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抢救rdquo廉价好药

心脏病急救药硝酸甘油从9.5元涨到60元还买不到,夏季防暑必备的太极藿香正气液从15元涨到28元……近来关于药价暴涨新闻不断,许多急救药、常用药出现不同程度的涨价,让不少人直呼“病不起”。8月2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此回应社会关切。

常用药、急救药越来越贵,还时常曝出缺货、断货的消息,着实令人无奈又费解。在网络上一些医药论坛里,甚至出现了“炒房不如炒急救药”的调侃。

事实上,从年国家放开药品定价以来,除涉及公共安全的麻醉用药、精神药品等价格仍由政府定价,其他由市场自发形成。从国家医保局的监测数据来看,年以来,70%的常用药价格降低或持平,高价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到18%;30%左右常用药的价格有所上涨,少数品种涨幅较大。通过调查多种常用药品,国家医保局发现大约只有多种涨幅较大,集中在部分短缺药、急救药和少数非处方药等。涨价药品多数具有市场容量小、竞争不充分的特点,往往临床必需,缺少替代,容易出现“以缺逼涨”的态势。同时,由于价格涨幅较大的多数药品需要自费在药店购买,因而患者对涨价的感受比较深。

部分廉价常用药、急救药,要么价格疯涨,要么彻底消失,让很多人感觉心慌慌。“必须切实保障基本药物、急救药等常用药的供应,对患者天天服用的常用药,特别是救命药决不能断供。”李克强总理在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上强调,建立健全基本药物、急(抢)救药等常用药保供稳价长效机制,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是重大民生关切。其实,早在年6月,九部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就为“抢救”廉价好药开出了“药方”——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分级联动应对机制,实行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分类精准施策……此次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开出的“药方”,实际上是对两年前的完善与升级。

药品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特殊商品。既然是商品,首先就要用市场机制解决市场问题。早在年6月1日起,中国就开始逐渐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也就是说,政府放开定价管制后,企业有了更大自主权,药品价格的涨跌更多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其中的一个考量,是通过市场定价,让企业获得必要的利润,从而防止廉价药消失、高价药一统天下。只不过,由于市场机制不可能一日之间成熟,部分廉价药在摆脱政府定价约束后,出现“补偿性”涨价甚至“报复性”涨价,严重偏离正常轨道。在此情况下,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及时介入干预,稳定市场秩序。对垄断、操控药品市场价格的行为,要依法实施巨额罚款、市场禁入直至刑事处罚。

短缺的药品多为急(抢)救药等用量小的药品,保供经济成本不高,但是社会效益极大。“不要让患者因为等药而失去原本可以治愈的机会,让医生和药师四处求药是很遗憾的事情。”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十分必要。为此,要针对临床必需、不可替代、用量不确定、企业不常生产的抢救用药及罕见病用药,建立健全短缺药品常态储备机制,完善药品短缺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指导推动医疗机构合理设置“救命药”库存警戒线,以备不时之需。当前,虽然国家卫健委已经建立了覆盖公立医疗机构的短缺药品信息直报系统,但是原料制剂的生产、采购、使用等环节的信息没有实行联通共享,药品的停产信息有关部门也未能及时收集。由此导致的监测预警灵敏度和及时性不高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加紧解决。

很多企业不愿意生产供应廉价药,主要是担心没有市场、利润单薄,即使还有“存货”也往往“以缺逼涨”。对此,要要完善药品采购政策,对替代性差、市场供应不稳定的短缺药品,加快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试点扩面。通过政府主导,大批量订购,既压缩采购成本,也让企业有稳定预期与合理利润,有效激发廉价药生产供应企业的热情。

当然,最直接有效的,是扩大医保目录,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更多常用药、急救药纳入医保体系,避免有些药品确因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上涨的部分全部落在患者身上,切实减轻患者负担,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既已“对症下药”,期待“药到病除”。遵“方”而治,“抢救”更多老百姓用得好的廉价药,让医生不再为短缺药无可奈何,让人民群众不再为短缺药着急上火,好事定要办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王玥

请猛戳右边







































白癜风的早期症状图片
白癜风的诊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mw.com/bzhl/41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