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鸿尘功法的核心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杨鸿尘:功法的核心

大成拳(意拳)作为中华之实战拳学,早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已确立了其科学价值,但时值今日,为何许多学习大成者多年而进步缓慢?杨鸿尘先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当今的大成拳训练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误区,靠放松加意念活动是练不出浑元爆发力的。芗老和早期的弟子均以实战著称于世,是因为他们有形意、八卦的易筋基础,而现在修炼之人就是因为缺少这个基础。针对这种现实,杨先生呕心沥血将自己所得的原传精华写成了两部专著,指导修炼内家拳者走入拳学之正轨。

大成拳(意拳)的基本功法由桩法、试力、单操、试声、步法、发力、抖大杆、推手、实作及必不可少的辅助功法所组成。在《王芗斋拳学》一书中已基本阐述,读者朋友们亦有不同的心得和体认,不再赘述。在此仅根据大多数读者提出的疑问,对其要点进行提纲挈领式的重申和补正。

第一节基本桩

本功法的核心,其外形虽然只是站立不动,实则内部已是合理的活动状态。而有些人因寻奇好异却忽略了站桩的训练,这是对其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体认所致。芗斋先生说︰“晚近世风不古,学者多好奇异,殊不知真法大道,只在日常用功之间,世人多因其近而忽之,道不远人,为之为道而远人。”诚望习者“守平常、莫好奇”。认真进行站桩训练,才能由瞬饺肴瓕W之门。站桩是形、意、气、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运动。形(姿式)和意(意念活动)又是这一功法的根本,二者互为作用,不可偏废,其训练是以形为体,以意为用,以静为和。站桩需遵守四容五要的原则,四容是︰头直、目正、神庄、气(声)静。五要是︰恭、慎、意、切、和。历代有言简意深的歌诀传世︰恭者神不散,慎如深渊临,假借无穷意,精满浑元身,虚无求实切,忽失中和均。

法在形式上虽然有正、侧、左右之分别,但其原则和要领都是相同的,统称为浑元桩,即求取体浑元力的功法。因正面桩的要领较之侧面桩容易掌握,所以学者应从正面桩入门。复因实作时又需以侧面对敌,故在正面桩有了基础之后又需进行侧面桩的训练,正、侧之分不在形式,而在内在要求和目的,即正面练功,侧面技击。

正面桩最基本的站式为撑抱式,此桩也是武学的核心功法,初练可由此桩入门。随着内在质量的提高,学者的功夫亦不断增长,待日久功深后,仍需返过头来学初步。所以,此桩将伴随追求武学真谛者艰苦奋斗,勇猛精进至终生,所有的桩式均依此桩为本,试力、发力诸项训练,也不能违背此桩的原则。一些人急于追求所谓技击桩的窍门是不懂拳之故,至于有人说一个桩就有一个桩的劲儿,则是未谙桩的个中三味,明于此,我们就应该扎扎实实地在基本桩上下功夫,切莫见异思迁,浅尝辄止。

基本桩站法︰

功法的核心——杨鸿尘

习基本桩,首先应将整体间架安排正确,在虚灵挺拔的原则下进行由局部到整体的放松训练,尤其是双肩和胸部的放松更需时时注意。其要求是︰头直目正,气静息平,身端体正,松肩横肘,腋下全虚,屈肘环抱,怀内如抱一个大气球,双手十指撑开如吸抓一球面。拇指位置约与肩平,胸腹放松,腰背正直,膈肌放松,胸虚背圆,双膝顶出,臀部如坐高椅,足趾抓地,足心涵空。整体要求是︰松静自然,虚灵挺拔,曲折玲珑,浑元一体。开始的意念可逐一体察身体各部,有背离要领之处,应及时纠正。有了基础后可用意念诱导怀内大气球不断涨缩,整体亦随之松紧微动。基本桩是入门的基础,若此桩不得法或不精熟,将无法正确进行其它的训练。笔者只能再加赘述,纠正几个常见的通病,希望存在同一错误的习者对照本章的内容及时注意和纠正。

