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利 http://www.mxxshi.com/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15048.html
现在,好多人会有这样的经历,或者看到别人有这样的经历:觉得脖子酸困时,一甩头,脖子咔咔响,听的人有点毛骨悚然。甩完响过之后,脖子觉得顿时松快,这样对颈椎真的好吗?剖析这个问题,就得从颈椎的生理结构说起了。
颈椎从侧面看,形成一条向身体前方凸起的曲线,这会让颈椎和间盘完美的结合,具有更强的弹性来抵抗头部重量及运动产生的扭力。颈后的关节面是斜形向上,左右各一个,对称分布。在头部重量和扭力下,只能顺着关节面向下向后滑移,让前凸的曲度消失,甚至出现颈椎反弓。
当长时间的低头工作或者使用电脑过久、玩手机时间过长,颈部肌肉就会疲劳,为了减缓肌肉的疲劳,关节就会被肌肉拉离原来的位置,以改变用力方向。
这样一来,反而更加快了肌肉疲劳,从而产生酸困。颈椎出现了不适,我们会主观寻找解决办法,那最简单的就是一甩脖子咔咔响后,颈部舒服了。假如我们是右侧颈部酸痛,那我们会向哪个方向甩头呢?
相信%的人会向右后侧甩。刚才已经解释过了,此时颈椎已经向后向下偏位了,又向右向后甩头,压力过大的关节因为分离从在产生响声,压力临时减小,从而觉得舒服,可是颈部关节错位却因为这个甩头动作而加大,刚好和治疗方向相反,对颈椎相当不好了。
因此出现了颈椎酸痛不适时,别自己甩头,可以向对侧做牵拉,同时做仰头的动作,这样就可以把小的错位给牵拉回去,也可以缓解颈椎不适。如下图所示:
1、坐在地上,弯曲左腿,将左脚放在右大腿上,弯曲右腿,将右脚放在左大腿下,吸气,挺直背部,肩部放松,双手放在双膝上。
2、边呼气头部边往下垂,让下巴接近锁骨,感觉颈后侧肌肉在伸展。
3、吸气,抬头,边呼气头边向右肩靠近,感觉颈部左侧肌肤在拉伸。
4、吸气,头部回到正中位置,边呼气头边向后仰,感觉后脑勺在靠近脊椎。
5、吸气,低头,边呼气头部边向左侧下压,左耳靠近左肩。然后,头部还原,按顺、逆时针方向各转两圈,身体还原至基本坐姿。
整个运动过程中,要保持腰背挺直,不能耸肩,且动作要轻柔缓慢。若无法完成半莲花坐,不要勉强,换成适合你的坐姿。
“不怕手麻”
怕的是长时间持续性的“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比如爬在桌子上睡觉,手在头下压久了,会有麻木感;胳膊肘不小心碰到”麻筋儿“也会出现麻木的感觉。但是这些都是一过性的麻木,时间往往很短暂,往往可以自行恢复。
如果有些麻木持续时间很长,甚至合并有手部的肌肉萎缩,这就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了,看看是否出现了其他的疾病。
◆◆◆
颈椎引起的手麻颈椎病是引起手麻最常见的疾病,最典型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因为上肢的神经是从颈椎分支出来的,所以当颈椎有问题,卡压到神经后,常常会引起手麻、手疼的症状。
根据压迫的神经不同,手部麻、痛区亦不同。如第5、6椎间孔压迫颈神经,麻木在拇指、食指;第6、7椎间孔压迫颈神经,麻木在中指。第7颈椎、第1胸椎椎间孔压迫颈神经,麻木在无名指、小指。
第七节颈椎棘突引起的手麻第七颈椎棘突,就是我们用手能够摸到的脖子后面最突出的那块骨头。因为这块骨头的位置最高,所以当我们低头时,颈椎的所有应力都集中在它附近,尤其是长期低头工作的人群,第七颈椎棘突附近的筋膜会失去弹性,变得僵硬,从而卡压穿过其附近的颈神经后支,而引起手麻症状。
其他原因造成的手麻说了脊椎关节引起的手麻,还有其他多重原因都可导致手麻例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尺管综合征;缺血性脑血管病;末梢神经炎等等。。
是脊椎关节半脱位导致的手麻,我们应找相应的治疗师进行矫正,其他原因的需要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与治疗,不可盲目自行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脊柱特点
1.身体的中轴颈椎、腰椎活动性强;胸椎、骶骨部比较稳定。
2.身体的重量和所受的震荡即由此传达至下肢。
3.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间盘构成是相当柔软又能活动的结构。
4.随着身体的运动及体重的荷载,脊柱的形状可有相当大的改变。
5.脊柱的活动取决于椎间盘的完整,相邻脊椎骨关节突间的和谐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2.
脊柱的组成
1、脊柱由26块脊椎骨组成,即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一块和尾骨1块。
2、由于骶骨系由5块脊椎骨构成,尾骨系由4块合成,故正常脊柱也可以说由33块椎骨构成。
3、脊柱骨周围的坚强韧带相连,能维持相当的稳定性。
4、彼此之间有椎间关节相连,具有相当程度的活动性。
5、每个脊柱骨活动范围虽然很小,但全部一起活动,范围就会增加很多。
3.
脊柱的功能
1、脊柱的前面由椎体堆集而成,其前与胸腹内脏临近,并保护脏器本身。
2、保护到达脏器的神经、血管、以及仅隔有一层较薄的疏松组织。
3、在脊柱前、后两面之间为椎管,内藏脊髓。
4、脊柱的长度:3/4是有椎体构成,1/4是由椎间盘构成。
5、脊柱是身体的支柱。
4.
椎体破坏时,脓液的流注
1、在颈部,脓液可聚集于咽后,或沿颈部下降至锁骨下窝,亦可沿臂丛至腋窝。
2、在胸部,可沿肋间神经至胸壁,亦可波及纵膈。
3、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脓肿;可流注至腹股沟下方;亦可绕过股小转子至于臀部;或沿大腿后下降至腘窝。
4、脊柱后部的病变容易穿破皮肤。
华藏汉方——中医文明的传播和践行者
中华宝藏汉方传奇/传承传播行道布道
华藏汉方中医一站式康复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