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花落砚香书斋瓶花器

高濂《瓶花三说》中说:“若书斋插花,瓶宜短小,以官哥胆瓶、纸槌瓶、鹅颈瓶、花觚、高低二种八卦方瓶、茄袋瓶、各制小瓶、定窑花尊、花囊、四耳小定壶、细口扁肚壶、青东瓷小蓍草瓶、方汉壶、圆瓶、古龙泉蒲槌瓶、各窑壁瓶,次则古铜花觚、铜觯、小尊罍、方壶、素温壶、扁壶,俱可插花;又如饶窑宣德年烧制花觚、花尊、蜜食罐、成窑娇青蒜蒲小瓶、胆瓶、细花一枝瓶,方汉壶式者,亦可文房充玩。”张谦德在《瓶花谱》中提到小瓶插花时说:“春冬用铜,秋夏用磁,因乎时也。”“堂厦宜大,书室宜小,因乎地也。”“贵磁铜,贱金银,尚清雅也。”袁弘道《瓶史》中说:“尝见江南人家所藏旧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谓花之金屋。其次官、哥、象、定等窑,细媚滋润,皆花神之精舍也。”“大抵斋瓶宜矮而小,铜器如花觚、铜觯、尊罍、方汉壶、素温壶、匾壶,窑器如纸槌、鹅颈、茄袋、花樽、花囊、蓍草、蒲槌,皆须形制短小者,方入清供。”我们可以看出,明代几篇关于瓶花的论述,依照写作年代顺序,各自略有借鉴,但总体对书斋花器提出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宜短小,尚瓷器与铜器,尚清雅。我在第一次读到这些章节时,十分好奇这些花器是什么样子,因此在查找资料,参观博物馆啊,会格外留意这方面的文物。因为器型比较繁多,现只列举比较典型的几款花瓶器型,讲讲它们的形成历史和器型特征。01/净瓶净瓶(梵名kalasa),来自于印度,指以陶或金属等制造,最早是用以容水的器具,是比丘十八物之一,盛水供饮用或洗濯。净瓶又被称为卡拉萨瓶、宝瓶、吉祥瓶、甘露瓶,被寓意可盛装一切万物之德,插置象征无上庄严的莲花以供佛,这便是“瓶供”的开始,大概在南北朝时代传入我国。我们第一个介绍净瓶,是因为台湾黄永川先生考据,后世许多花瓶的“瓶供”形式,可能来源于印度的净瓶与莲花的瓶供。唐黄釉净瓶北朝白釉净瓶02/胆瓶胆瓶,因器型比较像悬胆得名,典故取自“卧薪尝胆”。直口,细长颈,削肩,肩以下渐渐硕大,腹下部比较丰满。最开始是在唐代烧造的。胆瓶因为造型典雅优美,为当时宋代朝野各界所追捧。南宋官窑胆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清雍正红釉小胆瓶清雍正仿汝窑小胆瓶03/玉壶春玉壶春瓶,是典型的宋瓷器型。它的造型也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实物)它的弧线变化比较柔和,造型上比较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成为为杏圆状下垂腹。北宋汝窑天青釉玉壶春瓶大英博物馆藏北宋定窑玉壶春瓶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金钧窑天蓝釉玉壶春瓶故宫博物院藏元釉里红洒斑玉壶春瓶年香港苏富比清乾隆汝釉玉壶春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04/天球瓶天球瓶是由胆瓶衍生的一种瓷器造型。始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因为下腹部形状像天球,所以叫天球瓶。清道光祭红釉天球瓶清嘉庆黄釉刻苍龙教子云龙纹天球瓶05/纸槌瓶纸槌瓶是宋代十分流行的瓶类制式,它的形制很像造纸打浆时所用的槌,所以被称为纸槌瓶。有一种说法,说纸槌瓶是从波斯的料器传来,最早在宋代是用来装“花露水”,后来作为单纯的摆设,“烧香点茶,挂画插花”的花瓶。是一种深受宋代统治者青睐的器物之一。北宋汝窑青瓷“奉華”纸槌瓶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汝窑青釉纸槌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仿官釉纸槌瓶故宫博物院藏06/梅瓶梅瓶也叫“经瓶”最早出现于唐代,是一种酒器,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因为口比较小,只能插梅枝,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酒”与“醉乡酒海”的诗句。梅瓶形制是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定窑白瓷划花莲纹梅瓶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南宋青白刻萱草纹梅瓶南宋吉州窑素黑釉梅瓶明洪武白釉“赏赐”铭梅瓶南京博物院藏明永乐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故宫博物馆藏清霁蓝釉梅瓶故宫博物馆藏07/八棱瓶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了一件越窑青釉八棱瓶秘色瓷,这是典型的八棱瓶。它的用途在唐代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净瓶。