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天气反复变化,气温忽高忽低,是疾病的高发时期,尤其仔猪本身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受细菌和病毒感染,导致仔猪腹泻多发,甚至还会造成死亡。那么仔猪初春腹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哪些防治措施?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发病机理
春季腹泻是仔猪的常见病,也是造成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表现为下痢、消瘦、被毛粗乱、精神萎靡,常因脱水而死亡。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只有正确鉴别,才能够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仔猪在母体中通过胎盘获取营养,出生后需要通过吮吸初乳才能获得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力通常比较弱,对外界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不能产生有效的抵抗力,因而初生仔猪易发生腹泻。大肠杆菌可引起1~7日龄仔猪发生黄痢、10~30日龄仔猪发生白痢,C型魏氏梭菌可引起1~3日龄仔猪发生红痢,沙门氏杆菌可引起仔猪副伤寒,猪痢疾密螺旋体可引起50~90日龄仔猪发生泻痢。
二、仔猪自身条件
仔猪春季腹泻与仔猪本身的生理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1)仔猪的体温调节机制发育还不完善,体内的能量储存很有限。
(2)在妊娠过程中由于胎盘屏障的阻碍,仔猪不能接收到母体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导致初生仔猪体内缺乏抗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非常差。
(3)仔猪的消化机能不完善,初生仔猪胃液中几乎没有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它们的胃底腺不发达,几乎不能分泌盐酸,而缺乏盐酸,胃蛋白酶原就不能被激活;第四,初生仔猪生长很快,代谢极其旺盛,对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的要求较高,而其中的一些物质泌乳母猪不能满足,必须及时补充。
三、饲养管理
(1)环境控制
养殖过程中,很多饲养人员没有尽心尽责,泌乳母猪料控制不当、未及时清扫粪便、温度调节不当、门窗调节不当等都是造成仔猪腹泻的原因。
(2)情绪化饲喂
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于一些规模化养殖场,有些管理员在工作中没有遵循轻拿轻放的原则,捉拿仔猪时乱抓,甚至从很高的地方将其摔下,造成仔猪摔下后许久爬不起来走路。
(3)初乳
仔猪初生后,只能通过乳汁中的母源抗体获得免疫力。而母猪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随时间变化很快下降,产仔12h后,含量下降到最初的75%。随着乳汁分泌量的增加,乳汁中免疫球蛋白的量还会进一步减少。所以仔猪吮吸到初乳的时间越晚,其获得母源抗体的量就越少。仔猪初生3h后,肠道上皮的通透性下降50%,12h后,可以进入血液的大分子物质已经微乎其微。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以直接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综上所述,尽早让仔猪吃到初乳,可以较大限度地降低仔猪疾病的发生。
4、治疗措施
早发现、早治疗、及时隔离病猪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因素。
(1)恩诺沙星注射液,按0.1mL/kg肌肉注射,每日二次,连用3天~5天。对有脱水症状的猪用庆大霉素0.1mL/kg,氯化钠注射液50mL~mL腹腔注射。
(2)及时补液防脱水,在注射用药的基础上,尽早补充口服补液盐,无饮水欲望的小猪每次可灌服20mL~50mL,每日3~6次。
(3)尽早修复胃肠道黏膜,维持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可用肠健饮服,即可以修复胃肠道黏膜,又能促进胃肠道绒毛再生,促进消化吸收。
肠健
无色至棕褐色澄清液体,久置有少量沉淀,无发霉变味及异味、异嗅。
丁酸梭菌
帮助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许多益生菌株在胃肠道内可产生消化酶,酶可帮助机体更好地提高消化及吸收能力。还可竞争性抑制有害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及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改善肠道内部环境。
抗菌消炎、涩肠止痢、调节免疫功能。适用于家禽、家畜细菌性肠道疾病。用于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白痢、流行性腹泻、沙门氏茵、大肠杆菌、法氏囊、传支、慢呼和禽霍乱等疾病。
--倍长期饮用,可提高家禽的肠胃功能与免疫力。提高蛋禽的产蛋性能和肉禽的生产性能。
贮存在通风、干燥、无污染的库房内。
若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牧盛牧业,祝您养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