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第一章

学前卫生学(25%)

生理(1-5章)心理(6章)卫生保健(7章)

第一章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

一、运动系统

结构:骨(块)、骨连接(关节、韧带)、骨骼肌(肌肉)

功能:保护、支持、运动

骨骼发育特点:

1.骨骼在生长[营养+阳光(维生素D)]

☆2.腕骨没有钙化好(共8块,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手腕→长、久、负重

3.骨盆还没有长结实(髋骨25岁穿高跟)

4.骨头好比鲜嫩的柳枝,又称“青枝骨折”(成人:有机物1/3、无机物2/3儿童:各1/2;有机物:无机物=1:1)

5.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

脊柱生理性弯曲:颈区、胸区、腰区、骶区

肌肉发育特点:

1.容易疲劳

☆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会跑会跳,画直线却很费劲)大小肌肉→早、晚

关节和韧带发育特点:

1.关节牢固性较差,易脱臼(牵拉肘)

2.脚弓不结实,易成扁平足(运动要适度、鞋也要合适)

三种常见现象:

脱臼:关节窝较浅,关节囊较松弛,易脱臼。

牵拉肘:肘部处于伸直位置,若猛力牵拉手臂,就可能造成“牵拉肘”(肘关节半脱臼)。

扁平足:小婴儿胖乎乎的脚底板是平平的,不算扁平足。

产生扁平足的原因:

1.脚底肌肉、韧带不结实。

2.运动量不合适、方法不适当。

3.鞋不合脚。

运动系统保育要点:

1.多在户外活动,常晒太阳,补充钙、磷等骨骼生长的“营养素”。

2.培养正确的坐、立、行姿势,预防脊柱变形。

3.教育幼儿不要从高处硬往下跳,避免伤着骨盆。

4.勿猛力牵拉幼儿的手臂,以防伤着肘关节。

5.适度的运动有利于脚弓的形成。

6.服饰应有别于成人,有利于幼儿的骨骼发育。

二、呼吸系统

结构: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肺(呼吸道+肺)

上呼吸道:鼻、咽、喉(脖子以上)

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是保护肺的第一道防线。对空气起着清洁、湿润、加温作用。

鼻的发育特点:

1.鼻孔狭窄,还没长鼻毛,易患呼吸道感染。

2.粘膜柔嫩,富有血管,易出血。

3.鼻泪管特别短,鼻部炎症常影响眼部,易患泪囊炎、结膜炎。

擤鼻涕的正确方法:轻轻捂住一侧鼻孔,擤完,再擤另一侧。擤时不要太用力,不要把鼻孔全捂上使劲擤。

咽:呼吸道、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咽的发育特点:

1.会厌软骨不灵活(吃进气管)

2.咽鼓管短、平(易患中耳炎)

喉: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

喉的发育特点:

1.声带不够坚韧,声门肌肉易疲劳。

2.大声喊,会使声带增厚、充血,变成“哑嗓子”。

声带的保育要点:

1.发音时间不太长

2.正确发音方法

3.选择适合的材料

4.地点:要空气清新

气管、支气管的发育特点:

1.幼儿右侧支气管较直,支气管异物以右下肺为多见。

2.自净能力差,易感染。(多呼吸新鲜空气)

肺:气体的交换场所。

肺的特点:

1.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2.“腹式呼吸”为主。

呼吸系统保育要点:

1.多组织户外活动,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

2.教会幼儿擤鼻涕的方法。

3.注意保护金嗓子,不长时间唱歌、大声呼喊。

4.教育幼儿用鼻子呼吸,防止灰尘和细菌进入肺部引起感染。

5.进餐时要小心,不高声谈笑,防止食物误入气管。

三、循环系统

结构:心脏、动脉、毛细血管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血液→心脏搏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脏

血液: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红骨髓:造血功能。

红细胞:血红蛋白,运输氧的功能。

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或病毒。(吞噬细菌的白细胞即脓细胞)

