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跑者,尤其是刚刚开始跑步不久的初跑者,可能都面临着“我究竟应该选双什么样的鞋子来跑步”的困惑。市面上各种品牌的跑鞋,琳琅满目,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来寻找那双适合自己的跑鞋呢?主要考虑因素是价格、外形还是颜色?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来判断指导跑者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鞋呢?
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遇她俱乐部资深跑者速度老师的讲解。
作为一名跑步爱好者,经常能听到有人问:“我该穿双什么样的跑鞋跑步?”
同样的问题,问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问隔壁老王,老王会说,解放鞋,我穿了跑了十几年了,最舒服不过了。问同事沈哥,沈哥会说,赤脚啊,我一直是赤脚跑的,赤脚的好处啊,吧啦吧啦……。老王老沈说错了吗?俗话说,“鞋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或许这样的选择对于老王老沈来说,都是正确的,只是未必适合其他跑者。
那么作为一名跑者,如何来选择一双适合自己的跑鞋呢?
从脚型开始说起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我们的脚,确切的说是脚型开始说起。因为跑鞋生产厂商是往往是依据人类的脚型特点来设计制造各类跑鞋的。
简单的说,一般人的脚型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正常足,一类是高足弓,还有一类是低足弓。这里我们重点来说说低足弓和高足弓。
低足弓。低足弓的脚型往往带来内旋过度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脚在与地面作用时发生了向内的"塌陷",脚踝处受到了侧向很大的压迫,所说的足弓支撑不足对脚踝的危害也就是这个道理,时间长了,看起来有点所谓的外八字脚。(图示为左脚)
高足弓。高足弓带来的问题则正好相反,就是内旋不足的问题,足弓过高,脚中部外侧的作用点不稳所形成的向外塌陷,对脚踝形成侧向的压迫。(图示为左脚)
我们在跑步时穿着专门的跑鞋,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人们在跑步时避免身体受到伤害。所以,跑鞋生产厂商在设计制造跑鞋时,也往往是依据人的脚型来做一些针对性地设计的。
以我们目前跑者中使用最多的一个跑鞋品牌“亚瑟士(ASICS)”为例。亚瑟士将普通的慢跑鞋分为两类,一类是缓冲型,一类是稳定型。缓冲型专门针对的是高足弓的跑者,而稳定型专门针对的是低足弓甚至是扁平足的跑者。所以如果你确定了自己是哪种脚型就可以去选择相对应的跑鞋。
这里有一个问题:“难道正常足没鞋穿了嘛?这里都没有一类是针对正常足的跑者。”其实,作为正常足的跑者来说,理论上,你无论是选择缓冲型还是稳定型都没有问题,也就是说,你想穿什么鞋就穿什么鞋,是不是很幸福啊?
就亚瑟士来说,缓冲型的跑鞋主要有NIMBUS、CUMULUS、PULSE等型号,稳定型的跑鞋主要有KAYANO、GT等型号。
那是不是我们知道了自己的脚型,这些型号就可以随便选呢?这里我们还要考虑体重问题,无论是缓冲型也好还是稳定型也好,这些鞋还分顶级、次顶级和入门级。所谓的顶级是给大体重的跑者准备的,一般体重的可以选择次顶级甚至入门级。上述跑鞋型号中,NIMBUS和KAYANO是属于顶级鞋款,而CUMULUS和GT则是属于次顶级鞋款,PULSE属于入门级。
接下去,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来确定自己的脚型和体重级别。
如何确定脚型和体重级别首先是脚型,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我这里暂且叫它“湿足踩纸法”。赤脚,将脚底板全部弄湿,然后踩在报纸上,看脚踩在报纸上的脚印来判断,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其次是体重级别,一般来说男子75KG以上即可视为大体重,此时最好选用顶级跑鞋。75KG以下可以采用次顶级跑鞋,如果体重非常轻,那也可以使用入门级跑鞋。这里有一张表格,各位同学可以参考下,这表格不光考虑了体重因素,还考虑的跑步的环境,综合起来考虑使用的跑鞋,或许更为全面。
讲了那么多,选择一双适合的跑鞋,归纳起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用“湿足踩纸法”来简单确认自己的脚是属于正常足、高足弓还是低足弓。
2、正常足挑鞋可以只考虑体重,大体重选顶级款,中等及以下体重选用次顶级款甚至入门款。
3、低足弓(以亚瑟士为例)大体重选用KAYANO,中等及以下体重选用GT-等。
4、高足弓(以亚瑟士为例)大体重选用NIMBUS,中等及以下体重选用CUMULUS和PULSE等。
我们去市场上买鞋会发现,型号后面往往带有一个数字,如KAYANO23,这个23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个23表明这是此款鞋的第23代,像KAYANO22,KAYANO23等表示他们是同一系列的第22代和23代。在实际中,厂商会根据需要不断地推出新一代产品,这个数字也就会随之往上跳动。这个命名规则适用于亚瑟士其他鞋款。
当然,这些鞋款仅仅针对平时慢跑路跑使用,对于进阶跑者来说,可能还有其他的需求,如比赛、竞技、提高等。这类跑鞋的选择不在此次讨论的范围内。
但是,市场上的跑鞋何止这一个品牌,简直可以用“乱花迷人眼”来形容。其他品牌的鞋子又如何来选呢?其实方法都是类似的,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跑鞋的矩阵表,同学们可以按图索骥,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跑鞋。(注: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