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词典诊断定语解释身体使用指南

身体词典的第三期

上一期看这里

上次在后台向大家征集了单纯从字面意思无法理解的诊断定语或名词,

这一篇就是解释定语和名词,

注意,

只是解释每个定语的意思,

每种问题需要进行什么治疗就不写了,

个别比较好解释的会提一小句。

另外字面意思能直接表达清楚的定语就不赘述了。

万万没想到,定语还真多……

这一篇,

保守估计,

可能顶过去6篇。

篇幅太长,

加个目录,

可能没什么卵用。

炎症类

心脏类

脊柱类

软组织类

关节位移类

神经类

病理类

炎症类

炎症

炎症是对一类症状的统称,

同为炎症,

引发原因有很多很多很多种,

组织出充血、肿胀、疼痛的现象,

都可以称为炎症。

炎症可粗略的分为三大类:

生物感染:多由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引起。

物理创伤:见下一个词条。

化学灼伤:比如酸性溶液对人体酸蚀。

无菌性炎症

区别于感染和灼伤,

在没有生物类入侵人体,

没有化学物质灼伤组织的前提下,

所发生的炎症,

被称为无菌性炎症。

无菌性炎症多由物理损伤导致,

比如摩擦、钝击、穿刺、割裂、冻伤、烫伤等导致的身体伤害。

滑囊炎

人的身体结构是动态的,

我们执行每一个动作时,

肌骨骼、肌腱、韧带、筋膜、皮肤等,

都会发生相对位置的位移,

相邻组织间发生位移一定会产生摩擦。

所以人体在经常发生摩擦的位置,

有一层专门用来润滑的组织:滑囊。

滑囊通过分泌滑液减小组织间在运动中产生的摩擦。

下图中蓝色的部分都是滑囊。

当滑囊不能正常分泌滑液,

在运动中组织与组织之间摩擦力变大,

过量的摩擦刺激就会导致滑囊及周围组织出现炎症。

滑囊炎的产生通常是由于结构位置偏移,

比如骨骼位置不正或运动发力不符合生理结构,

组织在承受着较大压迫力的情况下产生发生摩擦。

即使在骨骼位置正常运动发力良好的情况下,

过大的运动量导致过多的摩擦次数,

也可能导致滑囊炎。

腱鞘炎

肌肉组织连接在骨骼的部分称为肌腱,

包裹于肌腱的滑囊称为腱鞘。

比如:

拇长屈肌腱鞘=桡侧滑囊

屈肌总腱鞘=尺侧滑囊

(参考上一张图)

