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已过,立冬将至
秋冬期间,最惬意的莫过于
暖暖地泡一个热水脚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帮助身体排毒
缓解一天的劳累
还能驱逐脚部的寒气
但并非人人适合
有的人泡脚
脚趾溃烂,膝盖僵硬
甚至有截肢的可能性
你还别不信
注意!这8类人不适合泡脚
随着气温的降低,人们常常感觉下肢寒冷,自然就想到热水泡脚缓解一下。可是,当人患有某些疾病,或是处于某种状态时,是不适合用热水泡脚的。
01
静脉曲张和静脉血栓
热水泡脚,对患有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泡脚会加重血液淤积
热水泡脚,会使下肢动脉扩张,更多的血液进入下肢。然而静脉的回流能力并不会因此增加。
这样,血液的来路增加,回路不变,就会加重血液淤积。
泡脚会加重皮肤出血
热水泡脚还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在皮肤上形成出血点。如果患有静脉血栓的人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则出血情况会更加严重。
时间长了,色素沉积,小腿就会变黑。
02
下肢动脉闭塞
热水泡脚,对患有下肢动脉闭塞的人来说,就是“雪上加霜”。
下肢动脉闭塞的表现是下肢缺血,热水泡脚可以使正常的动脉血管扩张,但并不能使闭塞的动脉血管扩张。
由于流到下肢的血液总量就那么多,正常的动脉血管的血流量是增加了,但因闭塞缺血的组织会更加缺血。相当于,正常的动脉血管从闭塞动脉血管“盗血”。
03
糖尿病
有糖尿病足的部分患者,脚部皮肤比较脆弱,脚部神经感觉减退,对痛觉、水温不敏感。用热水泡脚时,可能被烫伤,也浑然不知;有溃疡的还会发生感染。
糖尿病患者一旦被烫伤或溃疡伤口感染,恢复起来很慢,容易发生坏死,甚至导致截肢。
严重心脏病、低血压
04
热水泡脚,会使人体血管扩张,全身血液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这必将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相对缺血缺氧。
对于有心脏病、低血压的患者来说,都会增加他们发病的危险。
脚气
05
患有脚气的人,病情严重到起疱时,就不适合用热水泡脚,否则会造成伤口感染。
另外,脚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的人也不宜用热水泡脚。
儿童
06
儿童发育不完全,经常热水泡脚,他们足底的韧带会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有可能会导致扁平足。
孕妇、生理期
07
热水泡脚,血液循环过快,生理期会导致经血过多;孕妇可能有流产的迹象。
空腹或过饱
02
热水泡脚,血管扩张,下肢血流量增加,而胃肠道等脏器的血液会减少,从而影响消化功能。
当心!这4个泡脚误区要避免
误区1
泡脚的水越热越好
很多人认为水温越高,血液循环越快,身体才能更暖和。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不是只有℃的水才会烫伤。皮肤接触70℃的温度持续1分钟,就可能被烫伤;皮肤接触近60℃的温度持续5分钟以上时,也有可能造成烫伤。
另外,血液循环太快对心脏不利。
正确做法:
水温在40℃左右,是人体比较适应的温度。可以边泡脚边喝一些温水,补充水分。
误区2
泡脚时间越长越好
有些人边泡脚边玩手机或看电视,水冷了继续加水。
这种做法也不对。泡时间太长,容易破坏脚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让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
正确做法:
泡脚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人微微出汗即可。
误区3
临睡觉前泡脚最好
很多人喜欢在冬天临睡前泡脚,认为把脚泡得暖乎乎的,上床睡觉很舒服。
其实这样并不好。泡脚会使血液循环加速,所以不要马上入睡,静静休息等待兴奋感消退。
正确做法:
最佳泡脚时间是临睡觉前1~2个小时。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
误区4
一份中药反复使用
有些人喜欢用中药泡脚,煮过一次泡脚后觉得丢掉太可惜。后续再加水煮,再用来泡脚。
一般来说,中药煮1~2次之后,药效就会全部释放殆尽。多次煮药效早就没了。
另外,现在很多泡脚药包都是一次性的产品,泡脚后就要丢掉。
沈茂东
中医内科专家
国医大师介绍:早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现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省名老中医大师沈玉川的专承人。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委员,中华全国张仲景研究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理事。
沈茂东从事中医诊疗工作三十多年,长期工作在基层临床一线,在临床与科研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是建国后中医治疗疑难病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中医诊疗与医学教学工作,带过多批中医学院学生,医院的中医学科带头人、医务科长等职。擅长应用中医的“四诊八纲”结合老一代中医专家大师传承的诊疗经验,对各种疑难杂症进行科学的中医辩证论治,医术精湛,济世怀民。
擅长:消化系统(肝、胆、脾、胃)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偏瘫、心梗的后期康复,妇女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征,各类肿瘤等的中医药治疗有独到之处。
为了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太和精神。通过名老中医的传、帮、带,既传承他们的丰富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又培养了一批近代年富力强的继承人,从而保证了中医药事业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