瓶的形制特点是通体呈八棱形。唐秘色瓷八棱瓶法门寺博物馆藏唐越窑青釉八棱瓶故宫博物院藏南宋青瓷八棱瓶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清雍正黄料八棱瓶清雍正蓝透明琉璃八棱瓶故宫博物院08/蒜头瓶蒜头瓶是西汉时期的一种瓶式样。瓷制蒜头瓶流行于明清,以景德镇窑制品为多见。明代蒜头瓶多有堆塑的装饰,清代蒜头瓶的器形趋于轻盈秀美。西汉蒜头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晚明铜蟠螭蒜头瓶明嘉靖琺华螭纹蒜头瓶四川博物院藏09/摇铃尊摇铃尊是康熙时期官窑的新创造型,摇铃尊因为细颈小口,丰肩敛腹,样子很像摇铃而得名。在古代柴窑烧制的情况下,摇铃尊的器型在烧造过程中特别容易变形,成功几率不高,摇铃尊也就成了康熙年间的珍贵官窑品种。虽然摇铃尊的名称来自它的外形,但据说这种器型最早其实是本源于藏传佛教中的一种法器。清嘉庆冬青釉摇铃尊10/荸荠尊荸荠瓶为清代流?的?种瓶式,粗?颈,扁圆腹,因为形状像荸荠?名。清代康熙年首创,雍正官窑多有烧造。清乾隆仿哥釉荸荠扁瓶清乾隆仿汝釉荸荠瓶11/柳叶瓶柳叶瓶器型为撇口,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因为形状像一片柳叶而得名,又因为像美人的肩膀,故又被称为"美人肩"。是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是极为珍贵的产品。清康熙天蓝釉柳叶瓶清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清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清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品11/七弦瓶因为瓶身有七条弦纹而得名,形制仿铜器,这类瓷制品形制最早见于宋代,均为官窑器,同时也有五弦瓶。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南宋-元龙泉窑七弦纹盘口瓶清乾隆仿汝釉弦纹瓶12/葫芦瓶葫芦瓶是南宋后期龙泉窑创制的瓶式,因为瓶体像葫芦而得名。小口,短颈,瓶体由两截粘合而成。葫芦,与“福禄”谐音,器形像“吉”字,所以又被称为“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宋元时期,龙泉窑、景德镇窑都有生产。从元代起出现了八方葫芦瓶,上圆下方葫芦瓶以及扁腹葫芦等各式葫芦瓶。其中还另有专名,比如“抱月瓶”就是明永乐、宣德年间烧制的扁腹绶带葫芦瓶。南宋修内司官窑月白葫芦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辽青釉葫芦瓶清乾隆三口葫芦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粉青釉葫芦瓶斗彩葫芦瓶大英博物馆藏13/觚觚,本是古代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宋代文人插花尚古,多用作花器。题外话,李叔同写下的《送别》词中“一觚浊酒尽余欢”,看了几版《送别》歌词统统都写成了“壶”,画面由阳关三叠意境的古道含蓄的惜别小酌变成了伤别痛饮,实在遗憾。商晚期“妇齐”觚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馆藏商晚期黄觚上海博物馆藏清康熙孔雀蓝釉花觚清乾隆仿汝釉花觚清乾隆白釉仿定花觚14/壶本义指一种装盛液体的大肚容器,古时主要用于盛水、盛酒等汉青铜壶15/蓍草瓶(八卦方瓶、玉琮瓶)在我所涉猎的博物馆文物资料中,蓍草瓶、八卦方瓶、玉琮瓶是有前后继承关系的一大类器型。这个器型源自新石器时代古玉琮,是远古时祭天所用的礼器,南宋时期祭祀用官窑瓷器替代玉器,诞生了瓷器的琮式瓶,放在书斋里用来插花。明代时,受道教文化的影响,瓶身多以八卦纹样装饰,有时用来放置占卜用的蓍草和竹签。因而从明代开始,琮式瓶也被称为蓍草瓶或八卦瓶。明清两朝,宫廷和贵族依旧将琮式瓶作为文房清供中品级较高的花器。瓶整体为四方形,圆口,圈足,瓶身内圆外方,外壁模印八卦,演绎出世间万物,充分体现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整体非常端庄大气。新石器时代良渚玉琮震旦博物馆藏清乾隆仿汝釉穿带纹蓍草瓶晚清仿官釉八卦方瓶16/贯耳瓶贯耳瓶流行于中国宋代。器形是仿汉代投壶式样,直颈比较长,腹部扁圆,圈足,颈部两侧有一对对称的竖直的管状贯耳。贯耳瓶在哥窑、官窑、龙泉窑烧制的比较多,清代也有仿制。贯耳瓶有许多种,有圆身的方身的,方器又有八方、四方等等。南宋官窑青釉贯耳瓷瓶南宋哥窑贯耳瓶苏州博物馆藏清乾隆仿官釉杏圆贯耳方瓶17/尊尊,是商周时代中国的一种大中型盛酒青铜器,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比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等。后世瓷器借鉴三代青铜器尊的造型形成以尊命名的瓷器,造型较为简约。西周义尊山西博物馆藏商晚期四羊方尊国家博物馆藏18/觯

