员,跑步是为了健康,适量运动,不要逞强;
2.从我的经历来看,运动菜鸟到跑完马拉松是可能的。我小时候是弱鸡,经过整4年训练和准备,完赛了马拉松,但也受了伤,养了快一年,心里很痛苦,还花了不少钱;
3.马拉松是会死人的,参赛做好充足训练和心理准备,比赛中觉得自己不行了该退出就退出;
4.跑鞋、护具很重要,超长距离的比赛里,补给、强制装备和主办方很重要;
5.有伤病要早治,尤其天生生理缺陷和慢性疾病,但更重要的是预防,学习知识减少损伤;
6.想到什么就去做,但尽量做点对自己对社会有益的事,不要动不动在网上喷人。
1
噩耗
这两天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损失,22号袁老和吴孟超院士去世了。昨天又发生了甘肃白银山地越野马拉松的悲剧——搜救结束后,21名参赛人员因为失温失去生命体征,其中有越野跑大神梁晶。悲剧的经过可以参看事件当事人的文章以及新华视点记者的文章《一场越野赛为何成为“夺命跑”?》。
作为一个(伪)跑步爱好者,我非常敬佩百公里越野跑的选手们,也很早就听过梁晶老师的大名。常做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的人都知道户外运动两大杀手——失温、中暑(丁香医生推文),据梁老师的教练说,看到梁晶老师的遗体双膝都已经磨烂了,估计是失温后人跌跌撞撞受伤所致,而跑友在群里发送的那一条条绝望的消息,更是让人不忍卒读。看到悲剧发生,我深感4年前能完赛马拉松是何等幸运,在赛中遇到的情况和我愚蠢的举动也让自己后怕。除了悼念逝者、保持追责外,我想分享一些我个人的跑步、跑马历程,给想跑步、开始跑步、想参加马拉松的同学一些经验,也希望同学们吸取我的教训,量力而行、健康运动。2
我的跑步历程
我从小体育弱鸡,小初高体育常年不及格,幼年得过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随便跑个米就会喘半天。
我的体能要比一般人弱很多——人生的前20年我一直是接受这个设定的,但在年初开始了一直渴望尝试的剑道练习,去了道馆几次后发现自己连横举竹刀抬手5分钟都支撑不下去,更别谈连续挥刀了。
“这样搞不行。”但心里着急没用,只能一步步锻炼最基础的运动能力。
初期我在健身房跑步机上锻炼,目标不是能跑多少公里或者1公里多少配速,而是先解决困扰我多年的一运动口里就出现血腥味的问题。
因为心肺能力太差,呼吸道的毛细血管极容易破裂,呼吸会带血气,很刺鼻。
大概2个月平缓训练之后,嘴里血腥味问题好转了很多,恰巧室友郭哥那时候受殷子大神(中文大学一位著名跑友)的感召,也在训练跑步。
在他的撺掇下,我开始了第一次路跑。
第一次路跑的路线是从逸夫书院走环徊路下山经二号桥(没错,就是年香港中文大学二号桥攻坚战那个二号桥)到吐露湾,然后沿着白石角海滨长廊跑到大埔墟街市附近,如下图。
下山路太陡,跑步很伤膝盖,所以先走下山当热身,主要的跑步道是沿海的那段,全长大约5公里。
这里不得不提郭哥这个鸟人当时怕我坚持不下去,告诉我这条路大概2-3公里,当时我在跑步机上已经能完成4公里,心想3公里路跑应该没问题。
结果开始跑之后,我才发现不对劲。
路跑和跑步机感觉很不一样,地面不平整、路上有障碍、跑步要转弯,需要时刻调整步频和留意周围环境,同时我跟着他的速度跑,实际达不到他的配速,心肺负担很重。
我中途一度想放弃,但一想3公里路跑都坚持不下来,以后打个球的剑道。好歹咬牙跑完了,回去拿地图一查才发现上了当。
第一次路跑就是标准的错误示范,正确的是:
其一,跑步最好按照自己熟悉的配速来跑,逐步挑战,别用别人速度要求自己;
其二,不要为了完成跑量或逞能,超过自己的预期路程,身体很容易不适应,容易受伤乃至出危险。
当然,第一次路跑跑完5公里也给了我很大的自信(现在咱还得谢谢郭哥,你说气人不),郭哥用安慰新手的语调给我打气,说他也是看到第一次上路就能跑完5公里的(骗鬼呢)。
后续我迷上了跑步时的那种身体轻盈感和操控感,什么都不想,只是跑,或者什么都在想,继续跑。
-15年我剑道和跑步双练并行,这两项是我的日常修行和娱乐,持续进步时还把我从精神躁郁中拖了出来(这是另外一段故事)。
我跑了红磡的海、科大的山、沙田的河、中大的路。10公里逐渐变成了日常训练,并且在15年底,在深圳完赛了第一次半马(21km)。
可能归功于我两年的基本功训练,跑半马没有什么压力,而且配速超过我的预期。从一个体育弱鸡,到能完赛半马,这个成绩我还是很骄傲的。
但隐约能感觉到腿脚有些问题。
我是扁平足,平时站立、走路久了很累(所以我非常、非常、非常羡慕有足弓的人),跑步训练的时候脚踝出现了一些疼痛症状,我认为是扁平足的问题,没有太在意,就按照平时的护理抹一些活络油、按摩一下就完了,最多用热水泡脚放松——这也为我的伤病埋下了伏笔。
跑完半马,下一个目标自然是全马了。
香港每年1-2月都有渣打马拉松赛,因为年在准备深圳半马,没有报16年的渣马,所以挑战放在了下一年,给自己充足的准备时间。
报名很顺利,比赛时间是年2月12日,除了得了官方马拉松大礼包外,我还从中大薅得了一件CUHK马拉松队的背心,心情很是激动。
在报名全马前还是有些犹豫,毕竟首位马拉松跑者斐迪庇第斯跑完立扑。
但心里还是痒痒的:完成42.公里,是什么感觉?