(1)头部

参阅第一章我们就能知道头部是与颈部联系最为紧密的,头部的所有运动都是靠颈部来完成的,所以通常都是把颈部归之于头部叙述。头部必须正直,才能以大脑指挥全身各部神经系统正常运动,而人体的所有运动亦必须由头带动,这就是武学中的常见术语——头领身作。面部松静,鼻息通畅,目光远视,神态庄重的要求一般都会随着功夫的加深而形成本能。我们要注意的是正直,正直是指头部不左右斜歪,更重要的是指不能前低后仰。有的人把“马拉车”的意念理解为向前下方挺直前伸(俗称伸脖);还有的人把放松理解为颈部后仰(俗称枕脖),这都已失去中正。纠正的方法是︰在练功中正确理解、掌握和熟练这一要领,有的已养成习惯,错误可请老师和同伴们查看纠正。张恩彤先生曾留下一个方法,试之效果很好,有此不足者可以一试。其方法是︰颈部正直,练功的过程始终使项部(后脖子)贴着上衣后领,项部离开衣领为伸脖,后压衣领为枕脖。

(2)躯干

躯干可分为胸、腹、腰背、脊柱和胸廓构成了躯干的骨架及附于骨架上的各部肌肉群、内脏等。由于脊柱是人体中轴,故身正体端的要求主要取决于脊柱的正直。站桩时应随时体认,脊柱稍有歪斜即应马上纠正。在此还要指出,站桩有“改造生理”的作用,那么从此桩开始就应注意纠正自身存在的生理上的各种缺陷与不足。由于后天的局部劳作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少人身体某部位形成了畸形,如双肩高低不平行、四肢力量不均和平足等,在此我们要强调的是脊柱的畸形,这是因为脊柱在运动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人在站桩时,总是歪斜或前后凹凸,旁人看着是很明显的错误,但他自己反而觉得很正常。如果替他纠正过来,他反而觉得别扭。这就说明他的脊柱一定有病变,脊柱的畸形主要有三种︰前突、驼背、侧突。

如果练功者的脊柱畸形,那就应在站桩时注意纠正,因为“旁观者清”,故可请武友一旁监督。脊柱不正则身不正,身不正则全体皆非。

胸膈肌的要求也是躯干部分至关重要的要诀。自养生桩开始至作拳发力,此处就应力求放松。膈肌发紧的原因是憋气。无论自练和实作,只要是憋气,马上就会造成气阻力滞,全体失练和拙力复犯。大凡操练后天局部拙力者,发力之际,无不是先憋一口气,才能自感力足。而习练先天整体之力者则最忌双肩和膈肌用力僵紧,切切注意。

(3)肩部

肩部是躯干连结上肢的枢纽,此部位必须松活,若是紧僵,整体力必阻滞此处无法达于梢节。而其与胸窝是最难放松的部位。胸窝、双肩窝的紧张是拙力的最重要体现,欲克服拙力,必须时时留意此三处的放松,而且要将此要求贯穿拳学生涯的始终。同时还要提醒读者,随着功法的深入,此要领的掌握将随之增加难度。习者从基本桩开始,就应引起重视,为深入打下基础。

肩部放松的意念诱导以常用的三种方式最为有效。

a.意想站于温度适宜的水中,水的浮力将双臂托起。

b.意想双臂下有一横木,将双臂放于横木上休息。

c.意想自身上方有一绳系于树上,此绳垂下,自己把肘部置于绳环内,有人拉绳将自己的双臂“吊起”(臂不是举、抬,而是放松后被“拉吊”而成平抱式位置)。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老师和武友的帮助。在站稳桩后,师友可将双手置于习者上臂下方,感觉提示一下。如寒肩(如严冬季缩头耸肩状)试之发飘,下压发重而力滞。放松沉而活,有弹性。习者可意想将双臂放在试者的手上休息(不可重压),注意肘不可垂落,松肩如做对了,自身轻灵。

(4)肘部

肘部自始至终应保持与肩部相平,同时需有外撑之意。

(5)手部

手腕稍内弯(不可折成死弯),十指必须伸直后再作“抓球状”。不少人忽视了腕部的灵活和力量,而作成软腕或折腕。尤其是十指,更不能忽视其撑张的要求。手部是人体梢节,浑元力大多通过此部位发于对手,若是失练,实作时因无强度极易自伤桩的要求是松而不滞,紧而不僵。处于梢节的手与足,从开始就应加强适应冲击重物训练,这就是所谓的“根松梢紧”。

