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型双瘫患儿的运动疗法

痉挛型双瘫是所有脑瘫类型中最常见且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类型,以双下肢肌张力增高为突出表现,病因多为未成熟儿、脑缺氧缺血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脑损伤等。

典型症状表现为双下肢膝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尖足。

特征

运动的特征:下肢活动减少,特别是翻身、四肢爬、步行等交互活动缺乏。由于交互活动时两下肢分离动作困难,因此缺乏圆滑协调的模式,如爬行时两腿过度分开,髋关节分离及交互运动差,呈“兔跳”样运动。

姿势特征:

仰卧位或俯卧位,躯干回旋困难,呈整体模式。

双下肢内收、内旋、尖足、内翻。坐位时因下肢的内收、内旋,故向前方伸腿坐困难。常取W坐位姿势。

站立位时胸椎多有代偿性前弯,腰椎呈后弯,而颈椎下部前屈。髋与膝关节屈曲、下肢内旋剪刀步态。抗重力肌的肌力减弱时,立位负荷体重时可出现外翻扁平足。膝一般为屈曲,当抗重力肌力强时,立位可出现过伸展状态(膝反张)。严重者不能独立行走。

上肢受累较轻,常表现为行走时上肢姿势异常,呈内收,肘屈曲,手腕屈曲向尺侧,手握拳,拇指内收。

因病变左右程度不同而常出现非对称体征。头控制较好,语言障碍较轻,部分患儿可伴有斜视。除上述问题外,有部分患儿伴有肩的后缩,将影响手移到前方或嘴边,因此会影响感知和认知。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性格特征是胆小、畏缩、内向等。

治疗

01主要问题

过多使用上肢,易出现联合反应,使上肢发育受到影响。

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下肢内收、内旋及踝关节跖屈等而导致下肢分离运动受限。

足底接触地面时下肢支持体重困难。图

在幼儿期既可存在骨盆周围肌和髋关节屈肌的痉挛,从而影响步行时躯干的伸展和上半身重心向侧方移动能力的发育。

02治疗要点

缓解髋关节周围和下肢的肌肉痉挛,抑制髋关节的过度屈曲,促通两下肢的抗重力伸展、体重在两侧的移动。

抑制下肢的异常运动模式,避免上肢过度用力地腹爬运动。

获得骨盆的运动性、中间性的稳定。

学习足底接触地面时,左、右对称地支持体重。

促通坐位平衡、立位平衡。

仰卧位提高腹部肌群的力量,使缩短的肌肉伸展;增加正常的关节活动,活动正常的抗重力屈肌,包括正常主动的侧方重心移动和正常主动的侧方矫正反应。

增加核心肌群肌力及下肢运动控制能力。

END

上海普陀区新翼公益发展服务中心

xinyi

上海市普陀区新翼公益发展服务中心是依托展翼儿童培智服务中心开发出的一枝新芽。新翼公益专注于公益发展事业,立志为特殊人群撑起一片蓝天。中心主要是以大龄自闭症和智障人士的技能教育与就业为主。我们倾心于孩子的今天,更着眼于孩子的明天。帮助自闭症大龄患儿在社交、文化以及语言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让大龄自闭症、智障患者都拥有机会去释放他们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通过技能实操,能实现生活自理并拥有简单的劳动技能,逐步适应社区生活。让他们在和谐的社会里拥有平等参与的权利与机会,共享社会文明成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mw.com/bzbx/77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