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个字
阅读全文大概需要6分钟
作者/张晴雪
审稿/李海峰
今天将为大家解析,为什么有些人会小腿粗壮,以及对应的改善动作,动作不多、技术不难,贵在坚持,每天花上10min,就能告别小粗腿,穿进心仪的高筒靴和小短裙,还是很划算的!
小腿粗的成因
小腿粗有很多原因,大致可以归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先天因素包括跟腱长度、先天肌肉形态、脂肪堆积程度等,如果你的“出厂设置”就是如此,后天也很难改善。
后天因素包括不良走路姿态、足弓塌陷、长期穿高跟鞋等,而这些方面我们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练习,可以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你是先天小腿粗吗
在了解自己小腿的“出厂设置”前,先来看看小腿的形态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我们拍了几十个人的小腿,每个人的跟腱长度、肌腹形态各不相同。
通过下图的解剖结构可以看出,小腿形态是由骨骼、肌肉和脂肪共同决定的,其中的骨骼,显然我们拿它没办法,剩下的就只有肌肉和脂肪了。
对小腿围度影响最大的两块肌肉就是:浅层腓肠肌和深层比目鱼肌,统称为小腿三头肌,它们向下融合成跟腱。
肌肉的肌腹和肌腱受遗传因素影响,不同的人会呈现不同的形态,而肌肉形态直接决定了小腿的基本形态。
举个例子,一般来说跟腱越长,小腿的整体形态就越纤长,跟腱短,肌腹占比大,小腿形态就显得相对粗壮,这时候可以低头看看自己的小腿,是哪种形态呢?
除了肌肉外,脂肪囤积也影响着小腿维度。脂肪包裹在肌肉外,脂肪越厚,围度越大(好像是句废话,可还是要说出来)。
但人身上的脂肪并不是均匀分布的。有的人四肢纤细,腹部肥大,这类人就是腹部容易囤积脂肪;有的人上半身瘦,臀部围度大,这类人更容易在下肢囤积脂肪。同样,有的人先天就容易在小腿处囤积脂肪。
以上都是我们的“出厂设置”,如果你的“出厂设置”不是很完美,那就要从其他角度入手,尽可能的去美化小腿的形态。
你的小腿粗可能是后天原因
相较于先天因素,后天因素更为复杂,有可能是不良习惯和训练方式,让小腿一点一点的变粗壮,下面我们逐一分析一下。
因素一:你会走路吗?
走路谁还不会?每天看计步软件排行榜:“我都走了一万步,为什么腿还不细?”然而事实是,如果你“走错了路”,没有掌握正确的下肢发力模式,当心走粗了小腿。
无论是走路、跑步还是跳跃,下肢的发力顺序都是一样的,只是关节角度的差异。
上图为理想状态下,下肢关节活动顺序示意图。其中,髋关节优先产力,活动范围最大(曲线曲率最大),进而膝关节顺势发力,踝关节产力能力和活动角度均最小。
错误的发力顺序+高强度训练
=
局部粗壮+损伤风险
虽然走路的强度很低,但你日复一日,一直都是错误的发力顺序,长期累加起来,结果也不可小视。
错误的发力顺序会对身材产生影响。如果你平时的走路跑跳时,足踝发力过多,则容易导致小腿粗壮。
改善方法:通过基础动作模式的学习,进行下肢发力模式的优化。具体方式可以参考下面两篇文章:
《髋的灵活性改善》
《下肢重塑计划-功能》
因素二:你的足弓还好吗?
