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声医事房静远教授病理组织学检查在胃

编者按

目前认为由慢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到异型增生,到恶性肿瘤的这样一个过程,是胃癌发生的主要的一种演变模式。而这个演变过程中的不同节点进行适当干预,或许会阻断癌变的发生,那么在临床中我们该如何在合适节点进行合理干预呢?我们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医院消化内科的房静远教授为我们分享他的临床思考。

消化界:内镜取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是我们诊断慢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等癌前病变的主要手段。为了提高诊断准确性,在病理取活检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房静远教授:胃癌从发生学上分三大类,第一大类是没有癌前病变的,即家族遗传性胃癌,基本上发现时情况就比较严峻了,所幸这种胃癌发生率非常低。其余两种为弥漫性胃癌及肠型胃癌,这两种分型属于Lauren分型。因为弥漫性胃癌有时候浸润很深,取活检的时候容易漏检。肠型胃癌是临床中最多见的一种胃癌类型,这种胃癌的演变过程为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到胃癌。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取活检需按照国际要求,即OLGA或OLGIM分期,要求取五块活检,胃窦三块、胃角一块、胃体两块,每一块做OLGA或OLGIM评分。OLGA、OLGIM分期已经提出30多年了,最近十几年国际杂志上发文章都需要用这个分期标准,医院做胃镜,不做活检。就算取活检也只取一块,最多两块,这无疑会带来一些问题。年在上海达成的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是由我牵头制定的,这个共识特别强调了胃镜检查同时一定要取活检,并且尽量达到国际标准,这条共识意见得到了当时与会的70多位专家的认可,但是目前确实很难做到。

另外,还有一种取活检的方法——定标活检,这个活检方法是由国内专家提出来的。定标活检的提出是源于多次胃镜下取活检,病理组织学报告差别很大,以至于临床医生无法判断患者的病情好转,还是取样误差。定标活检就可解决这个问题,医院都有定标活检。那么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尽量提高内镜医生在白光内镜下对胃癌前疾病的认识。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于活检部位就会有更精准的把握,毕竟我们不能无限制活检。但对于既往已经存在异型增生而进行复查的患者,再次胃镜下取活检的时候还是要做多点取活检。总之,活检很重要,因为胃镜加病理组织学结果可大致判断疾病发展的趋势,评估癌变的几率及随访间隔时间。当然也可以采用实验室检测指标来进行评估,例如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Ⅱ的比值测定,还有Gastrin17(胃泌素17)以及Hp的抗体,但病理组织学检查是最重要的。

消化界:针对胃癌高危因素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评估胃癌的发生风险?

房静远教授:OLGA和OLGIM分期是国际上公认的胃癌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京都慢性胃炎共识也使用这个标准。其他评估方式包括胃蛋白酶原Ⅰ和Ⅱ的分期,以及胃泌素17,还有Hp抗体。另外年我们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胃龄”的概念。为什么提出这样的一个概念?正常情况下,30岁人的胃与70岁人的胃显然不一样,胃在消化食物时会有蠕动,肯定会有损伤。但在做胃镜时发现有患者虽然比较年轻,但他的胃看起来比较苍老了。所以我们提出来一个名词叫做“胃的年龄”,称为stomachage,“胃龄”作为缩写。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怎么来检测或是计算“胃龄”,经过一些临床研究,我们提出把病理组织学的标本——黏膜活检组织,做一种特殊的检查——FISH,也叫免疫荧光。这种技术可以分析端粒的长度,评估端粒酶的活性。这是国际上公认的用以判断一个生命细胞衰老情况的金标准。

但这个方法也带来一个问题,方法比较繁琐,价格比较昂贵,医院开展不了。因此我们也提出来一个简易的胃龄模型,模型中包括胃镜下取病理活检检查结果、患者生活习惯、家族遗传史、既往史。经模型计算所得就是“胃龄”。如果计算得出某人的胃龄比他实际年龄大很多,例如相差20岁,我们就要高度警惕,病人存在胃早衰,可能需要进行紧密的随访。

当然胃癌发生的原因复杂,不仅仅是胃龄衰老的问题。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于胃癌的发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在考虑到平衡掉Hp感染与否的情况下提出胃龄的概念。总体来说我国是个胃癌高发区,但是有些地区特别高发,我们知道的有五个地区,分别是甘肃武威、辽宁庄河、江苏扬中、山东临朐、福建长乐。像这些地区的人群,如果检查胃龄高于年龄,就要开始







































中科白癜风医院十二周年庆
白癜风应该怎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mw.com/bzhl/33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