(6)下肢

按通常的习惯,一般把臀部也归于下肢部位。其要求是如坐在一高椅上,然后将高椅撤去,仍保持这个姿式。双胯放松,双膝前顶,双足十趾抓地,足心涵空。足下要如踩着一只小青蛙,不许踩死,也不许它跑掉。从第一章我们就了解到足弓可缓冲体重,并可产生巨大的弹性。有些习武者不了解足弓的重要性,只是随意地一站,久之必然会因长期的体重压迫造成“平足”。这就会严重影响日后的实作。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虎、豹、猫的爪子,它们的爪子下部有肉垫,其运动根本不是全足着地,故而灵活迅猛。习武者的足面也不是全脚掌着地,而是应使脚心虚涵,保持和加强“足弓”的作用。

基本桩在保持合理间架的情况下松静舒适,可使神经系统安定放松,有助于大脑皮层的兴奋点集中,意念的良性诱导可以主动地、内向性地调节修整人体的神意和形体,从而增强中枢神经驾驭形体的能力,习之有得,自然能神清气静,五脏六腹平衡温养各司其职,四肢百骸合理运动,久之则祛病强身,强而益强,本能自然之力亦随之增长,为深入功法打下必备的基础。

尚派形意拳之入门诀窍

尚云祥先生是形意学第四代(从李洛能算起)传人,为北京独撑心意门户的技击大师。祖国武术各派,本为一家。备具其长,备极其妙,又相得益彰,虽异而同出于一源,派虽分亦能殊途而同归。

尚先生得师真传,理应用形意二字,然而此拳与世上广为流传的拳法大相径庭,甚至有背道之处,故称其拳技为尚派形意拳为好。实质:尚派形意拳体用兼备,健身与技击并重,实质为技击之学。何谓武术?尚派认为,武者,决斗也,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术者,方式方法,原则要领也。

本拳的一切训练目的,只求达到克敌制胜,故不追求套路花招练习。尚先生在世时,曾有位弟子别出心裁,效法江湖卖艺者,将拳术连结为繁杂套路。当众表演,可谓出掌带风,震脚有声。尚先生见到,不由勃然大怒过;“想表演,你去演戏吧!”。此拳自始至终以桩功为基,以内劲为用,以步法胜人。以本能应变,以无形无意为最高境界,皆为实学。它无五形八卦之说,无无极太极之论,更无点穴神功、发气秘旨。

尚派拳法在对神秘,认为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在是实战。时至今日、尚门弟子仍然奉此论为金科玉律。简言之,尚派形意拳是“以形取义,以意求形,形由意转,意自形生”。筑基:尚派形意拳套路有五行、十二行、连环、出入洞、四把、安身炮等多种。

不少名家论著已颇详细,大同小异。现仅择尚先生亲传技击秘诀披露于世。本拳以桩功为筑基功夫。前辈先哲早有名训:“入门先站三年桩”(今有人改为入门先站三体式,而尚派认为,三体式只是劈拳的定式,应着意于鹰招及力学之习练)。

桩功乃入门之正轨,深造的阶梯,若舍此他求,则一切招式必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外形,终不能窥拳一道的真谛。本拳桩功计有十二种,但若能精于一桩,则其它各式均能触类旁通。尚先生初拜于李师存义门下之时,李仅授一桩式。先生之异于常人之处甚多,究其至要,恒心与专一也。尚先生站桩之初,点烛记时,艰苦备尝,二年未问其它。李深嘉其志,始授绝学。尚先生遂留“三柱高香得真传”之佳话。

本文只介绍四种基本桩法。

(一)抱丹田,又称混元桩。此桩为诸桩之基础,初学者如不先致力此桩,其它各桩难以习成。这是因为此桩中正、均衡,身体各部均能得到滋养、锻炼、修复,无偏废之病。历代大师无不终生习此,而戴龙邦师祖更是由此入门,洗净“二驴”之拙力,换得内家之。纯功。其它各桩均依此桩为原则,只是方向、角度、刚柔、虚实等稍有变化。其法主养气摄生、强筋健骨、补脑益髓,诚养生秘诀,修身至要。而拳中之自然整体力,自不难由微而著,不求自至。此桩以外形和意念来调整运动量,但须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尤应注意饱练伤胃,饿练伤气,冬防冷风吹,夏忌烈日晒。练功时要环境安静,空气清新。练功过程应如汽车之行驶,做到三稳:起动稳、行驶稳、刹车稳。概述如下;

