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为人父母,
到
…(此处略去个月,10万字)…
9~13个月,
宝宝开始能够自行站立
12~18个月,
宝宝开始摇摇摆摆走路,
充满稚气,
看得父母心都化了……
心可以化,
眼睛可得留神,
宝宝学走路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无疑要起到辅助作用,
同时,
父母还要学习一系列宝宝动作发展方面的知识,
以及时发现宝宝走路当中出现的健康隐患。
正可谓:
做父母不容易啊,
还好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知识呀,
虽然至关重要,
但也不至于要读破万卷书,
只要动动拇指。
(向下滑)
为什么我家宝宝走起路来
摇摇摆摆像鸭子呢?
如果你发现宝宝走路像鸭子那样一摆一摆的,
两条腿移动得很慢,
拖拉着往前走。
那就有可能是因为
宝宝有扁平足。
扁平足(flatfeet)又称为『鸭母蹄』,
就是足部站立时,内侧脚弓消失的情形。
如果宝宝还不到5岁,不用担心,
这是一个生理现象。
因为新生儿因足底脂肪甚多,
韧带松弛与下肢肌力尚在发展,
几乎多为扁平足。
1.5岁时有97%为扁平足。
2~6岁为足弓快速发展的阶段,
而年龄层5岁小朋友有80%以上足弓已成形,
9岁以后足弓就不再有明显变化,
之后脚在14岁前还会继续发育成长,
到16岁基本脚形固定。
因此有学者认为矫正扁平足的
黄金时期在14岁之前。
在小学生中常有学童脚部出现变形等异常现象,
并且出现身体不平衡的走路姿势,
这种习惯如不及时纠正,
将来长大后很容易引起
拇指外翻或槌形足等足的变形或疼痛,
同时可能导致肩膀酸痛、腰痛、头痛等各种症状,
严重者将产生脊柱侧弯的病变。
因此,
父母必须早期注意孩子的脚形和步态的发展情形,
一旦发现足部发生偏差,
就应该及早加以预防和治疗。
那么,怎样知道宝宝有没有扁平足呢?
教你两个自测方法:
让孩子处于站立位,
确保双足完全负重的情况下观察:
从内侧面看足弓是否存在?
扁平足的情况下,
足弓基本消失,
或者压缩成一条细线状。
从后方看跟骨是否有外翻?
如果跟骨有明显外翻,
说明存在比较严重的扁平足。
这个方法其实就是
足踝医生门诊时看脚的诀窍啦,
掌握起来可能需要一些经验,
下面再介绍一个居家旅行必备的
简单良方。
首先,你得想办法把孩子的脚底搞湿。
俗话说:一“湿”足成千古“痕”,
这次湿脚有机会根据脚的痕迹,
判断出孩子有没有扁平足,
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你需要找个硬纸板,
(网购快递的盒子拆开摊平即可)
让孩子的湿脚
踩
上
去
确保你获得一个完全清晰的脚印。
然后你要寻找经典的“沙滩足印”。
那么,什么是沙滩足印?
足印内侧(大脚趾一侧)会出现明显的曲线,
像这样:
恭喜你,
这是正常脚的脚印。
而如果出现了感觉整个脚都瘫在了
纸板上的这种脚印:
从大脚趾向脚跟的曲线几乎没有凹陷进去的“小腰”,
这意味着孩子有扁平足。
具体参照下图: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
大脚趾向脚跟的曲线内向很严重,
让脚印的中间部分看起来很瘦
像这样:
那就可能是高弓足(我们改天再详聊)。
Tips:
还有一个方法可以辅助判断
孩子的足部状况:
那就是孩子经常穿的鞋子的鞋底磨损情况。
扁平足的鞋底是整个都被磨损。
各位家长如果自己不会看,
医院足踝外科就诊时,
把孩子经常穿的有磨损的鞋子一并带着。
最后,简单介绍下,
青少年扁平足如何干预?
1,功能锻炼
进行足内、外在肌的功能锻炼,
如足跖行走、跖屈运动、提踵外旋运动等。
2,矫形鞋垫
选择有良好足弓支撑的鞋子,
对平足症的预防有一定意义;
如果平足畸形严重,
需要矫形鞋垫支撑。
3,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较重以致影响生活者,
则常需考虑手术治疗。
一般来说,
严重畸形且经3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者,
或是有症状的平足且疼痛常在足的内外侧者,
均需手术治疗。
好啦,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家宝宝有所帮助。
如果对扁平足还有疑虑,
不要忘了,
还有一群人---足踝医生,
随时等着你们来“撩”。
关爱你的双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