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娃去公园耍,遭到了婆婆些的围剿小耳朵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9047.html
小耳朵每天清晨7点准时睁开眼睛,嚯的一声坐起来,大臂一挥,指着门外,“妈妈,我要出去玩!”去哪玩?“我要去公园玩,去玩大石头,捡小树叶!”姚大哥回回都是这个答复,那就坐上你的小车车走吧,去公园耍吧。自此我们就开始了浪迹公园的一天。一有虫子咬,危险!小耳朵非常喜欢光脚板,每次出门我都给他穿戴整齐,但几乎每次还没到公园,他就急不可耐的抱起腿,把鞋子举到我面前,“妈妈,脱!”一般我都会如他所愿,帮他把鞋脱了,小耳朵便会立马从婴儿车上跳下来,光着jio板儿,在公园里头撒丫子驰骋。这时迎面走来了一个两个三个婆婆些,她们纷纷带着一个流着口水的小奶娃。婆婆些一看见小耳朵光着个脚板,几乎立马惊呼,“你咋个也不给娃儿穿个鞋子呢!”一时间,娃儿们纷纷看到小耳朵,并即刻冲到婆婆些跟前,闹着也要脱鞋子。“不行!不能学哥哥/弟弟,鞋子不能脱!”婆婆些厉声制止,小娃些当然不肯罢手,抱到婆婆些的大腿央求。“不行!地上有虫虫咬,危险!”婆婆些的必杀技,说完把抱着大腿的小奶娃往婴儿车里一塞,转头开始教育我,“要给娃儿穿上鞋,地上那么脏,寒气也重!走多了脚会变扁平足!”然后就气势恢宏的走了…...留下我和光着jio板的姚大哥,一脸错愕。其实公园的路上啥子都没有,没有碎石子碎玻璃会割伤孩子的脚,也莫得哪个胆大包天的虫虫敢公然在路中间躺起。更何况小娃儿自己有判断力的,小耳朵从来不会光着脚走到路边的草地里,如果路面有水或者他认为奇怪的东西都会绕开,他一直在用自己天生的直觉和观察来保护自己。我知道小娃儿绝大部分都很喜欢光着脚,他们想自由自在的接触大地,用肌肤去感受脚下的土地,这对于他们感官的发展也是大有好处的,而且光着脚走路其实有利于小孩下肢和脚的力量以及协调性的发展,至于民间流传的什么光脚走路孩子的脚会变成扁平足之类的,则完全没必要担心,真的不会。所以如果你的娃儿想光脚走路,而地面不滑够安全,我觉得就letitbe吧!你自己也可以开开心心的娃儿手牵手光着jio板散个甜蜜的步。(姚大哥真的很喜欢光jio板)一开始我以为只是光脚板会让婆婆担忧,没想到日久天长,我慢慢发现实在是有太多太多事情让婆婆些忧愁了。小娃儿想去公园的草地上探索一下,婆婆些立马冲出来,“不要去草里头,那里有虫子咬,危险!”小娃儿挣脱婆婆些的手,想自己跑下台阶或者爬上旁边的石墩,婆婆些立马冲了出来,用手牢牢牵住小孩子的手,”不能一个人乱跑!摔下来头都要破了,危险!”小娃儿想趴到地上打个滚,婆婆些立马一把拽起,“地上脏不能爬,小心警察叔叔来把你抓走!”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名词叫“习得性无助”,来自于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的一个实验。他将小狗放在笼子里,只要它象冲出笼子就会遭到电击,几次下来,当实验人员将电击设备撤下后,小狗也不再尝试冲出笼门,这便是“习得性无助”。如果孩童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每次鼓起勇气充满兴致的去尝试或者去挑战一些东西时,却总是遭到身边照顾者制止甚至吓唬的话,是不是也很像实验中的小狗?次数一多,孩童的探索范围会越来越小,他对自己的信心也发展不起来,孩子的自主性也难以很好的发展。而且在这个不让孩子做的过程中,大部分人惯用吓唬+哄骗的方式来实行自己的管教权柄,时间久了管教者会失去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地位,也会失去孩子对你宝贵的信任。当然不是说小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什么都由他去,而是说大人要有一个合理判断环境的能力,不要人为的设置太多限制。在小耳朵尝试几乎每项活动时,尤其是稍微有些难度的活动,我都是紧紧的跟在他身边的,只是我并不会随意就来打断他,让他可以享受在我监督下的自由。(小耳朵有一次扑通踏进了小区的水池里,引得众幼崽准备奋力跟风,当然毫无列外,全被身后的婆婆些铁面无情的拦下。)二脏,会生病!小耳朵爸爸很爱捡石头,不管去哪,总要捡一块石头送给我,这块是在藏区捡的,那块是在嘉陵江边捡的。