1、入门阶段:双足分开同肩宽,平行而立,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肘,腋下半虚,将双手抬起,十指分开稍弯置腹前,手与自身之距为三拳,意念中双手如抱一大气球,浑身肌肉群有松散下坠之意,目似垂帘,似菖蒲低眉,于远方收神,耳边如闻细雨风声。

此桩意念,头似枕非枕,背似靠非靠,似坐非坐,似笑非笑,似尿非尿,以放松为目的,应有舒适无比,欣欣自得之意。简言之,不可死板拿劲,不求绝对入静。避免不愉快之回忆。天高地阔之境,鲜花绿树之趣,均可意想。此阶段愈深愈久,对日后拳学造诣愈有助,原因极简单,欲得内劲须放松,松至极处必真紧。

或问:“不用力何以长力?诀曰:“世之柔者莫过于水,攻坚者莫过于水。望初学者三思之。再浅喻之,世人皆羡虎豹之威,龙蛇之灵,仿生而造拳,而多数人却忽视了最根本所在。在此奉劝初学诸君观察一番牛、马和豹的体质,牛马负重拉载,虎豹不及也,但虎豹却能将牛马捕食之,盖牛马长期劳作已失自然之力。皆负重之僵肌,而虎豹全身却十分松软,猫犬亦如是。

简言之,动物愈凶猛,自身愈松软,而观之者以为其无力也。内家拳法之梗概,由此可明一二。而人体幼时,身体亦松软也。郭老云深曾言:“练得躯柔婴孩似,打遍天下不费难!”以谓习拳之最关健处,希初学者必须于放松劲上用功,切!切!

2.寻整阶段;此阶段只有全身基本放松之后,方可习之。外形同上,只是思念改变而已。习桩之时;意想双手腕之间,双手腕与后脖颈之间,双足脚尖与双手腕间,双足后跟与后脖颈之间各有一条皮筋牵连。初学时会顾此失彼,久之则纯熟自然。待牵连自然后,尚需意想头向上顶,背向后靠,双手夕撑,双足下蹬时(许想不许作)各条皮筋随之拉起再放松,反复如是。不可用力,全悉意想。久而久之,自然产生一动无有不动,一枝动而百枝摇,整体内部运动,自然整体力自萌。

3.深入阶段:此阶段须待上述两功有得后方可习练。不然,非但无益,且有前功尽弃之患。此桩外形仍同上,只是腋下全虚,肩松肘横,双手抬起置胸前,头顶项竖,膝顶足蹬,十指分开。初步意念,意想自身各条皮筋拉紧放松的频率逐渐加快,继而以此极与外界发生联系,如目视前方树尖、楼顶,夜晚暗星等。意念中将一条弹簧套在树央或其它物上。另一端栓在自己双手腕处或脖子上,以全身整体运动将外界物拉来送去。目光35°向前上方平视。但只需意会,切莫着力,尤其胸腹部不能有丝毫紧张,如憋气用力必身僵气滞,全体皆非,

(二)虎抱头:此桩仍以基本桩为原则,只因对敌决斗时应侧身而立,故需斜中求正,正中求斜,看正似斜,抱斜似正,乃侧身对敌而求身法中正之桩。此桩是历代前贤总结中华武术最为科学之技击间架及预备式。习之有得,不但能随机而发力,随势而动转,而且使自身受敌面积减至最低限度。

其练法将自身安排为龙身(曲折有面积),熊膀(腰背部肌肉四面拉伸,拳谱所谓含胸竖顶、拔背、吊顶,以及双臂模撑皆为此也)、鸡腿”(分虚实、单双重合一)、虎抱头(如虎豹扑食,双爪护住自己头部。此桩须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尤重气势浩然,其势似饿虎搜山,威而镇定,似狸猫捕鼠,欲捕待机,故名之虎抱头。历代名家对此桩阐述较为详尽,在此仅谈为今人最易忽视的虎抱头。前年曾有刊物发表了抱同豹之争多篇文章,同门中细心者竟去观察虎豹的形态,断言虎豹无抱头之态,应为虎豹头。其探讨真理之情可敬,然而大可不必在故纸堆中寻章摘句。

