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在生活中并不算罕见,不过相信许多人都不知道,为何小小的足弓会影响人体的体态和运动机能,有哪些不良的习惯会造成扁平足,并且该如何在儿童早期发现扁平足的发展趋势并及时进行纠正?
足弓的功能大部分人的脚掌内侧及中间部分向上隆起,形成纵、横两个弓。别看足弓好像可有可无,其实这小小的足弓也有大用处。
首先,足着地时,足弓的柔软性能适应不同的路面。在足离开地面时,足弓的坚韧性,具有一定的弹推力,使足部承载人体的负荷由弓顶分散到前足和后足。此外,足弓还有减震作用,在足部行进过程中保护内脏器官,特别是保护大脑免受经常性的震荡。
扁平足,跑不快在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长有纵横两个足弓,大约有7%的人整个脚掌看起来很平,而这种脚掌平平的脚丫就称为扁平足。扁平足的人在孩童期基本没多大影响,但到青中年或身体比较肥胖时就会发现站立或行走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足部疲劳、疼痛的现象。骨骼是构成足弓的第一道防线,韧带是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扁平足都不占优势,因此肌肉便成为了维持足弓的第三道防线,也是最主要的防线。因此,积极锻炼足部及小腿的肌力,尤其是胫骨后肌的力量,可以改善足弓塌陷的状况。但如果是已经失去弹性的足弓,或足弓已经塌陷的,是不适宜进行过多的跑、跳动作的。
足弓的不完整,影响到步态,身体的重心就会转换到不正确的位置上。于是足底、骨盆、脊椎的受压就会失衡。长久下来,除了会形成足底筋膜炎、拇趾外翻、骨刺、退化,更会造成骨盆扭曲、下背痛、脊椎侧弯等病变(腰部长期酸痛、胸闷、肩颈酸痛等)。可以这么说,行走时的压力失衡,就是造成骨架变形的元兄。婴儿过早走路,小心变成扁平足婴儿时期骨骼中的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容易变形,尤其是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还不成熟。如果此时家长过早地让小儿学走路,身体的重量必然会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负担,时间长了容易使脊柱和下肢变形,形成驼背、“X”型腿和“O”型腿,影响身材美观,还容易形成扁平足。
先天性的扁平足在宝宝开始走路后可以观察出来。一般来说,婴幼儿足部脂肪丰满,大多为扁平足,这是正常现象。随着孩子长大,足部肌肉的力量增强,足弓便形成了。在孩子3岁时就已经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足弓了,如果此时脚底板还是平平的,就有可能是扁平足了。
因此,如果父母发现宝宝3岁后,还是常常走路姿势不稳,容易脚部发软、疲劳,或是不喜欢走路时,医院骨科就诊。
锻炼好足弓,全身都健康在地板上放一条毛巾,用脚趾抓著毛巾,往自己的方向移动。没有毛巾的话,脚趾以舒服的力道蜷起,一样可以训练,一次30下,每天3组。座在椅子上伸出双腿,一脚出石头、一脚出布,交替轮流。出布时记得将脚趾确实伸展开来。一次30下,每天3组。坐在椅子上,轻轻翘起脚。在上面的脚踝用力向上抬起,张起脚掌,脚尖上下摆动。左右脚一天各20下。双脚与肩同宽,手扶着椅背等支撑物,伸直背部肌肉,用力踮起脚尖,脚后跟离地,维持5秒,然后再慢慢平放脚跟。早中晚各30次。在办公室上班、等车、看电视,甚至刷牙洗脸时,都可以踮踮脚尖,锻炼足部的力量,促进脚底平衡,改善脚底不平衡的状况。坐在椅子上,脚与肩同宽,足部外侧顶在地板上,足弓抬起,维持10秒。保持膝盖不动,或用手压住膝盖。一次20下,每天2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