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constipation)是一类以排便困难为特征的病证,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及需手法协助排便等。慢性便秘(chronicconstipation,CC)是指便秘的病程超过6个月者。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证,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统计,世界各地报道的成年人便秘的患病率在2.5%~79%之间;在北美洲达到了15%~25%,在欧洲则为17.1%。我国成年人便秘的患病率为3.19%~11.6%。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的人群便秘患病率可高达22%,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便秘的病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现代医学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导致大肠形态和运动机能异常而引起便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可分为原发性因素和继发性因素两大类。原发性因素包括肠道受到的刺激不足、排便动力不足、忽视便意;继发性因素包括器质性病变、功能性疾病、大肠运动异常、神经系统障碍、内分泌紊乱、中毒及药物性影响、长期滥用泻药。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于年共同制定了《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认为便秘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许多药物亦可引起便秘。
在便秘的病因中,大部分为功能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导致的便秘可分为以下三类:
(1)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transitconstipation,STC)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无便意、排便时间延长、需服用泻剂协助排便等。直肠指诊无出口梗阻征象。肠动力学检查显示结肠传输时间显著延长。同时综合其他检查排除结、直肠器质性病变及出口梗阻后确定诊断。
(2)出口梗阻性便秘(outletobstructedconstipation,OOC)此型亦可称为功能性出口梗阻,是指那些只在排粪过程中才表现出来一系列功能性异常的便秘。主要包括①耻骨直肠肌痉挛、肥厚、粘连;②肛管内括约肌痉挛、肥厚;③直肠黏膜脱垂内套叠;④直肠前突;⑤盆底及会阴异常下降;⑥小肠或乙状结肠内疝。患者常存在排便费力、便意不尽、肛门部疼痛、有时需要用手协助排便等症状。
(3)混合型便秘(结肠慢传输性和出口梗阻性便秘,STC+OOC)该类便秘为既有结肠传输功能障碍又存在功能性出口梗阻。两者互为因果,临床上可具有双重表现。
2.传统医学认识
中医学认为便秘之病虽发生在大肠,但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饮食、情志等皆有密切关系。便秘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有外感寒热之邪,内伤饮食情志,病后体虚,阴阳气血不足等。本病位于大肠,并与脾胃、小肠、肝肾密切相关。脾虚传送不力,糟粕内停,可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胃与肠相连,胃热炽盛,下传大肠,燔灼津液,大肠热盛,燥屎内结;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之燥热下移大肠,则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肝主疏泄气机,肝气郁滞,气滞不通,则腑气不通;肾主五液而司二便,若肾阴不足则肠道失润,若肾阳不足则大肠失于温煦而传送无力,大便不通,均可导致便秘。另外,肛裂等肛门直肠疾患由于排便时剧痛,导致恐惧排便,从而使粪便滞留,亦可导致便秘。
3.特殊人群
年老体弱、孕产妇、儿童等一些特殊人群会出现显著的便秘高发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1)年老体弱者
我国老年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1%~9.2%,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慢性病之一。
原因主要有:
①肠道菌群失调。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有益菌数量越来越少,超过70岁的老年人肠道内双歧杆菌约只占5%。有益菌是肠道保持活力的最主要因素,双歧杆菌的下降会直接导致大便干结、肠道蠕动缓慢。
②效应器和辅助肌肉无力。肠壁平滑肌、腹壁肌肉、膈肌和肛门括约肌力量均下降,导致排便无力。
③肠道敏感度下降,排便反射弱。
④少运动。
⑤由于咀嚼功能和胃肠消化功能的下降,造成食物中膳食纤维减少。
⑥多种内科疾病影响,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⑦药物因素。包括乱用泻剂,治疗各种内科疾病的药物。
(2)孕产妇
便秘是妊娠期及分娩后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孕妇便秘的主要原因:
①怀孕期间,体内黄体酮分泌增加,使肠道蠕动减慢。
②胃酸分泌减少,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蠕动减弱。
③腹壁肌肉张力减弱。
④6个月后渐大的子宫压迫结肠,使粪便运转速度减慢。
⑤大肠对粪便水分的吸收增加。
⑥食物过于精细。粗纤维过少,不利于大便的形成与排出。
⑦喜好辛辣等刺激胃口的食物。
⑧使用保胎药。保胎药在舒张子宫平滑肌的同时,也对肠道平滑肌起到抑制作用,减慢了肠蠕动。
⑨中晚期妊娠者服用钙剂补钙,钙在体内与草酸等物质结合,在肠道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也会使肠道蠕动减弱。
⑩痔疮、肛裂等肛周疾病发作,因为排便时疼痛,患者往往强忍便意,使原有便秘更严重,粪便更加干燥,致使排便时更疼痛,两者形成恶性循环。
产妇便秘的主要原因:
①分娩时体力消耗过大,腹肌疲劳。
②分娩后胎儿对直肠的压迫消失,肠腔反应性扩大,至肠内容物储留。
③有手术伤口,排便时不敢用力。
④妊娠时使腹肌和盆底肌肉松弛,排便收缩无力。
⑤产后卧床。
3.儿童
据调查,我国儿童便秘发病率约为4%,女童高于男童。儿童便秘的最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良的生活习惯。
①过多的肉食、甜食、油炸和膨化食品。整日以肯德鸡、汉堡、麦片、薯片、蛋糕、饼干、小食品等为主食。
②过少的杂粮、蔬菜和水果。
③活动多,出汗多,饮水不足。
④憋便和不规律排便。
⑤中医认为小儿体质属阳性体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易内生热,易致大便干结。
医院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