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沉香
时常有香友提及到什么是沉香?沉香是木头吗等等。整理了一些相对比较全面的介绍,我们一边品茶一边焚一支沉香,慢慢的感受沉香的传奇香生。
沉檀龙麝”,四大名香由来已久,虽然香界纷纭,门派林立,但各个门派始终把沉香放在四大名香的首位,从古至今,倍加推崇。沉香在民间,最初多用于驱虫疗毒;沉香在宫廷,多用于盛大庆典;沉香在宗教,多用于供奉神明。
沉香树藏身于莽莽丛林、葳蕤草木之中。山间狂风怒号,暴雨倾盆,沉香树遭受电击雷劈,风摧雨潲,伤创处裸露在外,被虫吸蚁附,兽啃鼠啮,香树忍受摧折与苦难,分泌香汁以自疗其伤。如此反反复复,经过了数十百年,形成结晶状的物质,仿佛树结美玉,这就是沉香了。
论等级,沉香有栈香、黃熟之别;论香品,沉香有熟结、生结虫漏之分;论产地,
沉香有本士(莞香系)、外番之论(惠安系、星洲系)。海南各地所产沉香,因海南属本士,亦称土香,又因海南古称崖州,亦称崖香。崖香的品质、气味俱佳。为香中上品。自古人们认为,只有崖香才能称为大雅、大气,只有崖香才是正宗、正统的沉香,只有崖香才称得起“冠绝天下”。史传一千多年前,隋炀帝穷奢极欲,在除夕之夜堆全焚香,香飘百里之外,海南崖香颇多被焚,“不能再生,殊为可惜。
沉香是香中的瑰宝,品香是人生中难得的享受。当人独处雅室,正襟端坐,屏息静气,焚香一缕,但见青烟环绕,袅袅升腾,人在其中,魂游方外。或邀亲朋好友数人,对香品茗,交流人生志趣,恣情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之间,怡情养性,笑对人生……凡此种种,是为香道。香道是中国的香文化,香道文化在中国有年历史!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融合了哲学思想、文化、医学、养生、美学、工艺为一体的系统学说。
中国用香历史久远,萌发于先秦、初成于秦汉、成长于六朝、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广行于明清。他邀天集灵、祀先供圣。是敬天畏人的体现,又是礼制仪法的表述是颐养性情、启迪才思的妙物,又是祛疫辟秽、安神正魄的良药。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僧道大德、平民百姓,无不以香为伴。回顾中华民族的文化史,无不萦绕着沉檀龙麝的青烟翠雾。
沉香,人们常美称为植物钻石、琼脂天香、神木舍利、木中美……它集天地之灵秀,聚日月之精华,妙香蕴藉,养目怡神。沉香为天赐灵物,即使在化学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沉香所蕴奇妙之香依然无法人工合成。
香业之中,一提名香妙品,必称所谓“沉檀龙麝”。“沉檀龙麝”系指四种极品香,前两种属于植物范畴。其中檀香为木质,沉香则虽然属于木类,但又从木中脱颖而出。后两种龙涎香、麝香均为动物体内所蕴蓄之香。沉香居四大名香之首,可见其地位尊崇及香品之高。沉香,通常又称沉水香、水沉香。古汉语“沈”、“沉”通假,在中国古籍中常写作“沈香”。
具体来说,沉香首先是一种珍贵香料,它是大自然天然生成的奇珍;因其功效神奇,它又是传统名贵中药;从其稀有、贵重、易藏特征看,它在当今社会又堪称是一种硬通货。这就是沉香,一个古雅而温厚的名字,一种与人类相伴相随两千多年的天赐珍宝,它造就无数神奇而风雅的故事。
天地氤氲生奇香
生长沉香的,通常认为是白木香树;但也有人认为,凡瑞香科沉香属树木,如马来沉香树、莞香树、印度沉香树等,都可以生成沉香,从现代沉香采集实践看,此说应可成立。结沉香的树木,确实并不止于单一树种,目前国际上有登记的已达4科16种之多。
沉香树属于常绿乔木,树高在6至20米之间,树身直径最阔处达50至90厘米,树表皮平滑,内皮白色,纤维发达,树叶呈椭圆形或卵形。它们的花也很芳香,可提取浸膏用于配制香精。对于沉香树的形状和性状,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说:“沉香枝叶并似椿。云如橘者,恐未是也。其枝节不朽,沉水者为沉香。其肌理有黑脉浮者为煎香。鸡骨、马蹄,皆是煎香。”《琼州丿府志·物产》则称:“沉香似冬青树,形崇竦,皮朽烂,内心乃香。”
沉香的生成过程,极富审美意味,也充满变故、磨难和艰辛。与檀香不同,沉香树的木质本身并无特殊的香味,而且木质较为松软,其所产之沉香,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成,但都属于物理结香。
