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育儿60秒快报:
1、春季虽然是万物复苏的美好日子,各种姹紫嫣红,各种春红柳绿。总是让人萌生出各种外出踏春的想法,然而这也是一个让年轻爸妈们手忙脚乱的季节。稍不注意,疾病就找上了小孩。这个季节如何避免孩子生病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远离文中的那些春季育儿误区!
2、很多的家长都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春捂秋冻”。事实上,这个捂,是一个很相对的概念。春季的正午,阳光也是很暖和的,孩子在户外活动的时候,非常容易出汗,家长再给孩子捂着,更容易出汗,一遇到点弄堂风,孩子必定感冒。所以说,一定不要单纯“捂”,而要学会以“活动不出汗”作为孩子的穿衣标准。
3、还有的家长,总是觉得孩子饿。尤其是老人家带孩子。老人喜欢给孩子吃很多的大鱼大肉。在春季,气候很干燥,很容易上火。诸如此类的育儿误区还有很多,请详细查看今天的文章!
春天,是万物生长、推陈出新的季节,与此同时,春季也是各种疾病高发的季节,所以,这些都要求家长在春天要适时调整宝宝的生活状态,以顺应春天复杂多变的季节特点。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所以闯入了不少误区。婴幼儿护理方面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春捂秋冻,得给孩子多穿些
老话说“春捂秋冻”,很多妈妈生怕宝宝冻着,把宝宝里三层外三层裹得严严实实。殊不知,婴幼儿代谢旺盛,体温相对成人偏高,会走路的宝宝更是好动不爱静,穿得过多就不能很好地进行热交换,多余的热量蓄积在体内容易发生伤热,导致抵抗力下降,宝宝稍受点风寒就感冒。
温馨小提示:俗话说:“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寒。”意思是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宝宝增减衣服。如宝宝自由活动10分钟后,若面色红润,手脚温和,贴身内衣干爽,说明穿衣合适;要是内衣潮湿,说明穿多了;如果活动后面色不红润,手脚发凉,则说明穿得太少,应加衣服。防寒保暖适度,既利于体内热量的散发,又利于宝宝活动的便利。
误区二:宝宝爱吃什么,尽量让TA多吃
宝宝的饮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妈妈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注意科学安排宝宝的饮食结构,合理搭配。
而且在春天这个季节里,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上火。在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肉类、蔬菜、水果、奶制品的摄入。千万不要宝宝喜欢吃什么,就让他大吃特吃。
温馨小提示:宝宝的饮食最好以清淡为主,尽量少吃羊肉和辛辣食品,少吃甜食,而且生的食物都要彻底加热,以免引起消化道的疾病。而且,碳酸饮料最好不要喝太多,一定要注意多喝水,要记住水才是生命之源哦!
误区三:春天乍暖还寒,最好少开窗
春天的时候,经常会有冷空气过境,父母会担心宝宝着凉感冒,再加上春季外部的环境质量比较差,所以在家里都选择少开窗。其实这样做是大错特错的。即使春季还有点寒,外部环境质量不怎么高,爸爸妈妈仍然必须保证每天开窗半个小时以上,这样可以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为了更好的增强宝宝的体质,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开窗睡觉,锻炼宝宝用冷水洗脸、洗脚等等。
温馨小提示:春天空气干燥,爸爸妈妈也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必要时可以用加湿器,如果是条件不允许的家庭也可以在室内搭湿毛巾或在宝宝的寝室里放上一盆水,适时妈妈可以熬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另外,充足的睡眠也可以增强宝宝对病毒的抵抗力。还应注意的是,宝宝房间的摆设应尽量简单,不要在室内养花。
误区四:春季易感染,孩子在家更安全
不少爸爸妈妈都觉得,在万物复苏的春季里,外面的空气中都夹杂着不少的花粉或者是细菌等等的物质,尤其是花粉,容易让宝宝产生过敏反应,都觉得留在家里最适合不过了。这么想就错了。
春季阳光充足,应该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一天最好不少于2小时。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时,不需要戴帽子、手套,要让孩子直接接触阳光,增强体质并促进钙的吸收,预防儿童佝偻病、贫血的发生。
温馨小提示:如果爸爸妈妈还是不太放心的话,就尽量少带宝宝去人员密集的地方,例如商场、电影院等等,而且让宝宝远离传染病患者。同时,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养成进门先漱口、洗手、洗脸的习惯。哺乳期的母亲如果感冒,应戴好口罩再给孩子哺乳。
生活细节方面的常见误区
误区五:多吃橘子多补充维生素C
其实,世上的一切东西都具有双重性。例如橘子营养丰富,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c,适当食用有益,但吃多了就有害。
中医认为,橘子性温,多吃易上火,如口舌生疮、口干舌燥、咽喉干痛、大便秘结等。橘子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而宝宝的肝功能不健全,如果吃得过量,过多的胡萝卜素在肝脏内不能及时转化,就会发生胡萝卜血征,引起皮肤发黄,并伴有食欲不振、呕吐、全身乏力等症状。
温馨小提示:周岁内的小宝宝,可适量喂点橘子汁;2~3岁的宝宝每天吃1~2个橘子,就能满足宝宝一天对维生素c的需要。
误区六:用热水泡脚有利健康
中医养生里认为泡脚有利健康,看着宝宝那浸泡后红扑扑的小脚丫,妈妈是不是很开心?以为宝宝泡得很舒服呢。
其实,小宝宝的足弓还没有成形,骨头和关节很有弹性,脚底堆积的脂肪也会使足弓变得不明显,加上脚骨还没有完全钙化定型,脚踝娇弱稚嫩。如果常用热水泡脚,会使足底韧带因受热而变形、松弛,不利于足弓发育,日久容易诱发扁平足。
温馨小提示:宝宝临睡前洗脚,水温不能过高,以36℃~38℃为宜。时间不能过长,洗后及时擦干。
误区七:搂着宝宝蒙头睡
有的妈妈常常搂着宝宝睡觉,头也蒙在被窝里,这样做,极易发生蒙被过暖窒息综合征。
婴幼儿代谢旺盛,能量需求相对比成人高,需水量比成人大,但对缺水缺氧的耐受性却比成人差。蒙头睡觉过久,宝宝会大汗淋漓,全身皮肤发烫,体温达40℃以上,面色苍白或青紫,神志不清,两眼发直,四肢僵硬,反应迟钝或昏迷,皮肤黏膜干燥似硬皮样,严重可引发窒息。
温馨小提示:搂着宝宝蒙头睡是一大陋习,必须改掉。如果担心宝宝睡觉踢被子后着凉,不如给宝宝创造一个温湿度适宜的睡眠环境,并根据气温的高低给宝宝适当盖被子,宝宝睡得舒适,自然就不踢被子了。
误区八:感冒发烧就用抗生素
春天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有的妈妈一看宝宝感冒发烧,便向医生点名要用抗生素。
95%的感冒其实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对病毒感染无效。如果滥用抗生素,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更恶劣的是,它会使宝宝体内的微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致使免疫力下降,进而引起二重感染,危及健康和生命。
温馨小提示:宝宝患了感冒之后,关键是要加强护理,多休息,多喝开水,吃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同时,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能抑制病毒、有退热作用的药物,促使宝宝尽快康复。如果感冒合并了肺部感染,发烧超过39℃医院医治。
以上的8个春季护理误区,爸爸妈妈弄清楚了吗?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护理很重要,希望宝宝们在新的一年里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