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孩子会爬了之后就要马上开始站起来了,或是觉得孩子过了一岁就该马上会走了,认为孩子越早走路越好,更有甚者将孩子的走路与智力发育挂钩。这其实是很多家长存在的一个严重误区!
不仅仅是将孩子过早放入学步车,在孩子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站立意愿时,任何盲目的、自以为是的将宝宝扶站,教宝宝站立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在孩子学习走路之前,应该让宝宝有充分的爬行时间,爬行可以锻炼四肢肌肉、大脑灵活、增强抵抗力。(具体的爬行分享,小编会在日后专门出一篇文章)
在宝宝的四肢肌肉得到足够的锻炼后,宝宝会看到沙发、茶吧等较矮的位置慢慢扶着站起来,这个时候只要做好安全保护就好,不用过多的干预。并且宝宝学习走路是需要过程的,不要强迫孩子多走,要让孩子自己扶着沙发边缘等地自己主动地学习挪步和停靠。
有些家长在外出见到其他孩子之后还会把“某某宝宝9个月就会站”、“某某家孩子10个月就会走路了”等等作为引以为傲的谈资。
小编真的不知道小小的孩子,在大运动方面都存在不同的独特性,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有何可比性?况且,只要宝宝在9--18个月之间学会走路,都属于正常的生长发育。
如果拔苗助长,刻意违背宝宝自身发育的正常规律,过早的扶站、走路,不仅仅会伤害宝宝的脊柱、而且在下肢还没有能力支撑全身重量的时候强迫孩子站立,就等于给了宝宝与身体不相称的过大压力,进而导致骨骼弯曲,家长们很担心的O型腿、X型腿也就形成了!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关于过早扶站、用学步车的危害下面我们来具体的解释一下。
1、安全隐患
首先,还没有学会走路的宝宝,通过坐进学步车后,在万向轮地移动下,会更加快速的移动,但是宝宝的四肢和大脑还没有发育协调,很大可能会跟不上学步车的节奏,容易侧翻摔倒,宝宝的重心不稳,很容易就会摔到头部。
其次,学步车底部的万向轮在地面行走的时候,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路面湿滑、电线、不平稳等,都会是宝宝的安全隐患。
2、或对宝宝正常走路不利
宝宝被迫困在学步车里,也就失去了大脑和四肢交流的机会,也失去了接触地面的大运动锻炼机会。
大运动所指的不仅仅是奔跑,也包括爬行、站立、走路等等,这些行为都能够帮助宝宝锻炼四肢肌肉力量,有利于宝宝大脑发育,变得更加聪明。
而将宝宝困在学步车内,也就限制了宝宝的活动,长期借助学步车轻松地滑行就能够挪动地方,会使孩子缺乏自主行走的意识,不利于日后正常学走路。
3、骨骼畸形——X型腿、O型腿
小宝宝坐在学步车上,因为车身较高宝宝不能完全着地,就必须要靠着脚尖滑行前进才行,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足关节变形,不利于孩子足弓发育,日后趾外翻、扁平足的几率大大加大。
4、四肢发育不协调
学步车的空间有限,宝宝在里面的活动大大受限,而且只能够站立行走或者是坐在里面,不能够进行爬行和坐在地上等等交替的动作,也不能够更大幅度地迈开脚步,这样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四肢协调发育。
而且孩子在想要爬行的时候不能切换姿势,也不会表达,很多时候家长不能读懂孩子的真实意愿,久而久之孩子会对走路丧失兴趣。
5、平衡感差
宝宝在长期的学步车中,会比自己扶着沙发等低矮地方走路要减少摔跤的现象,也会对走路这件事“放下心来”,时间久了就会觉得走路只不过就是在这个学步车里点着脚挪动几下而已。
没有摔倒时的失衡感,孩子就会丧失平衡能力的锻炼,容易导致感统失调,这些影响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会持续宝宝终生。
在你们的宝宝稍微大一些之后,你会发现你家的孩子比别人更加的任性和不善交流,好动且注意力不集中。此外,到两三岁走路时依旧会重心不稳,容易摔倒。
不得不承认,身边也还是会有一些宝妈会给孩子使用学步车,在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可能也会愤愤地说“我们家孩子用学步车就没有啥事儿啊,而且也没有摔着碰着的,而且还很省力”。
是的,我们不能够说每一个家庭的宝宝都会有摔伤、O型腿、走路不协调等现象的发生,但是我希望家长们记住的是:“育儿路上,容不得半点儿侥幸和底线之下的尝试”,因为一旦出现危害!就足以对宝宝造成严重影响!
以上请家长对号入座,如有犯错请自觉反思,若孩子已经发生上述问题,请尽快带孩子找专业的医生治疗,尽早做医学干预和行为纠正。
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虽然不能完全地顺应自然的发展,但不能忘记“尊重”!在尊重孩子的发展客观规律前提下,用耐心和适当的方式教会孩子本领。
对于学走路这件事儿,没有任何工具能够代替家长的双手和鼓励,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孩子不懂事,家长就更要懂得多且坚持原则才行!否则在孩子懂事之后,你想干预都晚了。
哎呦育儿,是小编也是一个坚持科学育儿的学习型宝妈。在这里,有你想获取的、更多贴心又实用的育儿知识。
有什么有趣或糟心的带娃故事吗?欢迎评论与我分享!说不定你不经意的育儿观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声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沟通删除。文中所涉及到的部分人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