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吴亚军丨重庆白手起家,成为女首富的坎

白癜风怎么治疗的 http://pf.39.net/bdfyy/

在强手如林的地产江湖,这位烫着微卷的短发、身材微胖,脸上总是带着温和清甜微笑的吴亚军,很难联想她骨子里是个泼辣豪爽的重庆人。她是如何从白手起家,到缔造龙湖帝国的呢?她的职业征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章,从居里夫人,到仪表厂金领

第二章,从纸媒女记者,到地产女首富

第三章,从割舍夫妻店,到独步闯天下

第四章,龙湖不是家,因为自律所以自由

作者:许范范

吴亚军,是地产江湖麻辣飒爽的存在,在这个男性玩家为主流的领域里,她白手起家下海,第一个项目便震惊业内,一路披荆斩棘带领龙湖进阶市值亿俱乐部。

吴亚军,同时也是一个最低调的谜团,她不混圈子,始终坚持“不签名、不上镜、不接受采访”的三不原则,外界对这位女掌门人知之甚少,如此克制得与媒体外界保持距离,很难让人相信她居然做过长达6年的记者。

她是如何找到并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低调的搅弄风云的呢?

从居里夫人,到仪表厂金领

在龙湖上市前,曾有传言喧嚣尘上,说吴亚军身世神秘显赫、资产庞大。这一传言,也引来了《时代周报》专门派记者去吴亚军的老家重庆合川去探访。

与传言相距甚远的是,吴亚军顶多称得上是“普通家庭”。

01出生在一个10多户人的大院里

年,这个大院里的10多户人家共用一个厕所和厨房,有些上海老弄堂的感觉,洗澡做饭都要排队,气味浓郁。

她的父亲是供销社一名普通的职员,母亲做了一辈子的裁缝,这裁缝的手艺也在耳濡目染中传到了年幼的吴亚军,后面会讲这门手艺带来的机缘。

在这样的家庭,吴亚军深知未来的路都要靠自己了,努力读书是最看得见的路径。高中三年,她在“80级一班,年级唯一的尖子班”,这个时候的她文科成绩优异,尤其是作文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

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重庆骨子里麻辣决断的一面开始显现出来,虽然吴亚军文科很好,但是她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果断选择了理工科。

02考入西北工业大学导航专业

年,吴亚军考入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这所学校是国务院最早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5所高校之一,以航空、航天、航海的三航专业闻名全国,在中国的三航事业进展中也功绩彪炳。

吴亚军学的就是导航专业,而且主要研究的是鱼雷控制系统,梦想是成为“居里夫人”。

这所大学朴实严谨、精微钻研的学风,也逐步融入吴亚军的骨血,成为她日后职业生涯里的风格之一。

在西北工业大学读书期间,吴亚军喜欢打篮球,虽然平足、身板又不高的她,并不是很适合这项运动,但她还是凭着坚毅果敢的性格,打进了校队,成为国家三级运动员。

这为她将来在企业管理里面,不喜欢分层级,反而喜欢“称兄道弟”的飒爽做派埋下了伏笔,也成为她日后职业生涯的风格之一。

在她进入大学的这一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已经吹了起来,“姓资还是姓社”的讨论在各大高校都如火如荼。这一年,国家正式发布《准许私人建房、买房,准许私人拥有自己的住房》的通知,房子被正式定义为商品。

一年后的温州的一个小县城还出了个新闻“68.85元/平方米商品房,每套元。”,《人民日报》评论“一个普通市民要不吃不喝工作60年才能买得起一套商品房”。

中国房地产的大幕,伴随着邓丽君《何日君再来》的歌声,已然拉开。

突然发现,吴阿姨和邓丽君颇有几分相像

03进入仪表厂,成为不安分的金领

年,吴亚军毕业,和其他十几位来自上海交大、哈工大等高校的学生,一起被分配到重庆前卫仪表厂,在16车间担任技术员。这时刚毕业吴亚军,工资就已经有多元,步入金领一员。

因为工作表现优秀,吴亚军被安排在厂里的电大当兼职老师。

从母亲那里耳濡目染的裁缝手艺,也开始小试牛刀。需要接待外宾的时候,吴亚军会给自己做一身旗袍。后来厂里要跟德国合作,引进德国的技术,吴亚军知道了,主动毛遂自荐当接待和翻译,穿的也是自己做的旗袍。

吴亚军自信爽朗的形象,深入人心,因为经常接触国内外的专家和厂家,见多识广也滋养地越来越大气,在厂里的人气也越来越高,领导也非常赏识常常委以重任。

但就在这个时候,吴亚军却下定决心离职了。

年的中国,风起云涌,即将掀起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圳的地产行业更是波涛滚滚,王石已经完成倒卖玉米豪赚万的第一桶金,完成了万科的股改;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引来“十万人才过海峡”;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房地产迎来了“第1改”。