引发机理和原因和滑囊炎基本相同,

下图中蓝色部分为指屈肌腱鞘,

A1-A5为滑车(腱鞘上的增厚部位),

滑车将腱鞘固定在骨骼上,

滑车与腱鞘出现不良摩擦可能引起腱鞘发炎,

肌腱活动空间变狭窄,

参看下图中左下部分。

腱鞘囊肿

和腱鞘炎滑囊炎类似,

常见引发原因是物理刺激。

滑膜炎

滑膜生长在关节周围,

作用和滑囊基本相同,

导致发炎的原因也差不多。

筋膜炎

筋膜遍布全身,

皮肤和肌肉之间,

肌肉和肌肉之间,

肌肉和骨骼、血管、神经之间,

导致发炎原因同上。

肌筋膜炎

和筋膜炎类似,

特指包裹在肌肉组织周围的深层筋膜出现了炎症。

骨膜炎

生长于骨骼外层。

常见的引发原因是细菌感染和急性物理损伤。

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组织出现的炎症都可以叫肩周炎。

用运动康复的评估细分的话,

能细分出十几种更具体的诊断。

脑膜炎

这个词条后台没人留言提到,

但是由于和前几个炎看起来感觉有点像,

所以额外说一下。

脑膜炎基本都是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导致的,

不同于上述其他类型炎症,

和筋膜炎、骨膜炎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脑膜炎有生命危险。

脑膜的解剖图我就不放了,

有兴趣自己去搜。

心脏类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的窦,

指的是心脏上的一个组织:窦房结。

如果把一颗心脏比喻成一个人,

窦房结就是心脏的大脑,

窦房结命令心脏波动一次,

心肌收缩一次。

在心脏的大脑,

也就是窦房结的控制下产生的心率,

称为窦性心律。

在没有药物或疾病影响的前提下,

窦房结会根据身体对血液的实际需求量调整心律,

根据不同的心脏搏血量调整出一个合适搏动频率,

这是由身体整体反馈而达成的一个心律平衡点。

比如一个职业运动员由于长期的训练,

心脏单次搏动的搏血量很大,

这时心脏就不需要搏动的很快也能满足身体供血,

这会导致运动员的心律比普通人慢一些,

这种情况称之为窦性心律过缓。

再比如一个人先天心脏体积小,

心脏单次搏血量不够大,

这时心脏就不得不搏动的更快一点以满足身体供血,

这回导致他的心律比普通人心快一些,

这种情况称之为窦性心律过速。

如果能确定身体没有疾病或药品化学品刺激,

以上两种情况就都是正常的,

心律过速的也可以通过日常锻炼增加心脏搏血量以改善。

如果窦房结受到了器质性损伤,

导致对心肌释放搏动指令丧失节律了,

就是窦性心律不齐。

脑子坏了,心率就失常了。

这类情况要具体分析导致窦房结失常的具体原因,

再加以处理改善。

另外,

由于疾病、药物影等其他因素响引起的心动,

比如在心脏的其他位置出现了异常生物电信号,

导致心跳多跳动了一下,

这时的心律失常就不称为窦性心律失常了。

脊柱类

脊柱生理曲度改变(颈椎/胸椎/腰椎曲度变直/变大)