足弓由骨骼和韧带、肌腱等具有弹性和收缩力的组织共同构成,形成一个向上方凹的弓形结构,可分为纵弓(内测足弓和外侧足弓)及横弓。
有很多人,都出现了“足弓塌陷”,为什么呢?这就要要“归功”于人类发明了鞋子,不需要再像远古人一样,用足底去适应凹凸不同的路面,这就使足底弹性变差,产生了足弓塌陷,我们管这种后天原因造成的足弓塌陷叫:功能性扁平足。(有些人属于先天性扁平足,不在本次讨论范围内。)
若有足弓塌陷的情况存在,很有可能,你的小腿粗壮就是“足弓塌陷”引起的。
当足弓消失,或出现足弓塌陷,足底肌肉弹性就会缺失。我们的足跟、足前掌、脚趾在走路过程中,就像车轮滚动,每走一步,你的足底筋膜就被拉长一次。
如果足底肌肉弹性缺失,足踝承载的力量就会增加,而负责足踝发力的肌肉就是构成小腿围度最主要的肌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小腿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变粗。
足弓塌陷自测法
观察足弓在非承重和承重状态下的形状:
若非承重状态下有足弓,但脚踩在地面上承担体重后,足弓消失,则判断为足弓塌陷。
对于因足弓塌陷造成的小腿粗壮,就需要对足底进行激活与训练,让足底恢复它本该有的缓冲功能,从而优化小腿形态。
01胶球激活足底筋膜
动作细节:将胶球踩在脚下,左右前后滚动,稍加用力,保持微痛状态。
练习时间:30s/组*2组。
02弹力带足底拔河
动作细节:坐姿脚跟撑地,脚趾屈曲夹住弹力带一侧,用手抓住另外一侧,多角度变换拉动,脚趾始终发力夹住弹力带。
练习时间:30~60s/组*3组。
03缓爬坡训练
动作细节:斜坡的最佳角度是15°左右,站立在坡面上,足底与地面平行,小步缓慢的迈步向前移动。
练习次数:10-15步/组*3组。
因素三:运动后放松到位吗?
跑步、跳跃、球类对抗类运动,经常是下肢发力,容易导致肌肉紧张,如果运动后没有进行适当的放松与牵拉,很容易造成肌筋膜代谢环境紊乱,导致局部供氧不足,出现酸痛、水肿。所以赶紧回忆一下,跑步后、打球后,小腿有没有很紧张呢?有没有放松呢?
01泡沫轴放松小腿后侧
动作细节:坐在垫子上,双小腿交叠压在泡沫轴上,双手撑在身体后侧稳定姿态,双腿左右滚动,上侧腿主动向下压,增加下侧腿按压力度。
练习时间:60s/段,分3~4段按压。
02牵拉小腿后侧
动作细节:双手撑墙,双脚前后开立,前侧腿膝关节微屈,后侧腿蹬直,背挺直,收下巴,双脚踩实地面,重心向前移动,后侧脚跟不要离地。
练习时间:30s/组*2组
因素四:偏爱高跟鞋?
高跟鞋通过把足跟垫高,在视觉上腿显得更长,但是却始终让小腿后侧处于发力紧张状态。如果你的鞋跟高,走路时间长,还不注意放松与训练,小腿围可能就一粗不可收拾了。
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也许是为了美,也许是真的喜欢,很多场合下,高跟鞋还真的必不可少。当然合适的训练还是可以帮助我们弥补高跟鞋的坏处。
01拇指弯举
动作细节:站在略高于地面的台子上,支撑脚站稳,另一侧脚前脚掌悬空,踩在台子边缘。用一根弹力带勾住大拇趾,双手紧拉弹力带。大拇趾向下发力,对抗弹力带向上的拉力。踩到大拇趾屈曲的最大位置,向上抬起放松,发力再次完成。
练习次数:每侧完成10~15次*3组。
02足跟走
动作细节:身体直立,前脚掌离地,小步向前行进。
练习时间:30~60s*3组。
03平衡软塌站立
动作细节:单足站立在平衡软塌上(可以用弹性适中的沙发垫、床垫代替,训练过程中注意安全),微屈膝屈髋,双手叉腰或头后交叉,尽可能保持身体稳定,减少晃动。
练习时间:30~60s*3组。
以上训练完成后,记得进行小腿的放松与牵拉。
因素五:训练方法合适吗?
很多健身爱好者、训练者都越来越重视足踝的训练,经常会练习到各种提踵动作,比如坐姿提踵、站姿提踵。
(图示即站姿提踵练习)
提踵类动作是针对小腿肌肉的训练方式,可以增加小腿肌肉含量,如果是以增肌为目的,想把小腿练粗,当然没问题。
但提踵动作并不是一个合适的足踝功能训练,因为在实际运动中,小腿三头肌的收缩方式并不是频繁的进行向心收缩,而是趋向于静力收缩,储存弹性势能,通过跟腱的弹性来完成运动。
我们训练动作的选择,一定要配合目标来进行,否则背道而驰,反而达不到我们的目的。
小腿粗壮基本都能在本文中找到原因,自我检测——对号入座——开始锻炼,改造小腿指日可待。
如果看完文章觉得无法对号入座,这时候提醒一下自己,你是不是全身都胖呢?如果是,那就快快全身减脂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