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医院上传了一段新生儿走路的视频。视频中,一个护士用手托着小婴儿的胸部,而这个小宝宝居然尝试着在床上行走。虽然步履蹒跚不稳,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算是个奇迹了。
很多人想必知道,新生婴儿的身体柔软,骨骼肌肉没有发育完全,根本不可能会走路。那么视频中的孩子又是怎么回事呢?关于这个疑问,很多网友在评论区给出了答案。
原来,这种现象属于踏步反射行为,是婴儿众多反射行为中的一种。指的是新生儿被人竖立抱起时,两腿会出现向前迈步的行为。这种反射现象会在6至10周左右消失,如果过了8个月以后还是有这种情况,医院检查一下是否有脑疾了。
视频中的护士肯定也知道这一基本育婴常识,但仍做出这样的举动,不免让很多网友不满,大家纷纷指责护士不负责任,担心给宝宝造成意外伤害。
事实上,网友的担忧不无道理,由于新生儿还未发育完全,万一伤到膝盖或是跌倒摔到颈椎都有可能给孩子造成终生遗憾。不管是家长还是医生,都不要为了赚取一点点击量就牺牲小宝贝的安全,在走路这件事上还是遵循生长规律为好。
那么,宝宝多大才适合学习走路呢?
一般来说,宝宝一岁左右就可以学习走路了。不过在此之前,宝宝可能已经会颤巍巍地扶着沙发站起来了。有些家长不愿意孩子落后于人,可能会过早教孩子走路,尤其对于缺乏育儿知识的家长来说,更应该了解一下过早走路对宝宝的不利之处。
对腿型发育不利
由于小宝宝的骨骼发育不完全,脊柱也难以承担宝宝身体的重量,太早学习走路对宝宝的腿部发育不利,可能会造成O型腿或X型腿。
另外,小宝宝的脚部也没有发育完全,走路姿势也不够熟练,可能会在走路时将全身体重压在自己脚上,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扁平足。
对视力发育不利
年纪太小的宝宝还无法看太远的物体,如果让他们太早学习走路,宝宝可能因为看不清远处东西从而调整眼睛的焦距和屈光度,导致眼睛更容易疲劳。应该多让学步期前的宝宝练习爬行,这样宝宝可以看清地面近处的物体,使视力得到正常发育。
另外,太早学习走路可能还会导致宝宝脊柱出现弯曲,影响身高。
除此以外,很多家长教孩子学习走路的过程中也会有不少误区。
依赖学步车
有些家长可能贪图省事,就把教走路的任务转移到学步车身上,但也让孩子失去了在学习走路过程中的锻炼机会。
而宝宝自己在摸索着站立、迈步的过程可以促进他们身体协调性的发展,运动能力也更强。而且学步车对腿型发育也不利,可能导致X型腿或O型腿。如果是在家长视线范围之外使用的话,还会增加翻车导致的意外伤害风险。
过度保护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摔着,总是在旁边时刻保护着,比如拎着孩子的衣服或手,只要看到孩子快要跌倒马上扶住,然而这么做却非常不利孩子走路的学习,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
家长最好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习走路,除非遇到危险情况,否则尽量不要过多干预,让宝宝们自己不断尝试,哪怕跌倒了也鼓励他们自己站起来,不要一味保护。
宝宝走路还有哪些常见误区,
知道的小伙伴们可以在留言区分享给大家哦!
-End-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若涉及版权请联系
info
fumu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