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原本相约出游的桐桐妈妈临时来电说不能陪我去玩了:“幼儿园里“搞事情”,要给孩子来个“厨艺”大赛,让每位孩子做一道美食带到学校分享,看着家长群里的妈妈们在晒自家孩子的小成就,我家的怎么也不能输啊,我要在家培养“厨神”了。”
调侃桐桐妈妈“厨神”之路艰难的同时,又不由得感叹:“比娃”已然渗透到育儿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孩子出生起,似乎就注定要接受“被比较”的命运。无论是父母或是爷爷奶奶,总会在对外交流中无形“比娃”,似要通过不停的对比,来证明自家孩子优于常人,证明自身育儿有方。尤其是部分家长,在“比娃”中略处下方时,便开始了一些盲目的“纠正调适”,殊不知,这些调整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帮助,还可能伤害到孩子的正常发育。
一、这些常见的“比娃”坑,你经历过多少?1.个儿高都是因为吃饭多,要给孩子加饭量
“个子高=长得好,源于饭量大”的误解在育儿生活中一直存在,所以,“逢娃比个儿”也是最常见的事。还记得之前婆婆说,同小区的糯米奶奶,因为看到自家孙女比同龄孩子个头矮,便归因为其他孩子饭量都比自家孩子大。于是,糯米奶奶开始给孙女加饭量,没想到一周后,糯米开始咳嗽,后来又反复发烧,到医院才得知,糯米积食了,并且源于糯米本身的脾胃能力不足,稍微增食就会引起积食,导致咳嗽、发烧。糯米奶奶这时才知道,自己的盲目“比娃”和胡乱“归因”伤害了孩子。
2.白白胖胖才健康,瘦小都是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