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初期图片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610/4637081.html担杖
文/李中尧
据考证,汤人(商汤的祖先)因居天山,取水于天河,汤人旦部为减轻山地负重,发明了竹扁担。因而扁担成了旦人的专利。(摘自《汤人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汤人于竹文化》)。照此推算,扁担在人世间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
说起担杖,这可是农耕时代不能缺少的劳动工具。他几乎贯穿于人们劳动的方方面面。咱太行山人所用的担杖,和南方用竹子做得扁担是截然不同的。记得父亲做担杖时,大都用槐木、榆木、槲木。那时候,家乡也算半山区,但由于疯狂的盗伐(盖房除了根基和墙壁,其他通通用木料来填充),四面的山上连做担杖的木头都很难找到,只能到村南更远的大山里去盗砍农具类的柄把和担杖所用的木头。按说,那时候林木管理看护倒是挺严厉的,无奈盗伐林木的人太多,真的管不过来。小时候听过一首歌,叫《桑木扁担轻又轻》,也就是说,做担杖桑木最好,但在自己的故乡,我真的没有见过桑木担杖,感觉家乡的桑树根本长不上那么直。上文提到的那三种木头,都很硬,但也只能将就着使用了。
担杖的长度说足就是不到两米,拿到做担杖的木头,一锯两半,还需要烘起柴火对担杖木头进行燻烤,将弯曲的部位熏直了,随后才要刨去树皮,很均匀的刮刨成中间稍宽两边稍窄底部呈半圆的担杖雏形,再拿石头拗压,一条担杖就基本成形了。
接下来就准备上担杖勾了。担杖勾分两种:一种是从铁货铺买回来正规的担杖勾,担杖勾上面是一个桃形的铁襻,铁襻下面的勾子连着数个椭圆的铁环,最后一个铁环连着担杖勾,只需在担杖两头钻一个孔,将铁襻套在担杖两头,再在钻孔的右边钉上木头桟,一条很得手的担杖就算搞定了。第二种办法就是用八号铁丝拗的担杖勾,担杖勾是双铁丝拗成,担杖勾的顶部是拗着一个u形的铁丝环,将两头捏在一起,穿过担杖头钻成的木孔,再把伸出的两根铁丝随担杖头铆平,这样一来,凑凑乎乎的担杖就做好了。
父亲说过:一条担杖有一条担杖的特性,还必须你的肩膀去适应它。使用担杖有时看上去还真是一种艺术。我很乐意看西屋本家叔叔担担的样子。每当他挑起一担水行走在西边的大路上的时候,他腰板挺的很直,两只水桶在他的有规律的行走之中上下起落着,一种很原始的物理原理呈现在我的面前,好像本家叔叔就是担担的一个支点,他很自然的保持着平衡,水桶里的水荡不出桶外一点,感觉水的平面仅仅荡起微弱的涟漪。他担担迈出的步伐矫健而又平稳。一到秋天,无论从山坡地里用箩头担玉米,还是从谷地里担谷子、豆类以及麻籽,本家叔叔都是佼佼者。
还有一种,担秸秆之类的捆状物,用的是尖担,担子两头镶了扁牛角似的铁裤。担秸秆类的东西技术含量更高。
不知是怎样的一种心态,眼看着这类农耕时代的东西就要消逝在人们的生活之外了,心里有一种难以鸣状之感。不由得把他们记录下来,最起码以后的孩子们看到这类文章,还知道泱泱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咱故乡还有过这类农耕器物,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来源:陵川县传统文化研究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