这一年,一首歌火遍大江南北,名字叫做《我的未来不是梦》。

从纸媒女记者,到地产女首富

凭着不错的文笔、极佳的口才和大气的见识,年,吴亚军从重庆前卫仪表厂辞职,弃工从文,顺利成为《中国市容报》的记者。

01成为记者,是她进入地产的起点

这份看似不搭嘎的记者岗位,为什么会为吴亚军积淀地产的基础呢?这还要从《中国市容报》的背景说起。这份报刊创办于年,隶属于“建设部城建司(现住建部)及重庆市建委”。

稍微对地产行业有些了解的同学就能知道,这样的隶属关系,会对吴亚军形成怎样的影响。尤其是那个时代的纸媒及其记者,有着非凡的社会影响力和地位。

一方面,她积累了中国政策经济形势、地产行业走向的见识,对重庆这个城市的相关动向更是了如指掌。

另一方面,她积累了大量的政商关系人脉,尤其是中途还被派驻过北京办事处,使得她积累的人脉关系不仅局限在重庆,这为她进入地产行业夯实了基础。

我们的职业发展过程中,有时候也会这样,看似没有太大价值的经历,有可能就是命运默默为你埋下的礼物,静待下一次机遇时开启。

在记者的这份岗位上,吴亚军踏踏实实积累了近6年。

这段经历还给吴亚军带来了另一个影响。媒体出身的她,深知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避免与媒体接触曝光太多,保持低调谨慎,除非必要,不轻易接受采访。

相比于王石之于万科,宋卫平之于绿城,刘强东之于京东,显然未来龙湖的创始人吴亚军的这样的谨言慎行,弱化了个人言行对企业的影响,也进一步保持了龙湖的稳健。

02因为愤青,迈入房地产的大门

吴亚军曾描述过,进入房地产行业,是源于一次“愤青”的买房经历。那是吴亚军和家人第一次买房子,房子在重庆,面积80方左右。

先是遇到了延迟交房,长达1年的时间。好不容易入住后,结果一年多的时间都没能通天然气,只能用电炉煮饭做菜。又因为当时用电紧张,用了电炉就不能用空调,不然会短路,重庆火炉的夏天简直煎熬。

遭遇还不止于此,房子设计的采光也很差,客厅居然没有窗户,只能靠打开另外一间房的门来采光。电梯三不五时就要出故障,而负责开电梯的师傅是照常上下班准点走人的,故障的时候就只能自己跑楼梯回家。

这次痛苦的买房经历,让吴亚军不由地愤青地想“如果有一天我做开发商的话,一定不会这么差”。

与此同时,中国房地产也进入另一番盛况。前一年的年邓公南巡,为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掀起了市场经济改革的热潮。

在浩浩荡荡的创业潮水中,全国大概有15万体制内的干部、知识分子纷纷“下海”,义无反顾“下海不成功,永不回来”。

房地产领域赫赫有名的“92派”,鳞次栉比登场:保利、碧桂园、绿地、雅居乐、华发、宝能、建业、金融街、合生创展等等。

在“下海”前的一年,吴亚军还结了婚,丈夫蔡奎是四川人,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航”中,夫妻占了俩。

年的1月,吴亚军也正式辞掉了铁饭碗,成立重庆佳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这也是龙湖的前身。

记者的经历,让她对市场经济动向非常敏感,决定进入房地产行业。要想获得房地产的入场券的,还要有资金,佳辰公司成立后,吴亚军与中建科产业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沟通了合作。

记者带来的见识、人脉等发挥了作用,中建科产业有限公司,是国家建设部、国家科委、中建总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股份制企业,有资金有实力。于是吴亚军和中建科合资成立了重庆中建科置业有限公司。此后几年时间,佳辰公司又数度出手,逐步拿回%的控制权。

吴亚军和丈夫蔡奎并没有一起开公司,蔡奎之前是靠在深圳做电脑拼装倒卖发家,婚后二人谁也说服不了谁,选择了分开创业,丈夫还是继续做自己的电脑生意。后面是发现吴亚军的贸易建材生意着实不错,才商量着一起做,把两家公司合并了。

两家公司合并的时候还有个小插曲,吴亚军要求蔡的妹妹离开公司,让她去大学读书,毕业后也不能回公司,目的是早早未雨绸缪避免企业家族化。因此夫妻二人还产生了一些小摩擦。

但也从细节可以看出,两个人的思维和格局是有差异的,这也为将来的分道扬镳,埋下了伏笔。

年,吴亚军机缘之下,通过招标,拿下了重庆“小康住宅示范工程”的开发权,获得了一个重庆渝北区新牌坊的一个20万方的项目。

这个项目叫做龙湖花园南苑,位置偏僻,压根就没有住宅项目,道路都不完善,更谈不上生活配套。很多人都想着看,初出茅庐的吴亚军,是不是要摔个跟头。

但是吴亚军凭着对多年记者对人性的洞察,准备精准定位中上收入的白领人群消费心理,要建一个高档小区,打造一个封闭式花园小区。

为了这样一个目标,吴亚军拿出了钻研鱼雷的精神,和员工吃住都在办公室,所以一开始因为不方便都没有招男员工。她自己更是为了节省时间买了好几大箱方便面,每天吃饭就吃方便面。

