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砥小楷的发展史及其美感分析

白癜风初期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news/a_6126358.html

在印刷产生之前,小楷可以说是实用率最高的一种字体了。小楷顾名思义,是指小型的楷体字,一般尺寸在指甲般大小,是楷书中的一种。由于其形体小,书写方便,结构端庄方正,易于认读,遂成为古代人们抄经、抄写公文、科举及诗文抄录等最常用的字体。而然,小楷除却其日常功能之外,在书家心目中,它与其他书体一样,也是传情达意、表现个人风格的载体。

故自魏晋小楷产生以来,历史上凡有建树的书法家,其小楷书的个性同样明显。这样代复一代,构成小楷丰富多变的发展史。本人旨在通过对小楷风格史的梳理,分析其美感类型及层次。

钟繇·荐季直表

小楷公认的发生期,在汉之后。汉代是隶书的鼎盛时期。隶书变篆书的圆转为方折,为日后楷书的滋生打下基础。汉时人们为应付日常便捷的书写,便将隶书快写,简省笔画与结构,隶草(或章草)应运而生。

晉·王羲之黃庭經

章草的动作意识已不及隶书的谨严与规则,尤其转折与收笔时有顿挫,形成的点画形态较为新式。正是这种动作及结构的变异,构成楷书动作的基因。

晉·王羲之書樂毅論

钟繇是三国·魏时的书法家,是小楷书的鼻祖。楷书发展有两条轨迹,一是由碑刻隶书(汉)向碑刻楷书(魏晋南北朝)的演化,其点画动作较为规则,结字方严,气息正大、肃穆、奇崛。二是由简书(汉)而入小楷、小行草书,适合日常快写。

晉·王羲之佛遺教經

所以,在东晋士大夫文人的墨迹中,行草书的发展以臻完备成熟,而其后的南北朝碑刻,楷书仍在隶向楷的转化过程中。所以,个人认为,小楷书的产生与发展,更多顺应的是自汉而下简书的书写习惯,只不过那些点画与结构与简书相比已经相当的规正了。

晉·王獻之北宋搨絳帖(六)冊魏晋南北朝除士大夫文人的小楷之外,用小楷抄经在当时颇为流行。从流传至今的一些经体小楷看,有的波磔隶意浓重,有的转折方笔明显,面目也有所不同。晉·王獻之北宋搨絳帖(六)冊

民间小楷与文人小楷之区别在于:文人小楷用笔、结构法式严谨,而气息典雅自然;民间经体小楷朴实率真,但时见法度不足。故对后学者而言,倘两者兼习,取长补短,或能获得更为丰富的美感。

褚遂良;孫虔禮御刻墨妙軒法帖(一)冊隋唐存有大量的墓志。经过南北朝的发展,楷书至隋唐已基本定式,隶意完全褪去,楷式日益规则。隋唐墓志(尤其唐墓志)因个性日趋磨灭,故在历史上的地位并不显赫。唐人小楷《灵飞经》

唐代名家书法中的小楷,虽气息、格调不在他们的大字楷书之下,如欧阳询《心经》、虞世南《破邪论序》、褚遂良《灵宝经》、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等,但因后人多学大楷,故他们的小楷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唐人抄经唐人写经墨迹,是唐人小楷不可疏忽的一个重要方面。最著名的小字写经当数钟绍京《灵飞经》。钟书清灵秀丽、平匀和美,几可作为小楷书的标准字体。然抄经虽在历史上流行,但与名家书相比,其个性色彩不够强烈,往往千字一面,缺少变化。不过,作为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仍然存在。唐人敦煌写经残片与南北朝经书相比,唐人写经工稳匀称,点画用笔精准到位,提按明显,粗细不一,横细竖粗、撇轻捺重的特征逐渐流行,这种整一式的风貌以牺牲个人风格为前提,正是经生职业性的直接体现。宋·蔡襄尺牍宋以后小楷书的发展基本依附于名家书法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印刷术的逐渐普及,经生的工作受到挑战。小楷的实用性在抄经这一面有所削弱,但科举取仕对小楷书的重视则日趋明显。宋元寶翰 冊 仲殊書西江月詞