从上大学开始,我已经习惯于和自己搏斗了。同时也因重读了那本很有名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受了村上的激励——刚进大学的时候就翻过这本书,但那时候只是看字,真正自己开始跑步了,才明白有的感受只有同是跑者方能理解,有的感觉只有身体跑过才能体会。
我相信肯定还是有很多人看到甘肃越野马拉松跑者遇难的事,心里会想这帮人闲着没事干自讨苦吃,就算不那么刻薄,也可能不太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去参加这种明显是摧残自己/挑战极限的比赛。
除了争取名次和微不足道的奖金,我想很多跑者也都会被问到,也经常会自问:为什么去跑步呢?
我自己的答案很简单:
因为路就在那里,而我在这里。
我还能跑,我想去试试。
我想知道我能跑多久。
我想看我能跑多远。
3
渣打马拉松
那就跑吧。
但是,不打无准备之仗。
之前我只跑LSD(LongSlowDistance,长距离慢跑),基本就是保持5分半-6分钟的配速,以10公里为一个Benchmark,跑前多喝水,跑完就休息,3-4天跑一次,状态好就多跑2公里,状态一般就少跑2公里。
为了备战马拉松,我转变了跑法:除了10公里Benchmark不变外,开始加入间歇跑(在跑道最快速度跑完米,然后休息30秒,休息完继续全速米,依次往复,根据训练量选里程)、坡度训练(上坡身体稍微前倾,下坡身体稍微后仰)、折返跑(米快速来回),同时调整了呼吸和步频,从5步1吸,5步1呼变为6步1吸,6步1呼。
比较可惜的是我的跑步歌单伴随着虾米关服而消失了,想起备份的时候已经过了时效。我的歌单一般是鼓点清晰、节奏动感的游戏BGM和吉田兄弟三味线,常听的这首(提示:吵,不要公放):
装备上也有更新:跑半马时穿的是NewBalance的鞋,型号忘记了。之后根据教程指引,观察了自己鞋底的磨损程度,买了适合自己足外翻脚型的支撑型稳定系跑鞋AsicsGT-0(亚瑟士赶紧打钱)——无数经验贴都强调:跑鞋很重要。
半马的体验告诉我,超过15公里的运动身体会大量失水、失电解质、失去能量,需要准备补给,我准备了能量胶和装能量胶的腰绑带,但没买盐丸。
我还特意买了压缩裤和分趾袜、入耳式耳机,跑步时戴松紧带的剑道眼镜。
△渣马装备
自觉应该准备齐全,万无一失了,但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身体状况:左踝关节随着比赛的临近越发疼痛,同时左边膝盖开始有交锁感。
不妙,跑者的老朋友——半月板损伤可能来了。但左踝这种痛感是什么?