脊柱分三段,颈椎、胸椎、腰椎,

颈椎生理曲度自然向后微屈,

胸椎生理曲度自然向前微屈,

腰椎生理曲度自然向后微屈,

这些弯曲称为生理曲度。

因为脊柱由多节椎骨组成,

椎骨分为椎体和椎弓两部分,

每两个椎体之间有一个弹性软组织椎间盘,

因为椎间盘能够提供一定范围的弹性型变,

所以脊柱可以做出不同方向的运动。

当脊柱长期处于某种压迫姿态时,

椎间盘也会长期处于被挤压的状态,

当椎间盘因压迫发生型变时,

脊柱的升力曲度就改变了。

因为脊柱的生理曲度不同,

所以生理曲度变化的描述不同,

比如前弓姿态中,

颈椎曲度变直、胸椎曲度变大、腰椎曲度变直。

再比如站军姿的状态中,

颈椎曲度变大、胸椎曲度变直、腰椎曲度变大。

椎间盘膨出/凸出/脱出

当椎间盘边缘相对于椎体边缘出现位移,

位移小于5毫米的为膨出,

位移大于5毫米且纤维环结构完整的为凸出,

位移大于5毫米且纤维环结构被破损的为脱出。

膨出和轻度凸出通常可以通过调整姿态及训练改善,

重度凸出和脱出是急性症,

通常不建议训练。

椎体滑脱

两个相邻椎体上下相对位置发生平移,

称为椎体滑脱。

许莫氏结节

在椎体与椎间盘之间,

有一个软骨板,

骨板如果破裂,

髓核可经裂隙突入椎体内,

造成椎体内出现半圆形缺损阴影,

称为许莫氏结节。

椎管狭窄

椎体与椎弓之间的空隙称为椎孔,

椎孔与椎孔连接成的空隙称为椎管。

椎管内包含脊髓,

椎管狭窄可能导致神经卡压,

从而引发肢体不适甚至感官失常、脏器功能失常。

软组织类

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包括皮肤、筋膜、韧带、肌肉、关节囊等,

对于这些组织造成的损伤统称为软组织损伤,

包括多种引发原因,

比如跌伤、挫伤、扭伤、撞伤等。

因为常见定语中常见挫伤这个词,

所以单独解释一下,

挫伤指由钝器击打导致的封闭性损伤。

髌骨软化

在比较早期,

对于膝关节内髌骨软骨出现磨损的情况认知不充分,

认为髌骨出现磨损是因为髌骨“变软了”,

然后设计了髌骨软化这个定语。

现在对于髌骨出现磨损的解释已经更加准确,

由于髌骨与股骨颗间沟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偏移,

所以导致在运动时局部承担了更大的压强,

从而引发磨损。

所以现在对于髌骨软化的称呼多改为了

髌骨位移、髌骨半脱位。

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是膝关节中一个辅助关节稳定的结构,

有两个月牙形的纤维软骨在小腿上方的关节面上,

做出了两个小碗一样的结构,

这两个小碗刚好承托大腿骨下方关节面上

两个小球一样的结构。

半月板损伤通常由于在不良的关节姿态下,

短时间承受了较大冲击力。

也有一小部分是由于长期不良的关节姿态,

导致半月板挤压受损。

腰肌劳损

字面意思是指腰部肌肉过度使用导致的损伤,

广义上的腰肌劳损包括过度训练、扭伤等因素,

但是,

目前比较常见的腰肌劳损是慢性腰痛,

最常见的导致原因是以不良姿态久坐导致的。

肌肉的功能是收缩,

收缩的实际效果是使肌肉的长度变短,

当不良坐姿长期保持时,

身体前弓会使肌肉处于被拉长的状态,

肌肉被拉长时会产生张力,

当肌肉长时间承受张力时,

就会引发损伤。

所以除了运动损伤或扭伤、拉伤之外,

大多数被诊断为腰肌劳损的人群,

主要是后侧肌肉长期处于较大张力状态产生的损伤。

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肩颈后侧肌肉劳损。

纤维肌痛

全身广泛存在着压痛点,

长期保持姿态时也容易出现局部酸胀、僵硬、疼痛。

导致原因主要是由于全身性肌筋膜紧张,

软组织张力的失常会导致出现不适感,

通常经过几周系统的放松伸展就能缓解。

关节积液

常见于膝关节诊断,

身体大部分组织出现损伤,

都是有血液携带营养物质输送至损伤部位进行修复,

因为膝关节内部没有血液流通,

所以当膝关节内部关节软骨出现损伤时,

身体会通过组织液携带营养物质将损伤部位“浸泡”起来形成积液,

积液的存在说明关节内已有损伤并且正在修复,

通常不建议在出现积液的早期抽出积液。

当修复任务基本完成,

身体会自行吸收组织液。

游离体

关节内被磨损的软骨、坏死的组织,

脱落了原有结构,

在关节内部游离,

可能引发关节运动时的沙沙声,

严重的可能出现绞索现象,

比较严重的情况通常建议手术取出。

关节位移类

半脱位脱位

半脱位俗称错位,

脱位俗称脱臼。

指骨骼从正常结构位置偏移或脱离了。

习惯性半脱位/脱位

由于先天性机构发育不良,

或多次引起半脱位、脱位,

关节的骨骼结构受损或关节囊、支持韧带松弛,

会导致关节常态化失稳,