至明清,写一手恭楷成为取仕的第一要则,以至最后发展出『台阁体』及『馆阁体』。不过,科举取仕的恭楷,最后都没有在书法史上立足,说明缺乏个性的书写,即使功力深湛,也还与艺术的创作有相当的距离。

曾巩尺牍但恭楷带给书家们的好处是,过硬的功夫对那些擅长变化的书家来说,正是探索与发展成功的砝码。宋蔡襄自書謝表並詩 卷当然,要想写入小楷书的历史,仅仅能写一手恭楷是远远不够的,这与其他书体不二,只有见功底、见格调、见创造的风格才是历史的风格。元俞和書陶潛詩(二)冊宋四家并没有足够多的小楷书留世,以致我们梳理小楷史时,很容易将他们的名字忘却。但他们的小字行楷倒有一些,个人风格鲜明。赵孟頫行楷心经赵孟頫无疑是小楷史上的重要人物。其书自诩学晋人,但让人感觉学唐人小楷经书更为明显。赵孟頫小楷笔路清晰,提按顿挫分明,赵孟頫对晋人的理解虽有一定的距离,即舍弃了晋人潇洒坚质的一面,使书法更亲近于大众喜爱的秀丽平和,但毕竟他的影响广泛,而且相比于行草,其小楷的骨力相对清健,故元代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正、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元陸繼善摹褉帖冊,柯九思題元代小楷除赵书外,杨维桢、倪瓒、张雨、王冕等均为大家,且风格独特,在历史上的影响虽不及赵孟.,但随着人们对书法美的挖掘越来越深入,这些书家的作品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杨维桢小楷《周上卿墓志铭》杨维桢小楷《周上卿墓志铭》铁骨铮铮,点画深刻,线质坚硬,结字清奇峻拔。倪瓒法晋人,得晋书之韵,线条细而涩,字势稳而变,紧结中又见宽和。张雨从褚遂良、李邕、赵孟頫,后受杨维桢影响,结构比赵书紧结,多险势。元人法書 冊 柯九思書題畫跋王冕存世书作不多,偶见其题画,雍容大气。自宋代以来,文人意识在书画艺术中的表现越来越明显,那种桀骜不驯、耿介特立的个性,那种清新雅致的韵味及朴实自然的境界,在元代文人小楷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明王錫爵詞翰明清小楷一方面承唐、宋、元遗绪,另一方面力追魏晋,尤其对钟繇的简洁、古淡多有摄取。明中吴门书派的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书家皆小楷高手。祝允明功力深厚、修养全面,其小楷清和雍容、气醇味永。文徵明小楷以唐人写经、赵孟.等为基础,书风比前人更加工稳精致,尤其笔锋的运用相当出色。王宠有魏晋及虞世南风韵,与文徵明相反的是,王宠用锋多藏,点画极尽简省。明董其昌臨顏真卿告身帖 軸明末书家如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也有小楷作品留世,尤黄道周对后人影响最深。黄道周小楷远师钟繇,简笔简体,上松下紧,颇多拙意。而其字距紧行距宽的章法布置与以往小楷也略有所别。这让我们想起北宋的林逋,其章法的疏朗开阔使作品格高气清。黄道周是否从林逋书法中获得启示,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种空间布置,无疑增加了作品的清刚气度。明祝允明和陶飲酒詩清初书家以傅山、八大山人的小楷最为特殊。傅青主以颜楷为基,偶尔植入篆隶结构,古拙可爱。八大山人筑基于欧阳询、虞世南、黄庭坚、董其昌,又出入魏晋,疏放凝涩,线与空间都极具张力。两位皆遗民书家,不屑于满清新政,遂以书画抒情遣志,倔强个性自不待言。清中虽有扬州八怪等一批书家出现,但小楷作品不为后世所重。郑燮、金农等小字虽见新意,但时有怪癖。明董其昌仿歐陽詢千文晚清值得人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mw.com/bzjs/8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