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定位解析下肢部常用定位方法

白癜风症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9/5885336.html

下肢肿胀病因

1:肾性下肢肿。

2:脉管炎。

3:血栓。

4:腹股沟筋膜卡压。

梨状肌损伤

一、症状:

1、坐骨神经卡压症状(神经压迫):下肢发麻

2、间歇性跛行(血管压迫):间歇性跛行

诊断间歇性跛行先要患者行走,以右腿为例:

向前走症状明显

加重时,除治疗梨状肌还要治疗腰大肌;向后走症状加重时,除治疗梨状肌还要治疗股二头肌;向右侧走症状加重时,除治疗梨状肌还要治疗阔筋膜张肌;向左侧走症状加重时,除治疗梨状肌还要治疗股内收肌。

二、梨状肌损伤的检查:

目前教科书上的检查动作设计的不是太科学。我的检查动作: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屈膝屈髋90度,将髂前上棘、股骨大转子作一连线,为三角形的一个底边,在臀部以此底边画一个等边三角形,其顶点部位即位梨状肌的投影部位,再按软组织损伤特点看其是否有结节压痛,如果有即诊断梨状肌损伤。

膝关节

一、膝前痛

1、骨性关节炎。

2、髌骨软化症。

3、髌骨外上方滑囊炎或内上方滑囊炎。

4、髌下脂肪垫劳损。

5、股四头肌损伤。

二、膝后痛

1、腘绳肌损伤(止点损伤)。

2、腓肠肌起点损伤。

3、髌骨外上方滑囊炎。

4、髌下脂肪垫劳损。

5、腘窝囊肿。

三、膝内侧痛:

1、髂胫束损伤。

2、内侧副韧带损伤。

3、股内收肌损伤。

4、腰大肌劳损。

5、L3横突综合症。

6、缝匠肌损伤

四、膝外侧痛:

1、髂胫束损伤。

2、外侧副韧带损伤。

3、股内收肌损伤。

五、动作分析:

上楼疼痛:股四头肌损伤。

下楼疼痛

1、下楼膝前痛为髌下脂肪垫劳损;

2、下楼膝后痛为腘绳肌损伤、髌下脂肪垫劳损。

治疗:跟据解剖,我们认识到髌骨为膝关节的一块活动籽骨,功能是协调膝关节运动的,如果髌骨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则膝关节的活动也受限制,膝关节疼痛的病中绝大多数是髌骨的活动范围受限。治疗上只需将髌骨四周的卡压筋膜松解,则膝关节活动就正常。

1、上楼痛松解:10点、11点、1点、2点位的筋膜。

2、下楼痛松解:4点、5点、7点、8点位的筋膜。

3、内侧痛松解:2点、3点、4点位的筋膜。

4、外侧痛松解:8点、9点、10点位的筋膜。

5、对严重增生的膝关节,在髌骨的中央也可找到2——3条横行的筋膜进行切断松解,然后根据以上所讲的软组织损伤理论治疗相关的肌肉组织。

对髌骨外上方滑囊炎的治疗

水曲穴(即足临泣穴,同侧)

膝痛穴(相当于手五里穴,对侧)

五虎擒羊穴(包括内外膝眼、血海、梁丘、鹤顶穴)。

毫针方法:先扎水曲穴、膝痛穴后叫患者缓慢地屈伸膝关节,18次左右,后扎五虎擒羊穴,留针30分钟。

足跟痛

1、跟骨骨刺:起步痛,行走后缓解,劳累后疼痛加重;

2、跟骨脂肪垫劳损:起步不痛,越走越痛;

3、跟骨滑囊炎:起步痛,越走越重;

4、跟腱炎:跟腱处压痛;

5、膑下脂肪垫劳损:将手按压内外膝眼后跟骨压痛消失,放开后跟骨压痛出现;

6、骨盆移位:患者俯卧,比双下肢长短,然后屈膝90度,再次比双下肢长短,原来长的脚变短了,短的脚变长了为骨盆移位;

7、髋关节外旋:走路时患侧呈现外八字;

8、足弓畸形:有扁平足或足弓增大;

9、骶棘肌劳损;

10、C6-7棘突旁软组织劳损;

治疗、机理

足跟痛属运动性损伤所致,人体运动最易损伤的C6-7、腰骶区,膝关节区。根据运动损伤原理,在此三区寻找筋节点进行治疗即可,多数患者在骶棘肌附着点、C5-6棘突旁有劳损点,以及髌骨4点、5点、7点、8点位可扪及条索,用超微针刀进行切割,骨盆移位的患者在腰骶三角区上的筋节点松解,疗效立竿见影。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开课指南第十九期膝关节畸形一针复位术临床实战精英班暨全国第十届松骨针法临床实践研修班

主讲导师

冯际良

课程时间、地点

报到时间:年11月13日

培训时间:年11月14日-16日

酒店:洛阳聚合帝居酒店

*报到时请携带有效证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mw.com/bzhg/60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