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足跟痛的方法

感谢您   根据不同的损伤原因,可致跟底脂肪垫、滑液囊及骨膜挫伤,或跖腱膜、屈趾短肌等在跟骨结节前方附着处的牵拉伤。损伤后,跖筋膜附着处可发生充血性渗出,脂肪垫充血、肿胀,滑囊慢性炎症,跟骨骨膜增生,产生骨刺等改变。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形成是以肝肾亏虚、气血失和、筋脉失养为先决条件,复因风、寒、湿邪侵袭及外伤、劳损等致使气血阻滞而成。      患者多在中年以上,有急性或慢性足跟部损伤史。站立或走路时足跟及足底疼痛,不敢着地。疼痛可向前扩散到前脚掌,运动及行走后疼痛加重,休息减轻。   检查可见足跟部微肿,压痛明显。根据压痛点可以确定病变部位:跖腱膜炎和跟骨骨刺压痛点在跟骨结节前方;脂肪垫损伤与跟骨下滑囊炎的压痛点在足跟中部或稍偏内侧。踝背伸抗阻时,部分患者跟底部疼痛加重。   X线摄片早期多为阴性,晚期可见跟底骨膜增厚,或跟骨结节前方骨刺,骨刺与跖腱膜方向一致。也有的患者虽有骨刺形成,但却无临床症状。

     1.基本治疗   治则:疏经通络、化瘀止痛,针灸并用,泻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以足跟局部和足少阴、足太阳经腧穴为主。       太溪照海昆仑申脉悬钟阿是穴   方义:太溪是足少阴经之原穴,足少阴经“别入跟中”,配照海强健筋骨、宣痹镇痛;昆仑、申脉位于足跟部,属于足太阳经,与肾相表里,能疏筋脉、行气血、通络止痛;悬钟为八会穴之髓会,既可补髓壮骨.又能通经活络;阿是穴作用直达病所,以疏通局部经气,化瘀定痛。   加减:痛及小腿加承山、阳陵泉柔筋止痛;气虚加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气;血瘀加膈俞、太冲活血祛瘀;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复溜补益肝肾。   操作:太溪、昆仑常常采取互相透刺法;申脉、照海则刺向跟底部;其他穴位常规针刺。针灸并用可增强疗效。

  2.其他疗法   ⑴耳针:取足跟、肾、神门、皮质下等穴。毫针刺人,快速捻转,留针0.5~l小时,必要时可埋针;轻者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⑵头针:取顶颞后斜线上1/5、顶旁1线。进针后快速捻转或接电针仪,用连续波刺激30分钟。   ⑶电针:选太溪、仆参。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仪,用连续波刺激15~20分钟。   ⑷穴位注射:用醋酸强的松龙15mg加1%普鲁卡因溶液5ml注入阿是穴。每周l次。

     曾某,男,59岁。双足跟疼痛3年,压痛明显。取阿是穴,针刺得气后用鲜姜片1块,穿过毫针,贴于皮肤上,将艾绒捏成大艾灶置于姜块上施灸;并加针刺太溪、申脉、仆参穴,留针20分钟。1次即感疼痛明显减轻。治疗5次,疼痛完全消失,行走自如(段湘波.隔姜温针灸阿是穴治疗足跟痛20例。针灸临床杂志;16(9),47)。      1.《胜玉歌》:踝跟骨痛灸昆仑,更有绝骨共丘墟。   2.《灵光赋》:后跟痛在仆参求。      1.针灸治疗本病疗效可靠。但对有些病例非一时能治愈,须坚持治疗或配合其他方法综合施治。   2.急性期应注意休息,症状缓解后应减少站立和步行。平时宜穿软底鞋,或在患足鞋内放置海绵垫。   3.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风冷潮湿。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
福州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mw.com/bzjs/12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