我紧急更换了护膝和护踝,减少LSD,以短距离变速跑和间歇跑训练为主(同步还在练习剑道,16年考了初段,参加了3场比赛,包括远征北京炼津杯,还去了日本福冈进行高强度的暑期合宿)。
我后来才学习到,如果出现不同寻常的疼痛,应该马上停止运动并就医,但我还是犟牛一个,怕跑量积累不够不敢停,而且由于不熟悉香港的医疗体系没有去看病,终于我左踝左膝疼痛在16年11月达到顶峰。
最后不得不停止原定的备赛计划,整个11月-12月只跑了两场,合计10公里(这时候其实不应该跑了,还在跑是作死行为)。
因为没有达到马拉松的原定练习量,加上疼痛伤病,我慎重地思考过是否要退赛。我并不想放弃,一旦选择放弃,感觉一年的辛苦练习都白费了,但我也担心继续死撑下去,腿脚、膝盖会受永久性损伤。
家里察觉了我的烦恼,在讨论过年的安排时,我妈主动提出,今年过年不用回去了,她带外婆过来,让我放松下心情,带外婆逛逛香港。
其实爸妈是不支持我跑马拉松的,家族里没人做过这类的事,他们知道我太爱勉强自己了,担心我的身体吃不消。但他们并不明着反对,一切以我的意志为主。
“再跑一次,年开年跑一次,再疼我就放弃。”我跟他们许诺。
从澳洲休假回来,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做了最充分的一次热身和拉伸,绑紧了护膝、护踝,开始我的年初跑。
有时候会幻想,这时候如果在漫画里,主人公应该就会得到上天眷顾,伤病神奇消失,或者遇到贵人相助,指点神药,药到病除,大彻大悟。
现实里很少有这种机械降神的情节,有也不会落到我头上。
6公里,35分钟。还是疼。
但是可以忍受。
那就……
继续跑吧。
△赛前三个月的跑步记录,.11-.12几乎没有训练
1月7日,6公里间歇跑训练,2公里为一组,跑3组,间隔休息4分钟
1月9日,LSD,15公里。
1月20日,变速跑,10公里的最好速度,配速547。
1月24日,模拟半马测试,试吃了能量胶,整体状态良好。
2月4日,LSD,5公里恢复。开始有意识储备糖元。
2月6日,LSD,11公里。
2月11日,元宵节,象征性跑了3公里保持感觉。扒拉了两口汤圆,吃了自己做的营养餐,早早地睡了。
2月12日,比赛日,5点起了床来到弥敦道起点,尖沙咀地下已经聚集了很多跑者。
在这里要介绍一下渣马的路线,可以简单分为4个10公里+最后2公里:
①从尖沙咀弥敦道美丽华酒店出发,往北跑到旺角亚皆老街折向西九,沿着西九龙公路经过深水埗、长沙湾、昂船洲货柜码头,在昂船洲大桥头达到第一个10公里;
②穿过昂船洲大桥、南湾隧道,过青衣西高架道经青马大桥一段下行支路到汀九桥,穿过汀九桥北完成第二个10公里;
③在汀九桥北折返,经长青隧道穿过青衣,回到西九龙公路,在长沙湾附近完成第三个10公里;
④沿一路向港岛方向,穿过西隧(西区海底隧道)在西营盘上干诺道西天桥,然后一路向东,经过中环、金钟、会展中心会议道到达第四个10公里;
⑤穿过湾仔,在铜锣湾轩尼诗道转入怡和街、糖街,最终到达维园西口终点。
其中,公认难跑的有两段:一是青马大桥转汀九桥折返,这个时候一般太阳出来,气温上升,桥上没有遮蔽,很晒,并且接近半马路程,算是一个小Boss;第二个就是人人都知道的渣马地狱路段——西隧,进入西隧就是往下的坡道,然后向上爬升,要在2公里爬升50米,隧道里又闷空气又污浊,出了西隧还要经过大转弯上干诺道天桥,这时候是35公里-38公里,正是体力透支最严重的时候。
我的策略是前面保持大概6的匀配速,在青马大桥-汀九桥段加速,赶紧进入长青隧道,避开暴晒。25km-35km降低速度,保留体力给西隧。
开场前多喝水,中间有蕉吃蕉,15公里前喝水,15公里后水和运动饮料交替喝,喝的时候含一口,吸入水汽经过口腔湿润。
带了6支能量胶,准备10km吃一支,20km吃两支,30km吃两支,35km吃一支。
随着出发号令播开,欢呼声响起,?天气无风,干爽,早晨还有点凉,我穿着紫金色的中大背心和葱绿色的皮肤风衣,就那样跑着。
走出西九公路到昂船洲的时候,已经远离了市区,周围都是树。忘了那时候在想什么了,只记得挺舒服的。
应该说我的策略还是很适合自己的,开场前20公里都跑得很轻松。让我尤其高兴的是脚完全不痛,微微的兴奋感让我觉得是膝盖带着我身体在跑。
到汀九桥上,不知道是主办方的疏忽还是就是那样的,我拿到了完全青皮的香蕉,用力剥开咬了一口,感觉咬了极涩的塑料,马上吐了出来,但整个舌头都被那种涩味刺激到,这是我前25公里印象最深的事。
