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古代,拥有什么东西最重要呢?房子,粮食,衣服?No!是钱!只要有了钱,什么买不来呢~
那么在清朝哪种钱最受欢迎呢?金子、银子还是铜钱?
为了能够顺利在清代北京生活,咱们首先要知道清代的钱是啥。
由于清代包含了近现代,所以也包括了货币近现代化的过程,在用钱的时候,请一定要分清时期哦~
大体来讲,清代的官方货币有四种,其中两种贯穿整个清代,另外两种基本上是晚清才有的。让我们分别来了解它们吧!
银子白花花的银子,大家在各种电视剧里一定没少见到。清代大宗的交易,一般都是使用银子来计算的。在使用银子的时候,单位是“两”,在“两”之下则有“钱”“分”等单位,换算比例为1两=10钱,1钱=10分。
清代各种重量的银两:
清代湖北“光绪五年月江汉关乾裕号匠蔡春”
五十两银锭
江汉关税锭系中国海关税锭重要品种之一
清云南“香港东京河内海防”戳记二十五两协饷锭
清代山东“泰峰峻十足色”双戳十两银锭
清“寿”字一两银锭
铜钱铜钱也不需要多说,我国古代几乎历朝都是以这个为主要货币的,在清代也一样。一般小宗的交易,都是用铜钱来计算的,而且因为跟银子比起来简单一些,所以更受欢迎。
清代的铜钱,由官方所造的叫做“制钱”。而各地也有私铸的铜钱,成色不一,跟制钱不一定等价。北京一般都用“制钱”,所以这里主要讨论制钱。制钱的单位一般为文,也就是一枚制钱是1文钱,又将文称为“吊”或“贯”。
另外,清代还短暂发行过“大钱”,也就是面额比1文钱要大,如咸丰朝即有“当四钱”、“当五钱”乃至于“当千钱”。与制钱被称为“通宝”相比,“当四”到“当五十”的大钱被称为“重宝”,“当百”到“当千”的大钱被称为“元宝”。
清初顺治、康熙、雍正的制钱铜质精良,大型厚重;清中期以后逐渐减小,且铜质含铅量高;清晚期的制钱更加粗略。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枚大型厚重的制钱可以换多枚轻小的制钱。
清代早期大型制钱:
顺治左延;康熙罗汉;雍正南
清代中期大样钱(宫钱):
非普通流通钱,直径在27毫米以上。大样钱的重量绝大多数在6克以上,最重的大样钱超过10克。
乾隆大样;嘉庆大样;道光大样
清代中期普通制钱:
重量和质量极不统一,质量较高者直径在24毫米以上,重量在4.5克左右。质量低者色泽差,重量小于4克。
乾隆宝台;嘉庆宝源;道光宝源
清代中后期普通制钱:
重量和质量继续下降,质量较高者直径在24毫米左右,重量在4克左右。质量低者含铅量极高。
咸丰宝川小平母钱;同治小平;光绪宝泉小平母钱清代末期制钱:
铸造量非常少,基本被机制币所代替,最小的宣统制钱直径只有1.8厘米左右。
宣统小平大样;宣统小平60元清代日常生活,经常以铜钱进行交易,方便快捷。不过最为繁杂的是银钱比例。在官方设定上,应该是以1两银子兑换文的制钱,但是民间银价和钱价一直在变动,各地价格也不同。
以北京的价格来讲,大体清初制钱较贵,1两银子经常只能兑换制钱左右;从乾隆朝中期开始,银价逐渐上升,在嘉庆朝已经打破1∶的比例;特别是在道光朝,因为外国贸易的影响,银价暴涨,1两银子甚至能换到多制钱,后来才逐步稳定;到了同治朝之后,直到清帝退位,1两银子兑换的制钱数一般在至1间徘徊。
所以,您要是想兑换银子和铜钱的话,一定要多看当时的银价,几乎每月都有变动的哦~
银元和铜元现代人提到银元,感觉就是民国大洋或者外国货币,但其实清代就已经有了这些东西。
众所周知,清代的时候中外已经有了一定的交往,外国人在与清人交易时,便会使用银元。说到底,“哪国的银子不都是银子”,而且外国银元重量和成色比较统一,有利于清代的商贸活动。当然了,上面画的东西,清代人多数不认得,以至于给钱币上的某些欧洲国王起名叫“大髻”、“小髻”之类的……这种洋银元,在清初就流通于南方,北京也有一些,如著名的和珅和大人被抄家的时候,抄出的物品中即有“洋钱五万八千元”呢!
