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天悄无声息的来临,一个话题又开始在家长群中出现:孩子该不该光脚走路或爬行?
每次这个话题一出现,正方和反方都会激烈“对决”,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总之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之前去侄女家吃饭,看到一岁的侄女穿着袜子正扶着椅子慢慢站起来,由于袜子太长,在站立的过程中不小心被另一只脚踩住,导致侄女还没站稳,就“Duang”的一下坐在了地面,侄女似乎被吓到了,愣了几秒后便开始大哭。
听到她的哭声,奶奶连忙跑过去抱起侄女,让她趴在肩头,一边摇晃着身子一边安慰她。
我问奶奶为什么不给孩子脱掉袜子,奶奶直接回我说:“光脚容易受凉”。
“光脚容易受凉”是老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正是这样的观念,由老一辈养育的小朋友衣物大多比大人穿的还多,也由此衍生出一句“名言”——有一种冷叫奶奶觉得你冷。
但是小孩子光脚真的会受凉吗?
老人一般会摸孩子的脚掌,觉得凉了便给他穿袜子、穿鞋子,但是脚掌凉并不代表宝宝冷了。
比较专业检测小孩子是否冷的方式是:摸孩子的后颈部。
颈部温热,没有出汗或者只有细微的汗液,对孩子来说这是最佳的温度,不需要添加或者减少衣物。
脚掌冷是因为脚是离心脏最远的一个部位,而心脏的工作便是通过血液的流通带给人体热量。
当给到脚掌热量时,无论是时间还是热量肯定比给其它部位长或少一些。
所以一般来说,脚的温度是比室内温度低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室内温度低时,这种反差更明显。
另外,权威的研究显示,孩子光脚不但不会受凉,还有很多好处!
1.光脚可以增强体质
是的,夏天让孩子光脚不仅不容易生病,反而有利于足部血液的循环,提高抵抗力和耐寒能力,预防感冒或受凉腹泻等疾病。
在国外的幼儿园里,经常可见到成群结队的宝宝在老师的带领下,赤着脚,绕着操场或沿着走廊有组织地进行慢跑,这就是著名的“赤足教育”。
实践证明,宝宝赤足训练一段时间后,绝大多数体质增强了,身高、体重增加了,连感冒也很少发生。
2.光脚刺激触觉感官发育
感觉统合失调不是病,但是小时候不干预,长大无法改变。0-3岁是感觉统合的形成期,3-6岁是最佳矫正期,6-13岁是弥补期(也许此阶段花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但是矫正效果仍然不一定好),13岁感觉统合基本定型,难以矫正。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
3.给宝宝光脚正是进行触觉训练的好方法。
这个季节还可以让宝宝光脚在户外玩耍,感受沙子、草地、水……
宝宝通过接触不同质地、不同温度、不同软硬的物体,来刺激脚部丰富的触觉神经,促进感官和大脑发育,增强记忆力,提高身体协调性。
4.光脚更有利于学走路
光脚能让脚趾更好地抓住地面,不仅不易滑倒,还有助于宝宝学习掌握平衡,让他学得更快、走得更稳。
光脚可以让脚部神经直接感受到来自地面的压力,更好地感知地面高低变化。如果学步期穿鞋,这些感觉就会受到鞋的阻隔,宝宝就需要通过低头看地面来判断,时间久了就会低头走路。
光脚时,小脚不用受到鞋子的束缚,脚形可以自然生成,光脚更能锻炼足底肌肉和韧带,促进足弓的形成,有利于缓冲走跳时引起的震荡,预防宝宝扁平足和脚内翻、外翻等。
所以,学步期的孩子,光脚学走路最好。
很多家长在宝宝学走路初期,就迫不及待的给孩子穿上学步鞋。可是大部分人都误会了学步鞋,学步鞋并不能帮助学走路,只是保护宝宝的脚在外不受伤害。
5.可以让宝宝足型腿型变更美
光脚走路,因为没有任何鞋袜的束缚,宝宝的脚型就可以得到更自然的生长和发育,而且,脚底板与地面充分接触,以及不断地做抓地面这个动作,是宝宝前脚掌及足弓健康的形成的关键,这两个做得好,是能够有效降低将来患扁平足的概率。那走路姿势漂亮了,也不容易X型腿、O型腿。
什么是扁平足?
正常的脚底板都有一个隆起的足弓,它在维持移动中的身体平衡以及保证运动能力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扁平足又叫平底足,顾名思义就是脚底太平,足弓过低。
6.增食欲、促生长
光脚能促进脚部以及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孩子食欲大增,促进生长。
小贴士
给孩子光脚要注意啥?
1、室内光脚,注意防滑
宝宝光脚时,妈妈们一定要确保地面安全,没有异物,有没有水渍。
如果是地板,娃变成「赤脚大仙」完全没问题,如果是地砖或水泥地,铺上爬行垫什么的也是OK的。
另外,地面要打扫干净,宝宝玩了一段时间后,也要及时清洗,免得孩子吃脚抠脚再吃手。
2、空调房里光脚,温度定好不直吹
夏季房间里一般都会开空调。
如果宝宝是光脚的,妈妈们就要注意把控空调的温度,不要让空调的风口直接对着宝宝吹。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点“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