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
-FLATFOOT-
人体由块骨头组成,其中双脚部就占了52块之多。
而位于人体最下方的这52块骨头,还得要承受我们全身的重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根据统计,一般人平均每天要步行大约步的路。
而在步行时,足部承受的压力,是我们体重的1.2倍,如果是跳跃的话,更要承受高达体重5倍的压力。
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人,他的体重是60公斤,每天走步的路,他的双足一天下来,就得要承受高达公吨的地面反作用力。一双小小不到5公斤的脚,却得要承受这么大的力量,如果没有完整的人体工学,这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为什么会有扁平足
扁平足也称平底足,指足部正常的内侧纵弓丧失,一般是足部的骨骼、肌肉异常及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
先天性扁平足常并发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羊水过少。
后天性扁平足分为幼儿期扁平足和成人获得性扁平足。
幼儿期扁平足可能是宝宝过早穿鞋,足底刺激减少便无法形成足弓。研究也发现,乡村地区长大的孩子患有扁平足的几率比较小。这可能正是因为都市的父母太早给孩子穿鞋,从而导致孩子足弓塌陷。
另外,后胫骨肌腱退化,内侧足弓失去支撑便下降,也会形成扁平足。后胫骨肌腱周围血管少,营养难以送达,容易衰老。
再加上失衡的饮食习惯导致胆固醇上升,血液循环恶化,营养不足,加速后胫骨肌腱老化,也就是所谓的成年人后天扁足(后胫骨肌腱功能不全)。
扁平足患者行走以后脚底出现疼痛,还有可能会出现步态的异常,严重时可以使踝关节其他部位受累。于是足底、骨盆、脊椎的受压就会失衡。长久下来,除了会形成足底筋膜炎、拇趾外翻、骨刺、退化,更会造成骨盆扭曲、下背痛、脊椎侧弯等病变(腰部长期酸痛、胸闷、肩颈酸痛等)。
扁平足的“蝴蝶效应”
如何训练矫正
扁平足
01
足趾屈曲运动
坐位,两膝自然伸直。其具体锻炼方法是在地上放一张纸巾,先用足趾用力屈曲抓起纸巾、合拢,同时足背弓起、坚持片刻,再放下,重复。一次30下,每天3组。
02
玩脚趾猜拳
坐在椅子上伸出双腿,一脚出石头、一脚出布,交替轮流。出布时记得将脚趾确实伸展开来。一次30下,每天3组。
03
抬脚踝,张脚趾
坐在椅子上,轻轻翘起脚。在上面的脚踝用力向上抬起,张起脚掌,脚尖上下摆动。左右脚一天各20下。
04
提踵练习
双脚与肩同宽,手扶着椅背等支撑物,伸直背部肌肉,用力踮起脚尖,脚后跟离地,维持5秒,然后再慢慢平放脚跟。早中晚各30次。在办公室上班、等车、看电视,甚至刷牙洗脸时,都可以踮踮脚尖,锻炼足部的力量,促进脚底平衡,改善脚底不平衡的状况。
05
足内翻练习
坐在椅子上,脚与肩同宽,两足内翻,足外缘着地。坚持几秒钟后,回到刚开始时的姿势,休息放松片刻,再进行。重复3-5次即可。
06
筋膜球放松
经常用足底筋膜球放松足底在脚底来回滚动按摩,放松足底。
文案来源:运动与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