到了晚清,光绪十三年的时候,张之洞奏请朝廷允许铸造银元,之后全国各地便开始铸造,成色不一,形制混乱。
到了光绪二十七年,朝廷正式发行自己的银元,每枚银元“重库平七钱二分”,也就是1(银)元=0.72两银子,后来又有了5角、2角、1角等面值,并且还有了作为辅币的铜元,规定一枚当十铜元=10文制钱,后来又有了1文、2文、5文、20文等面值。
光绪二十五年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
年喜敦版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
年湖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元背广西飞龙试铸样币
清代宝津局光绪通宝机制方孔铜币
钞票钞票即是纸钞。清代官方对于钞票的发行特别谨慎,似乎是借鉴了前面几朝的经验,一般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尽量避免发行钞票。
具体说来,晚清之前一共发行过两次钞票:
第一次是顺治八年,发行“钞贯”,用了十年左右就废止了。
第二次是咸丰三年,当时大清风雨飘摇,迫不得已发行钞票。一种叫“大清宝钞”,即以制钱为单位的纸币,面值如文、文、文、文等,后来还有50千文和千文的。另一种叫“户部官票”,是以银两为单位的纸币,面值如1两、3两、5两,乃至于50两等。后来“宝钞”和“官票”都发生了贬值,所以在咸丰末年便开始清理,不再使用。
后来则是外国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如麦加利、汇丰、花旗银行等都发行以银元或银两为单位的钞票,清代人才逐渐认同纸钞。到了光绪二十三年,各地开始印制纸钞,光绪三十一年,朝廷设立“户部银行”,逐步发行“银两票”和“银元票”。
咸丰九年大清宝钞贰千文一枚
宣统元年开封大清银行兑换银票汴平足银叁两一枚
金子金子并非是清代官方规定的货币,在日常生活中,也基本不作为货币在交易中使用。但是金子一直都属于贵重金属,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可以作为等价物或者某种价格的体现使用,日常生活中就算了。
这就好比您出门儿吃碗面,一共20块钱,您却从手上摘下一个金戒指要用它付款一样,清代人也会以奇葩视您的。
清乾隆年间十两金锭
银票和钱票清代有银票,还有钱票,不过都不是清代官方的纸币,而是一种私人的信用票券。比如晚清北京城有知名的“四大恒”钱、银庄,他们可以发行自己字号的钱票、银票,只要盖上他们商号的朱红大印,便是以他们商号为信用源在市场上流通。
但是因为它非官方,所以只能凭自己的信誉立足,并不确保万无一失,一旦钱票、银票或损或失,均不可挂失、补领,这也是人家钱、银庄的一个大宗收入源呢。
光绪癸卯年(年)武汉汉镇德昌号制钱票壹串文
所以说银票这东西嘛,用也就用了,但是一定要小心哦!而真正在清朝的日常生活中,铜钱比银子、银票等都更受欢迎!
百姓喜欢铜钱的原因: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铜钱是最直接的货币,每天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铜钱。金属铜也是清代制造业运用最多的金属之一,整个国家都离不开这种金属。
百姓手中拥有的铜钱越多心里就越踏实,所以许多老百姓都有储存铜钱的习惯,这也是现在我们经常可以发现窖藏铜钱的最大原因。
(文章来自:华豫之门官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古瓷鉴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悟性
茶叶末釉瓷:清宫宫庭秘釉,仅供皇室珍赏!
36万一瓷片,万“断头瓶”,残瓷不值钱吗?你未必买得起!
欢迎投稿:271066
qq.中科医院中科医院专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