我国仿生拳种颇多,真义乃取动物搏击之长,切莫把人动物化,抱同豹皆为护头之意,俗称“保护头”即此。’头为六阳之首,周身之主,四肢百骇,目之视,耳之听,手之举,足之动,莫不由头主宰。因此,各家拳派尽皆重视头部保护与应用,形意拳亦复如是。不懂护头,岂可奢谈技击入门之道,望初学者三思。欲在技击中攻守得当,必须在站桩时养成习惯和配备合理之间架,必以虎抱头之桩,入门而深求。

此桩主要站法有二,因习者自身条件及发拳习惯而各有专擅要求如下:单抱头,此桩了八步站立,前腿膝部前顶而上提,脚尖实着地,后脚跟离地一纸高,后腿膝顶胯缩,双腿成前四后六之比例,左臂前出至头部前,右臂置于胸腹前,全身须均整庄重,威严肃穆,头顶项竖,肩松肘横,胸窝含蓄,小腹松圆,指分脆翻,背紧腰直(勿塌腰),目正额收。此桩所得之力为:正面前撞力(崩拳,包括直拳、点拳);左右翻滚力(炮拳,包括控掌,撩掌等);两侧长短力(横拳,包括圈锤、钻拳、裁拳石峰,裹肘为钻,平财为横,扬肘为裁,后肘为削);前辈中郭老云深、尚先生云祥均多致力于此桩。

双抱头,此桩要领同上,只是双臂抬起,齐护头散此桩亦能得单抱头之力,但所侧重者乃前后螺旋力(劈拳,包括单、双劈掌)及前后冲撞力(憧掌,包括刀手、虎扑等),历代通家精通此桩者当数刘奇兰等先辈。虎抱头桩法无论单双,均应做到浑身上下牵挂成圆满之整体,各关节各有松开放长之意,无论何处,角度绝不可小于90°,今人有将后手贴于腹部考,实为大谬。双肩与胸腹部必须放松。此桩意念,依次为:松静无为,松紧互为,临敌假象,但最根本者为河间刘老晓兰所云:“如斯进六面力。”六面力者何也?乃前后撑抱力,左右开合力,上下托按力,两侧翻滚力,横竖长短力,反向交替力。”习时左右互换,久之功深,自有不可思议之妙。

金刚大力桩,此功长功最快,但初学者切不可习练,须待虎抱头桩有得之后,方可习练。不然,欲速不达,身心必受害无穷。此桩站法要领同上,只是双腿大弯曲,双臂抬起横撑,臀卞坐而背后靠,目远望而怒视。意念中似有一股源力在周身上下循环,习之有得,常有身形不自觉淬然上颤之感觉、不知何力所摧。得此力者,与敌决斗,擦掌对方便倒,轻者身残,重者无不登时而毙命。同友试艺亦一触即发,发人如抛弹丸。

尚云祥谈拳

形意拳是内家拳,练的是精气神,练功的时候应该把精气神含住,但很多拳师都在练打人,将精气神提起来,一发劲都发出去了,还能不短命?不明白动静有别,身体当然出毛病。

俗活讲“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学形意拳的都在学打死人,最终把自己打死了。打太极要带点形意的充沛,打形意要带点太极的含蓄。

练武先要神闲气定,能够心安,智慧自然升起,练拳贵在一个“灵”字,拳要越来越灵,心也要越来越灵。练功时不能有一丝的杀气,搏击的技能是临敌时自然勃发,造作杀心去练拳,人容易陷于愚昧。

太极如摸鱼,要如手探到水里般,慢慢而移,太极推手正如摸鱼般要用手‘听’,练拳时也要有水中摸鱼的劲,有这么一点意念,就能练出功夫来了。

八卦如推磨,除了向前推,还要推出向下的碾劲,八卦掌一迈步要有两股劲,随时转化,明白了这两股劲的道理,就能理解八卦掌的招数为何千变万化。

练形意拳时,要如捉虾般,出手的时候很轻快,收手的时候,手上要带着“东西”回来,这“轻出重收”四字便是练拳的口诀,千金不易。

劈拳就是一起一伏,用躯干打劈拳就是‘熊鹰合形’了。

你要学会在脑子里练拳,得闲时稍一比划,功夫就上身了。

我们尊重原创,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

若涉及版权敬请联系我们删除,感恩作者辛勤创作,贵在分享!

文章仅供参考,请在明师指导下学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mw.com/bzjs/101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