奇楠乃为沉香中之极品,满油者又为其中之最上选。奇楠坚如石,润如玉,自然生香,历千年而香不变,其所蕴蓄之油为活油,乃似有生命之灵物。奇楠结香与普通沉香之物理结香殊有区别,其香尤难结成,指头大小芯材要生长成百上千年,比黄花梨、坡垒等硬木更为神奇,纯系岁月变迁和时空流转的结晶。体悟深切的古代雅士,至有以蜂蜜养蓄奇楠者,其法以锡盒盛蜂蜜少许,上格置放奇楠珠,传其香氛长年如新,持久不灭,一至如斯。
奇楠,全称是奇楠沉香,或者沉香奇楠,一般人称奇楠沉,或直呼奇楠。简单地说,奇楠是沉香中的一个特殊的品类,通常写作奇楠香。但在古代,也写作伽蓝、伽南、棋楠、伽楠等等,奇楠的名字最初是从佛经中音译过来的。
恰如蚌病成珠
更似凤涅槃
沉香也正是树伤结香
《淮南子·说林训》曰:“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所谓“蚌病成珠”,乃因伴随潮汐扬起,小虫、砂砾等异物掉进蚌壳,致使蚌肉受伤发炎,蚌痛苦不堪,就分泌出珍珠质,把异物层层包裹起来。病好伤愈之后,旧伤处就出现了一颗晶莹的珍珠。价值连城的珍珠,正是珠母蚌饱经痛苦之后的产物。
据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载:凤凰垂死之时,保护神毗湿奴点燃熊熊烈焰,凤凰投身火中,燃为灰烬,在饱经肉体剧痛和精神轮回之后,她从灰烬中重生,成为美丽辉煌永生的火凤凰。凤凰历经苦痛,在火中重生并得到永生—这就是凤凰涅槃。
《太平广记·草木》记述了一件有关沉香的趣事,唐太宗问高州首领冯盎云:“卿宅去沉香远近?”对曰:“宅左右即出香树,然其生者无香,唯朽者始香矣。”冯盎云对太宗皇帝的趣答,简洁地点明了沉香的特征,那就是,香木枯折之后,外皮朽烂,内部乃会结香。“山虽有此树,而非香所出。新会高凉土人斫之,经年,肉烂尽心,,则为沉香。
宋代寇宗奭撰写的《本草衍义》,就沉香的结香原理写道:
小者拱抱,大者数围。体如白杨,叶如橘柚,花如穗,实如小槟。未经斧斤者,虽百岁之本,亦不孕香。若半老之木,其斜枝曲干,斫凿成坎,雨露浸渍,斯膏脉凝聚,渐积成香。
他非常肯定地说,没有经过斧斤者,不可能孕育香结。所谓斧斤,就是外力所加的伤害。半老的沉香树,最有结香的条件。在受伤处,有虫液,有真菌,也有树脂,兽虫啮咬,外加大自然清新的雨露浸润……如此一来,形成寇宗奭所说的膏脂的脉腺网络,于是开始了长久的结香过程。
沉香生于木,但沉香本身已经不是木,而是香树因外力病变生成的结晶,混合了油脂、树脂、虫液和木质成分的固态凝聚物。其形成之关键,唯有当沉香树体遭受雷击、风折、虫害或动物损伤后,开放性伤口会被真菌侵入寄生,菌体诸种酶类交相作用,使木薄壁细胞贮存的淀粉,产生一系列变化,形成香脂,以保护受伤部位。当累积的树脂达到一定的浓度时,沉香便开始形成。感染真菌的受伤部位难以短时间完成伤体愈合,因此开启了为治疗创伤持久的、奇妙的沉香制造与累积的过程。沉香树所特有的树脂分泌、浸润、沉积于木质中,历经几十年甚至数百年漫长岁月的天然造化结聚才能生成沉香,才能诞生珍稀的沉香。沉香生成年代越久,品质越佳。
天然香树一般要到十年或数十年以上才有比较发达的树脂腺,才有可能形成香结条件,结香部位多在树干的表皮处或在根部、枝干处。然而,这只是一个胚胎类型的东西,香结之后还要经过漫长的岁月才能真正成熟。有的香树寿命长达几百岁乃至上千岁,至倒伏后留存的沉香往往也有几百岁以上的寿命,所以古人认为沉香集千百年天地之灵气。
说到沉香结成的时间,动辄几十年,甚至成百上千年。多少岁月,时光流转,人事代谢,沧海桑田,而沉香方才结成。我们今天所见的顶级沉香,原来却是在与明清的大自然气息交流,甚至可能与远在宋元时代的自然天籁交流,它饱含古昔的天地信息。难怪其为无价之宝,让人神驰心往。
现今也有不少人工栽培的香树。即使是人工栽培,一般也要十年以上的香树才能结香。人们在成熟香树的树干上刻意割出一些伤口,或是人为铺设一些真菌,一年或几年之后就会在伤口附近结出沉香。有经验者,会在沉香树干近土1米处,挖孔洞约6厘米深,口杯那么大,随即封之以土,经数年后打开,取其积存凝结之沉香;此乃古法所谓开香门以取沉香。但该方法虽时而有效,但往往效果不彰。不过,无论采用何法,如与野生沉香相比,人工沉香的质量简直判若霄壤。
沉香生成过程漫长艰难如此,其性状又如何呢?当它作为一种成品从树身或根部取出时,沉香形状多为不规则的木块和木片。表面黑褐色、棕褐色至黄褐色,含树脂多的部分呈现黑色或黑褐色。木纹粗糙,常见加工时除去腐朽部分所形成的沟槽或孔洞,有的留有未除净的朽木和刀痕。