这类脱位带来的不便如果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通常建议手术增加植入结构,

增加关节稳定性。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

颞骨和下颌骨的连接关节,

称为颞下颌关节。

关节中有一个纤维软骨,

称为关节盘。

关节盘位置不正会导致张口角度变小,

或者咀嚼是伴有响声。

根据关节盘的位移程度不同,

复位难度也不同。

骶髂关节错位

骶骨与髂骨形成的关节,

称为骶髂关节。

骶髂关节的错位可能导致骨盆结构不对称、位置偏移、长短腿等,

间隙变窄

间隙指关节间隙,

变窄通常是因为缺乏运动刺激、关节液分泌减少、关节软骨磨损。

骨盆前倾

骨盆框架的角度整齐向前倾斜了,

之前有专门写过一篇骨盆,

可以在“分肋导航”里找到。

排列不齐

骨骼的位置相对于先天正常发育的位置有差异。

任何关节错位都可以称为排列不齐

力线传导

在运动中,

身体结构与阻力相互作用,

阻力作用于身体结构时产生的力,

通过辅助线形式表达出来,

称为力线。

低足弓(扁平足)

相对于正常足弓,

根骨和跖骨的开角更大(更钝)

称为低足弓。

根骨和跖骨的开角更小(更锐)

称为高足弓。

足弓高低受足底肌群以及日常站姿重心分配影响,

大多数足弓不理想的情况,

可以通过训练矫正。

撞击综合征

常见于肩关节和髋关节,

主要表现是运动过程中关节会在固定角度发出撞击声响,

常见原因是关节位置不正,

也有部分是由于先天发育结构导致的。

如果是由于关节位置不正,

通常需要矫正整个关节系统,

比如肩关节撞击通常要连带肩胛位置一起矫正,

髋关节撞击通常要连带骨盆及骶髂关节位置一起矫正,

整个关节系统都在先天发育的正常位置时,

通常能消除撞击声响。

神经类

周围神经病

神经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中枢神经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除了脑、脊神经外,

其他的神经统称周围神经。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位于坐骨内部,

常见的引发原因是坐骨神经出现卡压,

或相邻区域软组织张力变大。

通常通过调整姿态和适当训练可以恢复。

神经性头疼

常见引发因素是肩颈部软组织张力变大,

和坐骨神经痛的原理类似。

通过调整肩颈周围软组织张力、适当训练可以恢复。

另外部分头疼也和作息规律、不良情绪相关。

左侧大腿麻木

下图是一个神经区域示意图,

任何区域出现麻木,

都可以从图上查出具体是脊柱的第几节所对应的的,

去调节对应的脊柱周围软组织通常可以缓解。

疼痛超敏

在用一个确定无害的痛觉强度刺激指定区域后,

身体出现剧痛反应。

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痛觉刺激的过度反馈,

是一种过度敏感的反应,

可以通过反复训练逐渐耐受,

可以类比为,

对于吃辣椒接受程度逐渐适应的过程。

病理类

骨质增生

骨骼结构由于长时间处于不良压力下,

骨骼边缘会逐渐增生,

多数情况下,

骨质增生和肌肉增生一样,

是一种适应性机制,

在骨骼长期承受压力的位置生长出更多骨质。

还有一些病理类的比如神经营养障碍、内分泌失常等。

骨质增生不可逆。

韧带纤维化

韧带长期处于较大张力引发损伤,

或者因无力创伤导致损伤,

在韧带自我修复的过程中会出现无序、增厚的韧带组织,

称为韧带纤维化,

属于一种人体自愈机制

比如皮肤破损了,

在结痂脱落后会留个疤

疤痕也是无序增厚的,

韧带纤维化和皮肤结疤是同类型现象。

纤维化不可逆。

软组织钙化

体内钙盐沉积于筋膜、韧带、肌肉甚至软骨上。

比较常见于代谢类疾病,

比如营养不良、痛风、肾功能不全,

以及骨瘤。

钙化不可逆。

静脉曲张

由于血液循环不通畅,

导致静脉血管通路变得曲折,

血管容积扩张,

典型症状是皮肤上可以直接看到像蚯蚓一样的纹理。

常见的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引发原因主要是下肢软组织张力过大,

通常通过充分的下肢肌肉放松或伸展就可缓解。

还有病理性因素,

比如静脉瓣膜闭合不全、血栓等。

急性软组织感染

急性表示引发时间短,

软组织上边解释过了,

有感染二字,

就说明有病毒、细菌、寄生虫侵入人体了,

纤维瘤

皮下结缔组织形成的小凸起。

继发性XXX原发性XXX

同一种病症可能有多种致病原因,

有些原因现有医学理论已经建立清晰、明确的认知,

有些病因的认知还不够清晰、明确。

病因明确的统称继发性,

病因不明确的统称为原发性。

特发性XXX

特发性指原因不明。

(医学还在进步,现在不明的将来都会逐渐明确的)

