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分型为急性期、慢性期活动型及慢性期相对稳定型。潜伏期7~60天,平均2周,少数患者可达数月至1年以上。
1.急性期病多缓起,主要症状为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肿痛等。发热多为低热和不规则热,5%~20%出现典型的波浪形,其特点为:发热2~3周后,间歇数天至2周,发热再起,反复多次。发热时中毒症状不明显,有时退热后症状反比发热时为重,故又曾称本病为波状热(undulantfever)。多汗亦为本病突出的症状之一,常于夜间或凌晨热退时大汗淋漓。关节痛常较剧烈,与风湿热类似,呈游走性,主要累及大关节。睾丸肿痛最具特征性,约占男性患者的20%~40%,乃睾丸炎及附睾炎所致,多为单侧。肝脾肿大也很常见。其他尚可有头痛、神经痛、淋巴结肿大,皮疹等。
2.慢性期病程超过一年,称为慢性期。可由急性期发展而来,也可无急性期病史直接表现为慢性。凡慢性炎症表现明显者:低热,症状、体征反复出现或加重者为活动型。凡无慢性炎症表现者:体温正常、症状体征或功能障碍较固定。仅于气候变化、劳累过度时才加重者,为相对稳定型。本期表现更是多种多样,基本上可分两类:一是全身性非特异性症状,类似神经官能症和慢性疲劳综合征;另一类是器质性损害,其中以骨骼-肌肉系统最为常见,如大关节损害、肌腱挛缩等,神经系统病变也较常见,如周围神经炎、脑膜炎等。泌尿生殖系统病变也可见到,如睾丸炎、附睾炎、卵巢炎等。
用药治疗
1.急性期治疗应以抗菌治疗为主。由于布鲁菌为细胞内寄生,故抗菌药物必须易于穿透细胞膜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体外药物敏感试验与临床疗效有时并不一致。为了防止耐药和复发,一般常需联合用药,而且疗程必须较长,如果疗程过短,则任何药物(包括联合用药)的复发率均很高。
(1)成人普通布氏菌病常用的治疗方案
①四环素联合链霉素:布鲁菌对四环素仍高度敏感,其MIC一般均<1mg/L,故这一联合疗法迄今仍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四环素2g/d,分4次口服,共6周。链霉素1g/d,肌内注射,共2~3周,其复发率<5%。由于多西环素的半衰期较长,用药量较小,故有人主张用它来代替四环素。由于链霉素有潜在的神经毒性,故有人主张用庆大霉素来代替链霉素。但此药亦有神经毒性及肾毒性应注意。
②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由于其脂溶性作用,较易透过细胞膜渗入到细胞内,也可透过血脑屏障,口服后很易达到抑制布鲁菌的浓度。年世界粮农组织(FoodandAgricultureOrganization)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布氏菌病专家委员会建议应用多西环素(0.2g/d)联合利福平(~mg/d),两药均1次/d,口服,共6周,对比研究显示,多西环素-链霉素方案及多西环素-利福平方案,如果均应用6周的话,则两者的疗效基本一样。只是前者对某些合并症,如脊椎炎的疗效似乎更好一些。但亦应当注意利福平的毒副作用。
③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平:喹诺酮类药物,特别是氧氟沙星,在体外对布鲁菌有很好的作用。但如单独应用于人类布氏菌病治疗则复发率极高。最近土耳其有人报告,氧氟沙星mg/d,利福平mg/d,共6周,可取得与多西环素(mg/d)合用利福平(mg/d)同样的疗效。这一结果尚需进一步验证。
(2)对于<8岁的儿童和孕妇的治疗:由于这些患者不宜应用
李风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