重回西九公路的时候,身上已经析出了一层盐,皮肤风衣也被我脱了,系在腰上。能量胶还剩一支。脚踝有些酸涩,但不痛。香港环球贸易广场出现在眼前,挑战来了,在隧道入口,我气合了一声,往里继续跑。
果然是地狱路段,我在里面感觉到步伐沉重。并且下坡我掌握得不是很熟,到往上攀升的时候,小腿乳酸堆积,很疲惫了。
我放慢下来,把最后一根能量胶吃了,接着做了一个非常蠢的动作:停下来,往后拉伸了一下右腿,一般跑完之后拉伸放松,就是这个动作。
同学们,千万不要在跑步过程中这样拉伸,尤其是在跑了30km多的时候。
我这样一拉,只感觉肌肉一阵痉挛,腓肠肌抽动,抽筋式的疼痛袭来,我几乎要叫出来。赶紧按压住,肌肉用力,跑是不行了,但不能停下来,一停下可能就启动不了了。
我保持走动,幸好我旁边有两位志愿者,看我不太对,一位上来赶紧用冷凝喷剂喷我的右小腿,另一位给我乳液,我抹在右小腿上,保持走动按摩。大概m之后恢复了。
再往上,是西隧链接高架的出口,那里坡度平缓一些,往干诺道高架爬升的时候,有一点点“撞墙”感,脑子里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乱七八糟的想法,有点像村上在雅典盛夏跑马拉松到后期的感觉:
“妈的,我他妈为什么要这么折磨自己。”
“上去就不跑了,弃赛。”
“要死了,放弃,放弃。”
我跟自己说,下一公里就弃赛,去他妈的马拉松,我要回家吃叉烧。
但每跑几百米,好像有惯性一样,总是继续跑着,然后继续跟自己说,下个一公里就放弃。
上了坡,到了天桥上,路程平缓了很多。人也多了起来,周围人开始欢呼,庆祝你克服了最难的一段。
看着这么多人,我又兴奋起来了,向大家挥手示意。
“可能有戏。”
但故事总喜欢在你出现幻想的时候给你沉重一击。
我调整状态,准备完成最后的3公里。左脚迈下,脚趾突然一紧,左脚踝开始-剧痛,骨头裂开的那种痛,但还有不到3公里我就完赛了,只有3公里了,周围的人都在为跑道上的人加油,在为我加油。
要不怎么说我那是还是个楞头的中二青年呢,虽然剧痛,我脑子里却只有那句樱木花道在山王赛上的那句话:“老爹,你最辉煌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全国大赛么?而我……就是现在了!”
然后我做了我认为当时觉得最悲壮,现在觉得最愚蠢的一个行为:开始加速。
“就是现在了!”
“要结束了!”
我用手擦汗,说不清是疼痛出的冷汗还是什么汗,手臂上都是盐,一刮脸还很疼。
虽然加速,但头脑还算清醒,我平时配速大概是6,大概还剩2公里,目标是维园,维园,只要十分钟,十分钟很快的,三首歌,不,也许是两首歌,来首激烈的吧,快到就结束了。
我自己的感觉是越临近终点我跑得越快的,但旁人看起来应该是一个拖着疲惫身体往前慢跑的人,还忍着剧痛。
不知道是不是加速反而刺激肾上腺素飙升,脚没有那么痛了。腿在机械摆动着。
然后就看到了终点。
终点。正好十二点整到了终点,有照片时间为证。
△前25km均速都是6分/公里上下,到结束时变成了8分/公里,最后12公里太艰难。?
我的第一次全程马拉松就这样结束了。
成就感?刚过线的那一瞬间哪有什么成就感,几乎是毫无感觉,我保持走动不让自己停下,脚还是有点疼,但无所谓了。
终于不用再跑了。
在跑马拉松前,我还幻想,要是完赛了,我就去挑战下百公里越野,有时越想越兴奋,就在网上找百公里越野相关资料,就是在那时知道了梁晶大神(R.I.P)的大名。
4
诊断、复健及其他(待续)
马拉松赛后,疼痛挥之不去。
经过核磁检查,发现我竟然是天生不适合跑步的那种类型,竟然还如此暴力地跑完了马拉松,左踝差点废掉。
赛后未来两年我开始了漫长的康复之路,拄了半年拐,常常笼罩在无法恢复的绝望里。
已经写了太多,诊断和恢复的故事在下篇再慢慢补充吧。
哀悼这次悲剧的遇难者,致敬每一位跑者。
(未完待续)
延展推荐:无声的跑者消失在狂暴的风雨中|谷雨
图、文如未注明,均是原创,版权归目田菌所有,转载请附上超链接,请勿用于商业用途。目田菌培养室主要是记录此菌成长情况知乎:目田菌快手/B站:精进馆目田菌欢迎直接留言
目田菌感谢提供目田菌成长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