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诈骗曝光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541.html
孟庆丽是哈尔滨市呼兰区第六中学校的一名历史教师。年建校之初,她就在这里工作,与它一起奋斗,与它一起成长。28年的教学生涯,风雨兼程,她以自己的言行诠释了教师的涵义,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信念不改,始终坚守三尺讲台
有一段路程,永远无法用脚步去丈量;有一种付出,永远无法用砝码去称重;有一种事业,永远无法用言语去描述。这就是教师的职业生涯。23岁那年,年轻的她带着飞翔的梦想,走上了向往已久的三尺讲台。如今,在同一个讲台上,她已经度过了看似相同而实际上很不相同的28个春秋。28年里,她的女儿从一株幼苗长成了一棵葱郁的大树,而她除了清晨为她做饭,深夜为她洗衣服,未曾给予她更多的关心与呵护;28年里,她的爱人从部队到地方,工作几次调转,她们聚少离多,班主任工作的繁忙使她更欠缺对他的体贴与照顾;28年里,她教过的学生有的已过不惑之年,而他们的孩子又成了她的学生。静夜深思,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匆匆而过,而她每天依旧进出那个闭着眼睛都能找到的教室。远逝了青春的容颜,佝偻了挺拔的脊背,付出了健康的代价,近几年,疲劳和病痛更是接踵而至,可这一切都没有使她离开三尺讲台半步。五十二岁了,当了半辈子的班主任,说实话,她何尝不想休息一下。特别是年的那个冬天,由于疲劳过度,再加上延误治疗,她视神经炎发作,导致双目失明,在哈医大的病床上躺了一个月之久。那是一段令人恐惧和无助的时光,她本已打算好离开班主任的舞台,但是同事的关心与支持,领导的理解与鼓励,学生的信任与期待,让她痊愈后再一次走上了讲台,回归到学生中间。二十多年了,她在班任的岗位上不停的工作着,就像是一个旋转的陀螺,未曾停息过。她和许多默默无闻却辛勤奉献的教师一样,不想自她标榜说,自己多么爱这份工作,多么爱学生。可是,能说没有爱吗?如果不爱,谁会选择不离不弃,执著坚守?如果不爱,谁会忍受病痛伤残,风雨无阻?如果不爱,谁又会早出晚归,与学生朝夕相伴?正因为这份潜藏在心底的爱,使她失去了家庭的欢愉,失去了休息的日子,甚至失去了宝贵的身体健康,但它圆了无数学生的大学之梦。人们说,父母的生命在子女的身上延续,而学生的成长,成了她生命的另一种无声的延续。
教书育人,赢得满园桃李一片香
作为文科班主任,她的学生始终是这所普通高中里最普通的一个群体,更有一些学生是自我放任了多年后来到她的班级,而他们的家长也仅仅是为了不让他们过早地成为社会游民而允许他们来“混日子”的。在他们成为她的学生的那一瞬间,她就告诉自己:“孟庆丽,你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决不能带有色眼镜看待任何一个学生。”她认为,爱“丑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在每届三年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中,不论出现什么情况,她都就事论事,帮助与引导他们。也许有声色俱厉的批评,但绝没有讽刺与挖苦;也许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但始终坚持帮助他们点燃希望的心灯;也许看惯了学生流泪过后依旧错误重犯,但她坚守自己的信条:绝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绝不动摇与懊恼。有了信念的支撑,教育的路,才能走的更稳、更远。当杨媛同学以分的高考成绩名列全区第2名时,她知道自己这些年始终坚持营建一个温暖向上的班集体的观念是正确的,只有形成良好的班风,才能指引着一个班级不断地前进;只有在一个充满朝气与激情的集体中,学生才能充满斗志,如同一株向日葵,朝着阳光的方向生长。当马志伟和王文生同学以高分考入重点大学时,她明白,她工作的第二条准则——从严治班,注重鼓励——是绝对没错的,正是她严格地班级管理才使聪明但懒散的学生一点一滴的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快乐健康地成长。同时,对那些踏实勤勉但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她适时的鼓励则给了他们前进的动力,让他们有勇气为自己的理想插上飞翔的翅膀,去搏击蓝天。当赵振龙同学以分的成绩考入华东交大时,她知道自己奉行了20多年的第三条班主任工作纲领——尊重与交心——也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没有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倾心谈话,如果没有一天又一天坚持不懈的苦守班级,如果没有“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工作理念,一个普通高中的后进生可以考入高等学府,那简直就是一个神话。
淡泊名利,关键时刻总是挺身而出
由于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她先后获得了哈尔滨市百名师德优秀教师、哈尔滨市优秀班主任、哈尔滨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哈尔滨市学生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哈尔滨市第28届劳动模范、黑龙江省优秀教师、呼兰区“十佳”班主任等多项荣誉称号。但是,她清醒地认识到,荣誉只标志着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它只是鞭策她前进的一种动力。说实话,这么多年来,无数次与学生倾心谈话,已弄得她有点心灵结痂;无数次与家长电话沟通,已弄得她两耳轰轰作响;无数个顽劣的学生、无数件理不清的纠纷已弄得她身心有些疲倦;而无数个寒冷的冬日,送走上完晚课后的学生,她才骑着自行车顶风冒雪回家,仿佛冰面一样滑的道路更是让她心生畏惧。年6月,她又圆满地送走了一届毕业生。领导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本想不让她再担当班主任工作,然而在评聘新一届班主任的时候,学校没有找到可以接替她的文科班主任。还没有开学,很多家长就到学校来咨询,询问她是否还担任文科班主任,他们都想把孩子送到她的班级来。当然,按照分班的原则,那是不可能的。分管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校长说她是学校文科班的一块“金字招牌”,他向她讲明了情况。她回忆着每年的八月份一张张录取通知书飞到她办公桌上的情景,她翻阅着毕业留言簿上孩子们一句句感谢和祝福的话语,面对那些投奔她而来的学生,她又怎忍心拒绝,掉头而去?她的家人和朋友都说她已经功成名就了,不必再拼了,但她深知荣誉极容易褪色,永恒不变的是她那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她不顾他们的劝阻和反对,又一次接过了文科班主任的重担。
润物无声,28个春秋,与学生为友,她赢得了他们的尊敬与爱戴;春华秋实,28个寒暑,辛勤劳作,她换来了学生家长满意的微笑。她骄傲,她无悔,她用自己的无私之心、博大之爱书写着一首教师职业历程的奋斗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