模糊类

风湿

所有关节病或者关节不适都可以叫风湿。

运动康复评估加病理性诊断的话

能细分出上百种更具体的诊断。

紊乱

紊子释义就是乱的意思,

所以紊乱的字面意思是:乱×2

可以理解为:失常,

和正常状态不一样了,

就可以叫紊乱,

关节紊乱、激素紊乱都是。

具体是哪里不正常,

因为什么不正常,

应该有更详细的诊断。

结节

组织表面形成小凸起就可以叫结节。

关节劳损

同上,

关节的哪部分,

出现了哪种类型的劳损,

应该有更详细的诊断。

软组织疾患

同上。

退行性改变(渐行性退化)

退行性改变是指年龄逐渐增大,

身体代谢、修复能力渐渐衰减,

进而引发的一些不可抗拒且不可逆的衰老变化。

是一个概括性的说法,

在运动康复评估里也可以定位到具体体征,

比如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脊柱生理曲度改变之类的。

对于30多岁甚至20多岁的人来说,

还远没有到达身体机能、结构衰退的阶段,

当也出现了这类症状时,

通常是由于不良的身体使用习惯导致的,

比如不良姿态保持时间太久,

或者严重缺乏锻炼之类的,

因为这种原因也可能引发

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脊柱生理曲度改变之类的体征。

给一个年轻人定上退行性改变的诊断就太模糊了。

并且退行性改变这个诊断中,

包含着“不可逆”的因素,

而二三十岁的人群面临同样的症状时,

通常是大部分可逆甚至完全可逆的,

根据具体引发因素做加强、矫正训练就可以。

玄幻类

膝盖瓣膜受损

膝盖是髌骨的俗称,

瓣膜是心脏上的结构,

髌骨上哪有瓣膜呀,

整个膝关节也没瓣膜。

有可能是把半月板叫瓣膜,

也有可能是把膝关节滑膜叫瓣膜?

我也不知道。

骨盆膨出髋关节膨出

膨出是描述椎间盘的。

肌纤维钙化

这个诊断我猜是“肌肉纤维化”。

骨盆错位

错位通常是描述关节结构的,

骨盆是一个整体结构,

不存在错位,

所以更有可能是说骶髂关节错位,

上边写了。

懒得解释类

头夹肌损伤

头夹肌损伤了

头夹肌在这

肌肉发炎

肌肉发炎了

脊柱侧弯/侧凸

脊柱侧弯了

老寒腿

伪命题不解释

斜颈

头部不在胸廓正上方

胸锁乳突肌收缩

收缩有什么好解释的?

胸锁乳突肌在这

大转子

大转子在这

脂肪垫

起缓冲作用的组织,

下图是髌下脂肪垫和足底脂肪垫。

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在这

一级词汇

急性物理损伤

突发、剧烈的物理性损伤,

比如车祸、高空坠物砸伤等。

慢性物理损伤

长期、轻微的物理损伤,

比如长期体力劳动、长期不良姿态等。

器质性损伤

器官或组织遭到破坏,

导致器官组织能永久性减弱或消失。

开放性损伤

皮肤组织受损开口,

皮下组织直接暴露在外。

封闭性损伤

内部组织受到损伤,

皮肤没有受损开口。

绞锁

关节在运动中突然卡死的现象。

写完就直接发了,

完全不想再检查一遍。

赞赏

长按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病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mw.com/bzhg/15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