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而言。患者粪质干燥、坚硬,排便坚涩难下,或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常数日一行,甚至非用泻药、栓剂或灌肠不能排出。本节主要讨论热秘、气秘、虚秘和冷秘。单纯性的习惯性便秘,亦可参照本节施治。〔病因病机〕热秘:多由素体阳盛,嗜食辛热厚味,以致肠胃积热;或热病不愈,邪热内燔,津液受灼,腑气不通,肠燥便结。气秘:情志不畅,肝胆气机郁滞,疏泄失职,以致肠腑传导不利。虚秘:多由病后、产后气血未复;或年老体弱,气血亏虚,气虚则运转无力,血虚则肠失润下。冷秘:下焦阳气虚惫,温煦无权,阴寒凝结,不能化气布津,大便艰难。〔辨证论治〕体针(一)热秘症状大便干燥,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胀,口干,心烦,舌苔黄燥,脉滑实。治则清热保津。取阳明经穴为主。处方合谷曲池腹结上巨虚方义合谷、曲池泻阳明之热,清热即保津;上巨虚是大肠的合穴,配腹结行津液以疏通大肠腑气,此乃增水行舟之法。烦热口渴可加少府、廉泉以除烦止渴;头痛加印堂以止头痛;口臭加承浆以清热解毒。治法针用泻法。(二)气秘症状大便秘而不甚干结,胸胁胀满,嗳气频作,甚至腹中胀痛,口苦,遇情志不舒则便秘或加重,舌苔薄腻,脉弦。治则疏肝理气。取任脉、足厥阴经穴为主。处方中脘阳陵泉气海行间方义腑会中脘,配气海以疏通腑气;足厥阴与足少阳为表里,行间配阳陵泉疏肝理气,解郁利胆,使疏泄有常,腑气通降,则便秘可通。胁痛甚者加期门、日月以疏肝止痛;腹胀甚者加大横以理肠消胀。治法针用泻法。(三)虚秘症状大便秘结,临厕努挣,便后疲乏,甚则汗出气短,面色不华,头昏心悸,舌质淡,脉细无力。治则补气养血。取足阳明、太阴经穴为主,任脉及背俞穴为辅。处方脾俞胃俞大肠俞三阴交足三里关元方义脾俞、三阴交配胃俞、足三里,为脏腑经络表里配穴法,目的在于鼓舞中气,增生化之源,中焦健旺,自能生气化血。再取关元补下焦之气,配大肠俞,以助排便传送之力。多汗加阴郄以养阴固表;心悸加内关以宁心安神治法针用补法,并可加灸。(四)冷秘症状大便艰涩,难以排出,小便清长,面色?白,腹中或有冷痛,四肢不温,喜暖怕寒,或腰膝有冷感,舌淡苔白,脉沉迟。治则补肾助阳。取任脉、足少阴经穴为主,背俞穴为辅。处方气海照海石关肾俞关元俞方义气海、关元俞助阳逐冷,温煦下焦以散凝结。照海、石关、肾俞补益肾气,使肾气复振,能司二便之权,则尿频可止,便秘可通。脱肛者加长强、百会以升提下陷;腰痛加委中以舒筋止痛。治法针用补法。耳针取穴大肠、直肠下段。刺法强刺激留针1~2小时,留针期间捻针2次。每日1次。〔应用例案〕杜××,女,50岁。自诉:大便艰涩难排,3~5天一行,至今已2~3年,近数月来间隔7~8日始能排便一次,虽用力努争,仍不通畅,伴纳差,腹胀,苔滑,曾服蜂蜜等润肠,无效。治以大肠俞、大横、支沟,用提插泻法,每日针一次,每次针后一小时内能排便少量,但逾时就难排出,故嘱其每日规定时间入厕,以配合针治,针至10次,大便趋正常(摘自《现代针灸医案选》)。〔文献摘录〕大便不通:承山、太溪、照海、太冲、小肠俞、太白、章门、膀胱俞(《神应经》)。针灸治疗顽固性便秘50例,收到较好效果。治疗方法是,选左侧的丰隆、水道、归来及水道、归来各旁开2寸处,均施捻转泻法,刺入1.5至2寸深,针1分钟,留针30分钟,每日1次。结果有效48例,无效2例(《中医杂志》)。复习思考题1.何谓便秘?其症状特点是什么?2.便秘分几类?分述其病因病机?3.热秘和冷秘在症状和针灸治疗上有何不同?4.简述气秘和虚秘的针灸治法、处方和方义。
说明: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教学安排中,关于各种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学员应在学完前两年的中医基础课程后才能学习。光明中医网校摘录光明教材中此类治病内容,是为了供学员参考。学员至少要学完光明教材概论课程,理解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风热暑湿燥寒、表里寒热虚实等概念后,才能理解这些治疗方法。
使用方药治病应了解本草药性、方剂配伍基本知识,使用针灸治病应了解穴性、手法、禁忌,因此学员应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切忌贪多求快,否则欲速则不达。
更多精彩文章点击下面链接
当年为什么办光明函大?年吕炳奎校长的讲话(节选)
纯中医教育与光明中医及网校
光明中医教学体系探讨
光明中医的办学方法:自学?答疑?实践?拜师
合格临床中医师能力大纲(光明中医网校)
忆光明中医函大,聚光明中医精英,展光明中医前景
祝贺北京清北中医药跨界工程研究院与光明中医网校达成战略合作
国医大师李今庸:揭秘为什么中医博士不会看病
郝万山老师谈学习内经伤寒该使用什么工具书
什么是训诂?为什么学习中医要了解训诂学?
光明中医教材与其他中医教材的区别及阴阳五行答疑
热烈欢迎光明中医网校校长范竹雯及副校长一行莅临深圳视察指导工作
中医基础理论之滴水石穿系列
学医要学古汉语
中医四大经典辨析
浅谈《中医药学概论》的学习
怎样认识阴阳学说
感冒
感冒患者用药十忌
七?分?钱?中?药?立?奇?功
诊法口诀学习辅导(上)(望、闻、问诊部分)
诊法口诀学习辅导(下)(切诊部分)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温病条辨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金匮要略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伤寒论》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黄帝内经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方剂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中医药学概论》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本草备要讲解》
李聪甫治学方法拾掇
背?诵?口?诀?有?方?法
方剂口诀学习辅导
如何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
学习中医必须寓医理于临床
点击在看,传承中医文化
刘冠军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