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这个关键点,抓多少毛巾也不能解决扁

我们知道足内侧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被称之为足弓。足弓使足部坚固且富有弹性,可短时间内承受较大的压力并缓冲行走、跑、跳时地面身体所产生的冲击,还可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等免受压迫。△(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而扁平足被称为人类为进化而付出的代价:平坦且坚硬的马路,越来越富有“科技含量”的鞋子,出门车代步……让现在扁平足的人越来越多。扁平足分假性扁平足和真性扁平足两种。真性扁平足属于结构异常问题,是无法通过训练、手法或其他物理辅具获得改善的。假性扁平足的人如果将脚悬空,可以看到足内侧还有一定的弓形弧度,只是站立将脚踩在地上时,体重会把足弓压扁。△(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因此,绝大多数人会认为这种足弓塌陷是由于足底的肌肉筋膜力量不足,无法承受身体的重量所导致的,会采用加强足底肌力训练的方式进行改善,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用脚趾抓毛巾。那么,靠脚趾抓毛巾真的可以改善足弓问题吗?△(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脚趾抓毛巾需要足底肌肉收缩,让脚趾和前足完成抓握毛巾的动作。这样的动作看似能够练到足底肌肉,实际上,当人的脚踩到地上,成为支撑人体重量的地基,这时想单纯靠抓毛巾这样的训练,强化足底的小肌肉群来对抗几十公斤的体重,明显是不合理的。而且,我们需要的是足弓自然有往上提的力,而不是时时刻刻都有意识去控制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正常情况下,我们双脚脚尖向前站立,大脚趾球压实地面,在保持大脚趾球压住地面的同时,大脚趾尽量往上翘,这时会发现足弓也会被拉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接着将大脚趾放下,微屈膝,保持大脚趾球压住地面的力的同时,双膝稍微向外撑,此时我们会感觉到足弓一下子被拉起来。保持以上这两个力,再把膝盖伸直,会再次感觉力能直达骨盆髋周围。这意味着拥有良好的足弓、跟距(跟骨和距骨)关节之间的合理对位,以及骨盆、髋保持合理的关节角度,这种关节正确排列可以保证在站姿情况下,将地面给身体的反作用力从能脚直接传递到骨盆髋臀区域。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另外,通过筋膜学说中的“前深线”的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到:足弓并非简单的局限于足底,它的起点是从我们大脚趾开始,通过足内侧面到内踝,上行到大腿内侧,通过骨盆一直到横膈膜并经过胸腔,止于颅部。△前深线(图片来自网络侵删)然而,现实中大多数人的大脚趾球以及足内侧都无法自然地踩实地面(不是足内翻就是足旋前、外翻),存在这种足部支撑变形的人,下肢都呈现出坐骨外开、骨盆往后倒往下掉的趋势或状态,同时伴随着腿型不直、膝盖疼痛等问题。△足内翻-足内侧无法踩实地面(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体验,常年在城市生活,偶然去海滩光脚散步,走一会儿就会感觉足弓或足底特别酸。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那些常年需要光脚劳作的人,几乎不存在扁平足的问题。他们在光脚走路的过程中,为了在不稳定或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身体移动时的平衡,全身的肌肉都会被整体调动起来,尤其是足部,足弓时刻都能保持一个往上提的力。△(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这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为了适应复杂的环境条件而进步。当环境条件过于单一,对身体的使用变得过于简单时,结构和功能就会开始退化,也就是所谓“用进废退”。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人在日常中身体的姿态呈现一种往下“泄”的状态。低头族、含胸驼背、骨盆前移后倒……骨架向下坍塌,骨盆和躯干的深层失去了整体向上延展、挺拔的力,足弓自然也很难提起来。△(图片来自网络侵删)由此可见,塌陷的足弓看似是一个局部问题,实则为整体问题。不是简单的通过训练足底的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就可以解决的。想要真正让足弓提起来,不能只是练脚,需要通过校正骨盆后倾后倒的不良情况,改善足踝足指的功能。校身训练中的令字跪系列动作,可以充分折叠我们的足趾关节,延展我们的足底,在承重姿势下建立脚趾的支撑力和抓地力,真正提升足踝的肌力。让我们在行走的过程中,脚趾能够自然延展、抓地、推进,将足底链接到小腿上的肌肉肌腱都调动起来。△校身训练--令字跪起再通过校身训练中经典的俯身盘胯训练,将骨盆调整至前倾位,将地面传上来的力直接作用到髋臀区域。练习过程中身体重心的左右转换,可以帮助活化髋关节的活动空间和角度,逐渐打开骶髂关节的活动空间,上提骨盆。△校身训练--盘胯练习同时,勾趾提足跳,在练习足底弹性力的同时,提升身体内部中轴向上“纵”的能力,实现整体向上提拉,这次才能让足弓真正提起来。校身训练坚持用整体训练思路解决健身康复问题,用最好的训练帮助他人。点击下方卡片加入校身练习▽更多粉丝专属福利免费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mw.com/bzbx/98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