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

新生儿凝血:8-10分钟

幼儿凝血:4-6分钟

成人:3-4分钟

循环系统:血液循环、淋巴系统(淋巴结+淋巴管)

淋巴系统:发育最快的系统。包含在血液中。

循环系统的特点:

1.年龄越小,心率越快。(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2.含凝血物较少。

3.饮食中缺少蛋白质和铁,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4.缺少维生素B12和叶酸,可引起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5.淋巴肿大常发生于咽部和口腔部。

不同年龄心跳次数平均值:

新生儿:次/分钟

1-12月:次/分钟

1-2岁:次/分钟

2-6岁:90-次/分钟

成人:70分/分钟

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

1.锻炼可强心,但运动量要适度。

2.预防动脉硬化始于婴儿。(提供少盐、清淡的饮食)

3.防治贫血,多吃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

4.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5.为保证血液循环顺畅,服装、领口、鞋袜不要过紧。

6.如果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着又疼,照顾小儿的成人有结核病,要查小儿是否患“淋巴结核”。

四、消化系统

结构:消化管(物理)、消化腺(化学)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咽:呼吸道、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胰腺

消化系统的特点:(乳牙20颗,恒牙32颗)

1.婴儿吃奶期间长出的牙叫乳牙,牙釉质薄,牙本质较松脆,易生龋齿。

2.通常6-7月时出牙,最早4个月先出牙,但不晚于1岁。共20颗,2~2..5岁出齐。

3.6岁左右,最先萌出的恒牙是“第一恒磨牙”(又称“六龄齿”)

4.“生理性流涎”——6~7个月(口腔浅、未学习吞咽)

5.婴儿胃的贲(ben)门较松弛,且胃呈水平位,易出现漾奶和呕吐。

乳牙的生理功能:(JD)乳牙的保护:

1.咀嚼食物,帮助消化1.多晒太阳,补充营养

2.促进颌骨的发育2.适宜的刺激(牙不嚼不长)

3.有助于口齿伶俐3.避免外伤(牙釉质薄,较松脆)

4.有利于恒牙的健康4.注意口腔卫生,漱口和刷牙(2岁左右,饭

后可用清水漱口;3岁左右可学刷牙)

5.定期口腔检查

胃(消化管中最宽大的部位)的特点:

1.胃的蠕动能力较弱(易便秘)

2.胃酸浓度低,消化能力差(食物细小)(吃细软,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

3.胃的容量小(少食多餐)(间隔3.5-4小时)

小肠(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场所)吸收消化

肠绞痛:吃进去气体

肠套叠:腹部受凉、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红果酱大便(空气灌肠法)

小儿坐盆:5-10分钟(太久易脱肛)

婴儿有明显的“胃肠结反射”,过了半岁,就可以培养定时排便。

饭后不剧烈运动,要散步15-20分钟。

肝脏: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时间:两餐间隔3.5h

1.消化能力差(食物)进餐时间30分钟

2.解毒能力差(用药剂量)散步时间:15-20分钟

3.肝糖原储量少(低血糖)排便时间:5-10分钟

消化系统保育要点:

1.保护乳牙和六龄齿

2.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4.培养幼儿定期排便的习惯

五、泌尿系统

结构:肾脏(泌尿)、输尿管(输尿)、膀胱(储尿)、尿道(排尿)

泌尿系统的特点:

1.由“无约束”到“有约束”排尿

2.尿道短,易发生上行性感染

急性肾炎的症状:浮肿(面部、眼睑)、尿少、血尿(洗肉水色)

生殖系统:幼儿期发展最慢、最晚。青春期发育最快。

☆2-3岁认识性别角色。

皮肤+泌尿系统=排泄系统

六、内分泌系统

特点:释放激素

甲状腺(人体最大内分泌腺):分泌甲状腺素→原料碘

1.缺碘:呆小症(克汀病、地方性甲状腺肿)聋哑矮傻、智力低下

2.碘过多:甲亢(高碘甲状腺肿)