觯是商周时代饮酒用的青铜器皿。形状像尊,比尊小。是古代传统礼器中的一种。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从字形特征可以看出,这类酒具大多源于上古兽角制作的水器。青铜器中习惯称为觯的有两类,一类是扁体的,一类是圆体的。西周时还有作方柱形而四角圆的。

商鸟父辛觯麟游县博物馆藏西周父庚觯上海博物馆藏18/罍罍[léi]是中国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战国错锡虎纹铜罍四川博物院藏西周蟠龙兽首铜罍随州市博物馆藏19/扁壶扁壶是西夏瓷器中比较常见的器物。扁壶的两侧有双耳或者四耳,是为了穿绳提拿或者携带方便,可能是从游牧民族盛水的皮囊演变而来。先秦汉兽耳环蒜头扁壶台北故宫博物馆藏汉龙虎纹扁壶台北故宫博物馆藏清粉青釉浮雕缠枝莲如意纹扁壶19/囊高濂在“瓶花三说”里提到了定窑的花囊:“更有坐墩式雅花囊,圆腹口坦如橐盘,中孔径二寸许,用插多花。”据清宫档案记载,清三代官窑烧造了许多花囊,品种也很多,大体是体积较小的文房用具,放在案头插上一团花。在康雍乾三朝,几乎每一朝都有一款极具代表性的花囊。康熙朝的花囊经典款是太白尊。清宫档案里管它叫“霁红花囊”,和现在豇豆红太白尊的名字完全不一样。整个器物呈半球形,留有一个刚好能插一束花的小口。

清康熙豇豆红釉花囊(太白尊)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清乾隆仿汝釉花囊故宫博物馆藏元-明龙泉窑青瓷褐斑三足花囊19/壁瓶壁瓶,因为挂于墙面而得名,又被称为“轿瓶”、挂瓶。器型是常见花瓶、尊等剖开的一半,靠壁一面平坦有孔,利于悬挂于墙壁上。清碧玉仿古饕餮纹璧瓶青花缠枝牡丹纹璧瓶故宫博物院三希堂璧瓶壁瓶造型最早出现在明代万历时期,可以挂在墙上或床内的柱子上。万历十九年的《遵生八笺》一书记载“四时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冬夏两可”。可见,当时文人对壁瓶的喜爱。清宫乾隆皇帝书房三希堂墙壁上装饰有十几只壁瓶装饰,个人认为风格繁复华丽,已去文人审美趣味甚远。我们来做一个小结,我们从几种瓶花花器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瓶花花器主要有几种来历:一是来自我们汉民族本土文化——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祭祀的陶、玉、青铜酒器和礼器;二是来自古印度的净瓶、古波斯的料器、西夏的酒器、藏传佛教的法器等外来文化融合后的产物。但当它们为文人所选用作书斋花器后,无一不在后来的发展中走向更加简约、素净、清雅的符合文人审美的格调。其中,一些起源于青铜器的花器口相对比较阔,适合插三到四种以上花材的大型文人花和岁朝清供;起源于净瓶相对小巧的花瓶,更适合插一到两枝花木,情趣更适合书斋,这大概也是明代把文人插花花事命名为“瓶花”的缘故。

(本文来自:文人空间,作者:殷若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喜欢收藏传统赏石的师友

可以添加翫石的个人

往期回顾:

这样的房子,永远不过时!

造个小院,喝茶、下棋、游山玩水

古代男女的定情信物,美到不可方物

青苔之美

一室清雅,一夏清凉

我的中式门脸房

宋朝,就是最早的极简

恋·旧木

二十四节气古画图!

我在农村有个院子

美是一种生活方式一处小院,是一方心灵净土。

小院回廊,月影花阴

种禅意盆栽,种绝美风情!

我的后半生,找个院子落脚

以小确幸,过大生活

中国人的老房子,有着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美!

老宅生命中的清供。

烟火深处,再见如故。

竹·造园

旗袍,时光里的美人颂

宋朝,就是最早的极简

斗拱,惊艳了几千年的岁月

一处小院,是一方心灵净土。

我在农村有40个院子,你要哪款?

小院回廊,月影花阴

造个小院,喝茶、下棋、游山玩水

看完古人书房,才知道啥叫讲究!

世间风雅,以物观心

家的气质,看书房

青苔之美

院子竟然可以,简单些,再简单一些

愿得一庭院,只用来喝茶

古巷,时光最精致的停顿处

中国·窗棂

陈设之美·以物观心

中国式美学,美在意象

人生无需奢侈,只需一间书房茶室

老来有一方天地,回归平淡人生

有什么样的境界,就会过什么样的生活

一处小院,是一方心灵净土。

温馨提示:本号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投稿/咨询/交流/合作请后台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商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mw.com/bzzl/87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