吴亚军很快从一个外行人逐渐快速学习成为一个内行人,“她会告诉你这块地的土壤适合种什么样的花草,密度多少,怎样搭配出层次,配什么花草树木能够既美观,又实用。甚至钢筋多少号等等”。

龙湖南苑也终于面世,绿地覆盖率45%,人均绿地面积15㎡,庭院和空中花园别具一格,瞬间拔高了重庆人民住宅的审美阈值,成为了重庆中高端人群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引发通宵达旦的排队抢购。

这个项目至今都是吴亚军的骄傲,“只要有人去重庆龙湖参观,我们至今都带人去看这第一个项目,虽然每平米售价只有一千多块钱,但是龙湖也没有糟蹋这一千多块钱。建出来的东西不被人骂。”

年,重庆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后,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迈入城市发展的快车道,吴亚军乘上了这股东风,带领龙湖,在重庆所向披靡。

龙湖一个接一个的精品标杆项目,“北城天街”、“香樟林”等等让人目不暇接。

03“可怕的龙湖”,中国女首富之路

年,为了将龙湖带的更远,吴亚军颇有远见得与世界强香港置地联姻,合资40亿开发“大竹林”项目。

吴亚军说:龙湖的理想是做百年老店,通过与置地的合作,才可以近身学到一个屹立多年的国际化房企精微的东西。

与香港置地的合作,不仅带来了规范管理的技术,更有随之而来曝光在国际舞台下的实力,引来资本力量助推。

龙湖开始走出重庆,在成都迈开了扩张的第一步,随后到达北京,凭借“滟澜山的精致唯美、香醍漫步的曼妙多姿、香醍别苑的出奇制胜”,尤其是后来的“颐和原著”,让王菲、赵薇等一众明星都排队买房卡,一举在北京立住根基,“别墅专家”的称号享誉全国。

在那个房地产野蛮生长、批量化复制的时代,吴亚军都品质和细节的专注鹤立鸡群。

一向号称对品质近乎偏执的绿城宋卫平,听说了重庆还有这么一号人物,“重庆龙,杭州绿城”的说法让他有些坐不住,飞去龙湖看了一下.

这一看不打紧,惊从心来,龙湖自然天成的景观技法让老宋都叹为观止,连夜通知多名绿城中高管,第二天立马到重庆龙湖报到,考察学习。听说当时光机票就花了66万。

龙湖曾经的老师王石也慕名而来,龙湖对细节的较真,把王石也惊一轮。他们一行人参观完项目后出来,发现进去时随意脱掉的鞋子,已经被整齐的摆好了新的方向,王石不由惊叹“可怕的龙湖”。

期间,吴亚军最重要的几名大将陆续加入龙湖,比如年加入的、后来的HR届领军人物房晟陶,年加入的、后来龙湖的CEO邵明晓等等,他们每个人又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职业故事,这里暂时按下不表,另行成文。

年,龙湖集团的销售额突破亿,成为了业内少有的未上市便过百亿的地产商。有业内人士评价,龙湖是一匹地产界的黑马。吴亚军也以80亿元的财富成为重庆首富。

零八年亚洲金融危机袭来,吴亚军严谨冷峻的风格开始彰显,率先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对策:暂时不再进入新城市、保持基本规模、降低利润快速回笼。“宁可错过,不可冒进”,龙湖成为大浪淘沙后,活下来的金子。

年,龙湖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亿元,增幅超过%,这一年,45岁的吴亚军,带领这家年仅16岁的公司,在香港完成了上市。

两年后,龙湖销售额高达亿元,排名中国房企第8名。吴亚军身家达到了亿元,在《胡润女富豪榜》成为中国女首富。

从割舍夫妻店,到独步闯天下

事业上春风得意的吴亚军,感情却走到了穷途末路。“家庭与事业如何平衡”,似乎是悬在每个女性创业者头上的利剑,无论你是泼辣还是温驯……

(下篇,明日待续......)

参考

虎嗅《西南房企江湖三十年》

兽楼处《吴亚军的归去来》

时代周报《龙湖掌门人吴亚军的理想国》

时代周报《成功避开三条红线龙湖吴亚军:因自律得自由》

广州日报《中国女首富吴亚军身家亿》

地产风声《改革开放40年,一代地产传奇》

明源地产研究院《吴亚军感性回忆CHO房晟陶》

时代周报《神秘女富豪吴亚军的财富轨迹》

时代财经《吴亚军:龙湖的底气是“晴天补屋顶”》

点个“赞”和“在看”,给我们坚持的力量

Juno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mw.com/bzzl/86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