脑垂体(内分泌之王):分泌生长激素

1.分泌过多:巨人症(肢端肥大症)

2.分泌不足:侏儒症(智力正常)

内分泌系统的保育要点:

1.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

2.食用加碘食盐,常食海带、紫菜、虾皮等海产品。同时防止碘摄入过量。

3.避免乱服用营养品,防止早熟。

七、免疫系统

1.非特异性免疫(天生:皮肤、白细胞等)

2.特异性免疫(后天)①人工自动:潜伏期(自己产生抗体)

②人工被动:无潜伏期(直接放入免疫物)

打疫苗:打病毒(接种)人工自动

打抗菌:丙种球蛋白(母乳)人工被动

所有地位:(PD)

喉:呼吸道最狭窄

胃:消化管中最宽大的部位

小肠: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场所

肝脏:消化系统中,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甲状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

脑垂体:内分泌之王

生殖系统:发育最晚

神经系统:发育最早

淋巴系统:发育最快

☆八、神经系统(人体的司令部)

结构:中枢神经、周围神经

地位:发育最早

基本活动方式:反射(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大脑皮质活动的特性:

1.优势原则(兴奋、兴趣)

2.镶嵌式原则(劳逸交替、动静结合)

3.动力定型原则(生活制度、生物钟)经济的消耗、最高效率

4.睡眠

神经系统的特点:

1.神经系统发育迅速(7岁左右脑重量基本接近成人)

2.易兴奋,易疲劳

3.需要较长时间的睡眠时间

4.脑细胞的耗氧量大(占全身耗氧量的50%)

5.脑细胞所需能量来源单一(糖类=碳水化合物)

神经系统的保育要点:

1.提供合理的营养

2.保证充足的睡眠

3.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4.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

5.科学合理安排幼儿活动,防止脑疲劳

第二节:感觉器官

耳朵的特点:

1.外廓易生冻疮(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

2.外耳道易生疖[jiē]

3.咽鼓管较短,易患中耳炎

4.对噪声敏感(正常教学50-55分贝)

噪音80分贝玩具不超过70分贝

耳朵的保育要点:

1.冬天注意头部保暖,预防耳朵生冻疮

2.禁止用锐利的工具为幼儿掏耳

3.预防中耳炎

4.减少噪声,发展幼儿听力

5.对婴幼儿的听力进行监测

眼睛的特点:

1.五岁前,生理性远视(远视:落在视网膜后面)

2.晶状体弹性好,睫状肌易疲劳(近视:落在视网膜前面,前后径变长)近在眼前

3.斜视:立体盲(平面)

弱视:常规遮盖法最好治疗时机是:6岁前

幼儿过了3岁,每半年检查一次视力

看书距离:33cm

每周看电视:1-2次1小时(小班0.5小时)

连续看电视:小班15分钟

中班20分钟

大班30分钟

眼睛的保育要点:

1.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2.注意科学采光

3.加强安全教育,预防斜视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5.供给足够的营养

6.定期给幼儿检查视力

皮肤特点:

1.保护功能差

2.渗透作用强

3.调节体温功能差

三浴:空气(夏→冬)、日光、水(温→冷)

皮肤的保育要点:

1.保持皮肤清洁

2.注意幼儿衣着卫生

3.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4.防中毒

5.预防外伤

第三节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一、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连续性和顺序性。

2.生长发育具有阶段性。

3.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具有不均衡性。(头1、躯干2、上肢3、下肢4)

4.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均衡,但又是统一协调。

5.生长发育具有个体差异性。

6.生理的发育与心理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影响因素:

内在因素:

1.遗传

2.性别

3.内分泌

外在因素:

1.母亲的健康状况

2.营养

3.疾病

4.生活制度

5.体育锻炼

6.季节与气候

7.环境污染

8.家庭因素

9.社会因素

10.精神因素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mw.com/bzbx/17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