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习效率,不是空头白话首先

周女士最近非常烦恼。她的儿子东东今年刚上三年级,正是学习任务变重,大家的成绩拉开差距的时候,但是东东的成绩却在下滑,回到家作业也不会写,考试自然分数不好。

班主任跟她反应东东上课时听讲不太认真,该记笔记的时候也经常走神,不知道在干什么。

其实东东不是不认真,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晚上十点过。但是周女士当天回去之后守着东东做作业,看到他十分钟都没有算出来一道数学题的时候,还是非常生气。

她当即训斥了东东,说他辜负了自己的希望。东东被训斥得泪眼汪汪,但是题做不出来就是做不出来。周女士一时间感到很焦虑,也非常无力。

很多家长其实有着和周女士同样的困惑。家长们经常会问:

为什么老师讲课都认真听了而且做了笔记,考试成绩却不理想?为什么明明做了很多题,分数还是原地踏步?为什么考前复习的时候感觉啥都会,一上考场却频频出错?为什么已经很努力了,每天很晚睡觉很早起床其他时间都在学习,成绩还是平平。

这种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不但会让孩子感到十分沮丧,也会让家长非常着急:家长每天盯在孩子身边不停地催促,让自己感觉身心俱疲,但却看不到什么明显的改善。

学习效率是学习快慢表示形式

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低、学习成绩好坏,课本知识到底掌握了多少,主要取决于上课听课的效率,一节课45分钟,怎么充分利用起来是关键。

家长由于不能陪同孩子去上学,也不能在旁边去督促孩子认真听讲,这个时候就非常需要学生自己能够管理自己,在课堂上主动跟着老师的讲课进度来完成课堂内容。这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学习效率高的孩子不仅能快速吸收知识,还能在其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升学习的信心,而学习效率低的孩子则相反,不仅学不懂老师上课讲的知识,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那么到底是孩子的哪些能力在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效率呢?

理解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理解力强的孩子学习效率更高。理解能力是影响学习效率最重要的能力。。

前段时间,看到一位网友的分享。

她说,有天儿子回家后,对自己说了一件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老师讲课的时候他和同桌一起认真听课,可是中途老师提问了同桌,同桌却答不上来。

“我没听明白老师讲的。”同桌这样说。后来自己给同桌详细地讲了2遍,同桌才明白。

儿子不禁感慨地说:“妈妈,他的理解力太差了。”难怪看起来同样的学习,他的效率却不高。理解力和孩子的学习效率息息相关,只有理解力强的孩子,才能快速领悟,学习效率才高。

有的家长说,孩子经常看到题,不能理解,总问她。所以她总是要给孩子进行讲解,导致时间比较长。理解力差的孩子,看到一道题,有可能自己看好几遍,依然理解不了题,只好向家长求助,这样必然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并且让孩子有挫败感。

而学习成绩好的人,大多都是理解力强的人,他们没有一直学习,而是劳逸结合。同样的时间,他们学到的知识会很多。每一节课,老师讲的都能明白,而不像理解力差的孩子,需要靠多刷无数的题才能明白。

理解能力是指一个人对事物乃至对知识的理解的一种记忆能力。

低级水平的理解是指知觉水平的理解,就是能辨认和识别对象,并且能对对象命名,知道它“是什么”;

中级水平的理解是在知觉水平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揭露,主要表现为能够理解概念、原理和法则的内涵,知道它是“怎么样”;

高级水平的理解属于间接理解,是指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系统化和具体化,重新建立或者调整认知结构,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并使知识得到广泛的迁移,知道它是“为什么”。

例如对冰的理解:0-6岁阶段的儿童,他们只需要知道这个凉凉的物体是冰,6-12岁的儿童需要了解这个这块冰是如何形成,当温度达到零度以下水就会结成冰,到了12岁以上,他们需要知道水是由氢和氧组成,我们称冰是固态的水。

小学阶段的理解水平是属于中级水平的理解,它需要学生能够理解概念、原理和法则,知道是“怎么样”。

老师在课堂讲授的内容学生不能准确的理解真实含义,或者只是理解了其中一部分,这种课堂效率必然会影响到学习成绩。

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概况能力、表述能力差的话,不仅在小学阶段不能理解课本的知识;到了初中阶段,对文章进行深刻概况、理解表述、判定分析和赏析的能力都会非常薄弱。

有的家长觉得小学的知识简单,就算学习效率不高,孩子学得慢,但是能写完作业就行,对孩子的理解能力并不上心,等到了初中之后孩子成绩再也提不起来,才追悔莫及。

所以说越是小的孩子,越要注意他各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认为“现在简单”,或者“你努力就好了”。这其实反而是害了孩子。

我们的课程首先通过一次下达多项指令,让儿童在大脑中形成行为的先后顺序,训练儿童理解每个指令的操作步骤。

比如我们会要求:

1,先将所有的小物品按照颜色和位置摆放整齐。

2,用右手拿出所有红色的圆形的物品,放进最小的盘子里。

3,再用左手拿出所有黄色的三角形的物品,放进最大的盘子里。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首先需要倾听三个指令分别是什么,并理解首先是:摆放——其实是右手拿——最后是左手拿。不仅要理解,还需要记忆,还得保证在操作的时候不不错。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逐步让儿童对每个指令进行有步骤有规划的操作,同时锻炼孩子对每项指令的精准理解。这些能力直接锻炼了儿童的倾听理解能力。让儿童在课堂中能准确理解到老师的指令,更高效的吸收课堂上的内容。

结语:

理解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只有在后天的不断锻炼和练习,孩子的理解能力才会越来越好,才能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

—END—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mw.com/bzys/68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