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关于拇外翻那点事儿

临床表现

拇外翻,俗称大骨节病,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后天不良习惯等,表现为拇趾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侧偏斜,关节内侧出现明显的骨赘,一些患者骨赘处软组织因长期受鞋子摩擦挤压而出现红肿、积液,称为拇囊炎。严重拇外翻患者可出现其他足趾的偏斜、骑跨。具有拇外翻的患者不一定都有疼痛,而且畸形也与疼痛不成正比。疼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拇跖骨头内侧隆起后压迫和摩擦而引起急性拇囊炎。拇跖趾关节长期不正常,发生骨关节炎引起疼痛和第2~3跖骨头下的胼胝引起疼痛。

相关检查

行负重位X线平片,并需要测量如下数据:

(1)拇外翻角第一跖骨和近节趾骨干中线之间的夹角,正常值小于15°。

(2)跖骨间夹角第一、第二跖骨干中线之间的夹角,正常值小于9°。

(3)跖骨远端关节面夹角(DMAA)第一跖骨头关节面与第一跖骨长轴的交角:正常为跖骨头关节面向外侧倾斜小于10°。

(4)关节匹配度第一跖骨头和近节趾骨的关节表面是否有半脱位,如果关节的两侧倾斜,关节是不匹配的。

(5)趾骨间夹角第一趾近节及远节趾骨中线间的夹角,正常小于10°。

3.根据严重程度对拇外翻进行分类

(1)轻度拇外翻拇外翻角小于30°,跖骨间夹角小于13°。关节常是匹配的,畸形可能由趾间拇外翻引起。

(2)中度拇外翻拇外翻角30°~40°,跖骨间夹角13°~20°。跖趾关节常不匹配(半脱位),拇趾旋前并常对第二趾造成压迫。

(3)重度拇外翻拇外翻角大于40°,跖骨间夹角20°或更大。拇趾旋前并常常重叠在第二趾之上或之下,跖趾关节不匹配。第二跖骨头下时常有转移性疼痛,可能有关节炎改变。

治疗

1.保守疗法

对仅有畸形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疗,如理疗、热敷等。穿着较宽松的或露趾的鞋子可减少对内侧突起的摩擦,以及通过降低对前足的挤压来延缓拇趾偏斜程度和其余足趾畸形的进一步加重。在鞋内放置软垫可以减轻足底疼痛区域的压力。应用拇外翻垫、夜用夹板及足趾间垫可能暂时缓解疼痛,延缓畸形进展。

2.手术疗法

如果保守治疗不能缓解拇外翻畸形的症状,可以建议行手术矫正拇外翻。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轻、中度的拇外翻,第一、第二跖骨夹角小于15°时,可采用跖骨头内侧骨赘切除,拇收肌腱切断或切除。拇收肌腱断端移位至跖骨头颈部外侧或采用跖骨头颈部截骨外移。如果第一、第二跖骨夹角大于15°,一般更多采用第一跖骨干或基底截骨术。对于第一跖趾关节已有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年轻的患者,多采用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年老患者,可采用Keller手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且应告知患者手术可能存在活动受限、力量下降、残留不适感或术后复发等问题。

预防

避免穿前头过窄的鞋子及高跟鞋。对于存在扁平足、类风湿关节炎或神经肌肉系统疾患的患者更应通过调整鞋子,选择合适护具避免畸形的发生。

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需要多少钱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mw.com/bzjs/10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