他还喜欢捡树叶,作为一个数学老师,他总是沉浸在树叶里的数学中,“你看,树叶里头有对称,也有分形。小小孩学习数学,最好的老师就是大自然。”于是我们小耳朵也学会了走在公园的路上,快乐的捡树叶捡石头。有一回小耳朵蹲在树下捡石头和树叶,前一天晚上成都刚下了雨,地上还湿漉漉的,石头和树叶上粘了许多泥巴。我就站在他身边,小耳朵每次捡起一块石头或者一片树叶总是要神情夸张的喊我,“妈妈,好漂亮的一个石头啊!妈妈,好漂亮的两个树叶啊!”很快就吸引了旁边一个幼崽,他也蹲下来准备捡树叶,刚把手伸出来,立马冲出来一个婆婆,“乖乖,不能捡,太脏了!有细菌!”此时此刻小耳朵捡起一个沾满了泥巴的小石头,“弟弟,给你!”,小男孩也准备伸手来接,婆婆又一把抱住幼崽,并对小耳朵说,”乖乖,我们不要,谢谢。”没想到婆婆怀里的小男孩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尖叫着挣扎要下来捡石头。婆婆实在拗不过,“你这个娃儿怎么这么不听话呢!这个石头太脏了。好好好,你要婆婆给你捡。”于是婆婆就自己蹲下开始捡石头了。小男孩指着块大石头,婆婆非不捡,“乖乖!脏的很!这个石头太大了,婆婆给你捡个小的。”婆婆在石头里挑来挑去,挑了个很小的,又从包里掏出湿巾纸反反复复的擦拭,直到石头上没有一丝丝泥巴才塞到小男孩手里。小耳朵此刻蹲在路边,正将石头从井盖缝条里往下扔,扔完了还凑过下去看。小男孩笑眯眯的也蹲下来准备把石头往下扔,结果婆婆又出手了,“哎呀!你这个娃儿,喊到要石头要石头,捡给你了嘛你又要扔掉!”一把又夺下了小男孩手里的石头,抱起就走了。留下了我和举着石头的姚大哥......在《小猪佩奇》里有个我非常喜欢的片段,佩奇乔治最爱跳泥坑,而他妈妈丝毫不介意,任凭孩子脏兮兮快乐的玩耍。到底什么是脏呢?弄到泥巴在手上就是脏吗?所以孩子不能碰这个不能碰那个,孩子用的一切东西都要消毒再消毒,恨不得把孩子隔离起来。但构建孩子强大的免疫系统并不是靠隔离,而是适当的接触,细菌无处不在,并不局限于那些看起来脏的游戏中,其实大自然里有丰富的菌群环境,孩子小时候多接触还能减少他们的过敏几率。但我这些话显然没法和这个婆婆说。三搞快搞快有一次小耳朵在公园里玩碰上了一个很可爱的女娃娃,小耳朵蹭蹭蹭就跑到了人家面前,刚好当时小耳朵拿了把家里的玩具小伞出门,女娃娃看见了很想玩,小耳朵伸手就给她了。站在旁边的婆婆,手里拿着一个小滑轮车,正在看手机上的广场舞视频。女娃儿低着头想琢磨一下怎么打开小伞,刚试了一次,她外婆就一把夺过去,女娃儿一下子就急了,婆婆不为所动,”哎呀,你弄不来,外婆搞快帮你打开,你好耍嘛。“哗地一声就打开了,重新塞进娃儿的手里,接着看她的视频去了。打开的小伞似乎一下子就索然无味了,女娃儿又想玩她的滑板车,她想扳开婆婆的手,自己独立滑一滑,婆婆牢牢抓住不放,“哎呀,你滑不来,要摔跤,我帮你把到。”女娃这时已经很烦躁了,开始发脾气哭闹了起来,外婆也很生气,“哎呀,你这个娃娃总是哭,这么不乖!”一边说一边催小女孩上滑板车,“莫哭了,快上来搞快搞快。”我站在一旁劝婆婆不要这样生气,孩子只是想自己玩一下滑板车而已。“不能啥子都由到娃儿!"婆婆反倒教育起我来了.......这也是我经常在公园里看见的场景,就是大人始终在催促和打扰孩子。很多时候都会看到小孩子想蹲在路边看个什么或者琢磨一下什么,旁边的大人就会不停的催促,“快点走,快点走,我们到前头去耍。”要么就干脆忙急火燎的把小孩拽走,要么就是大人越俎代庖的来“帮忙”。被这样对待久了,孩子就会形成一个意识,那就是“我的兴趣并不重要。”大人从来没有好好对待过我的好奇心,那这个东西肯定就是不重要的。一个孩子如果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始终不能自由的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能持续的去观察和琢磨,那他以后是很难拥有良好的专注力和自主意识的。很多时候家长希望孩子拥有这样那样的能力,但是却不清楚这些能力到底是如何而来的。比如不是说你希望孩子六七岁时能拥有良好的自控力,那两三岁时就死命训练他好好听话。其实你想让孩子长大了拥有良好的自控能力,那你应该做的是让孩子在小时候拥有大量自由的玩耍和探索。另外在孩子玩耍时,虽然很多照顾者确实陪在孩子身边,但他们和孩子并没有一个“共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mw.com/bzys/60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