沉香树脂的特征为质地坚硬、沉重,气香,燃烧时香气更浓,其味辛、苦。树脂极为易燃,燃烧时可见到油脂在沸腾。颜色依等级顺序而分为绿色、深绿色、微黄色、黄色、黑色。随树脂颜色的不同,焚燃时所释放出来的香味有明显差异。
若就香味而言,沉香神秘而奇异的香味集结着千百年天地之灵气,或馥郁,或幽婉,或温醇,或清扬;至于顶级沉香,有的香味雄奇如金戈铁马,有的悠远如深谷幽兰,有的绵长如沥沥细雨,有的高妙如证心菩提……
大多数沉香木在常态下几乎闻不到香味,而在熏烧时则香气浓郁,能覆盖其他气味,而且留香时间甚长,是制造香精油和天然香水的高档香料。在一些阿拉伯国家,重要的典礼和聚会上,至今也还常常直接熏烧沉香。沉香的密度对其质量影响颇为关键,密度越大,则凝聚的菌类和树脂越多,当然质量就居上乘,反之则品级较低。
有关沉香的文字记载,至少可追溯到千年以前。其中既涉及对沉香的泛泛描述,也包括对沉香的细致分类。如早在多年前,南朝宋沈怀远所撰《南越志》就曾记载:“交州人称为蜜香,谓其气如蜜脾也。梵书名阿迦噓香。”
因时代久远,古人涉及沉香的论述较为拉杂,说法和命名也常有错综。如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将海南土沉香分为莲莱香鹧鸪斑香、栈香等;明代《本草纲目》则称曰水沉香、栈香和黄熟香。一般他们以能否沉水来区分沉香不同之品级:入水则沉者,名为沉水香;次之,半浮半沉者,名为栈香(栈,是竹木所编之物);再次,稍稍人水而漂于水面者,名为黄熟香。
自古以来,高居众香之首的沉香,是自然天籁的恩赐,前人早已把它用于日常生活并发现了其药用价值,甚至在古代先民看来,它堪称与神圣同在。因沉香品性奇异优良,其辟秽去瘴、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效力极强,为他物所难及。
沉香不仅宜于熏燃,也可以研成粉末内服(外用还可治疗外伤并有镇痛作用),或以沉香片、沉香粉冲泡饮用,此皆为传统的养生妙方。沉香还用于制作面脂、口脂、香粉、澡豆、生发膏等洗涤美容用品。在治疗毒肿恶疮、眼病、肺痨、热病等疾患上也有奇效。古人认为沉香可独用,抑或与他药配伍。
中医也有其他香药应用,如木香、丁香、檀香,都能辛香温通,调中止痛。但沉香专纳真气,偏治肾脾虚寒之疾,实具通关开窍、畅遂气脉、养生健体等有益于人的良好功效,在药用方面,是诸香上品。最早在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中,沉香就被誉为“上品”。古来医学典籍详细称道沉香药效者,所在多多,不及备述,兹摘引数则《医林纂要》:“坚肾,补命门,温中、燥脾湿,泻降逆气,凡一切不调之气皆能调之。并治噤口毒痢及邪恶冷风寒痹。”《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日华子本草》:“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症癖,(治)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
《本草备要》记载:“沉香性温,诸木皆浮,而沉香独沉,故能下气而堕痰涎,能降亦能升。怒则气上,能平则下气。香入脾,故能理诸气而调中。其色黑,体阳,故入右肾命门,暖精助阳。行气不伤气,温中不助火。”
晚清就已经断裂了多年的沉香事业,至于今之盛世,承平日久,社会经济多元迅猛发展,收藏欣赏趣味持续走高,因得政府和香学爱好者鼎力推动,香文化遂呈逐步复苏、生机勃发之势,由此再次于历史舞台上绽放其绚丽的色彩。香艺盛世收藏,品味养心。曾经断档的香艺,在香界名家不遗余力的推动之下,如今又获取全新的内涵,赓续全新的生命,成为人们精神物质高端生活追求的一大热门。
香席聚香友,礼香称高洁,香艺在高端生活层面的发达,乃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象征,也是一种历史的实物再现。品香熏陶,增进人格,清茶一杯,余韵盘旋,香之去留,作用于自我超脱的心灵磨炼。提高文化品位,陶冶神智情操,香艺有形,香道无价,它与我们的人生同在,永远珍藏于生命之最深处。大大有益于身心的沉香,实具无可替代的经济、文化、养生价值。
涉过千年时光之河的中国香文化,自当使人满怀信心,必能跨越二波折,再次展示出迷人的光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