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证,是指肢体萎弱无力,肌肉萎缩,甚至运动功能丧失而成瘫痪之类病证。因其多见于下肢,故又称“痿躄”。本证多见于多发性神经炎,小儿麻痹后遗症,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肉萎缩,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症、癔病性瘫痪和表现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症等。〔病因病机〕肺胃热盛:感受温邪热毒,肺受热灼,津液耗伤,不能输精于皮毛、筋肉失于濡润:或因嗜食辛辣甘肥,脾胃积热,津液亏耗,筋肉失于滋养,逐成痿证。湿热浸淫:久卧湿地,涉水淋雨,感受湿邪,湿留不去,郁而化热,蕴蒸阳明,以致宗筋弛缓而成痿证。肝肾阴虚:老年肝肾不足,或因久病阴虚不复,或房劳伤肾,阴精虚乏,筋脉失其营养亦可渐成痿证。〔辨证论治〕本病以四肢筋肉弛缓无力,失去运动功能为主证。初犯多有发热,继则上肢或下肢,偏左或偏右,痿软无力,重者下肢完全不能运动、肌肉日渐瘦削,但无疼痛的症状。肺胃热盛:兼有发热、咳嗽,烦心,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细数。湿热浸淫:兼有身重、小便混浊,胸闷,或两足发热,得冷则舒,舌苔黄腻,脉濡数。肝肾阴虚:兼有腰脊痠软,遗精早泄,头晕目眩,舌质红,脉细数。体针治则根据不同病因,以清热化湿,调理肺胃,补养肝肾为主。“治痿独取阳明,”取手、足阳明经为主,兼取手、足太阴,足少阴、厥阴经穴。处方主穴:上肢:肩髃曲池合谷阳溪下肢:髀关梁丘足三里解溪配穴:肺胃热盛配尺泽肺俞内庭中脘湿热浸淫配阴陵泉脾俞肝肾阴虚配肝俞肾俞悬钟阳陵泉方义本方根据《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取手足阳明经穴轮换使用,以清其热。阳明与太阴为表里,肺主治节,脾主运化,故配肺俞、尺泽除肺热以清上源;脾俞、阴陵泉化湿热以健中洲,使热清湿化;内庭、中脘,调理脾胃以清胃热。肝肾阴虚,当取肝俞、肾俞二穴,调整二脏精气以补肝肾;肝主筋,故取筋会阳陵泉,肾主骨髓,取髓会绝骨,四穴相配有坚强筋骨之功效。治法肺胃热盛和湿热浸淫者,单针不灸,多用泻法,或兼用皮肤针叩刺,热退后,可用灸法或针灸并施。肝肾阴虚者,针用补法。耳针取穴肺、胃、大肠、肝、脾、肾、神门、相应部位。刺法强刺激,每次选3~5个穴,留针1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皮肤针用皮肤针轻叩背部肺俞。胃俞、肝俞等穴和手、足阳明经线,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应用例案〕一人身长五尺,因伤酒色,渐觉肌肉消瘦,予令灸关元三百壮,服保元丹一斤。自后,大便滑,小便长,饮食渐加,肌肉渐生,半年如故(《扁鹊心书》)。解溪、委中、阴陵泉、内庭、悬钟、太溪,用七星针叩刺,每日一次,按上方治疗十八次。(摘自《现代针灸医案选》)。〔文献摘录〕脚弱无力:公孙、足三里、绝骨、申脉、昆仑、阳辅(《针灸大成》)。手足麻痹:足临泣、太冲、曲池、大陵、合谷、三里、中渚(《针灸大全》)。附:多发性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又称末梢神经炎,是一种具有对称性的四肢远端感觉障碍,伴有弛缓性瘫痪及营养机能障碍症状的疾患。早期近似着痹,晚期近似痿证。本病的成因,多由感受湿热病毒之邪,侵淫于四肢,气血痹阻;或由嗜食油酪辛热之品,消泺精血,不能营养四肢筋脉,以致肢体疼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缩,运动功能障碍。劳累、涉水、受寒常为本病的诱因。本病的临床表现,初起肢体运动无力,每于数天内达到最高峰,同时出现较明显的肌肉萎缩,可伴有发热,头痛及颈部强硬感,瘫痪可同时影响四肢,亦可以从下肢或上肢开始,呈对称性的肌力减退乃致全瘫;一般以肢体远端为重,但亦有近端比远端更重者。瘫痪前多有手足麻木疼痛及蚁行感,自觉如着手套或袜子,并常与后遗肢体力弱持久存在。病情一般2~3周后即趋稳定,1~2个月渐渐恢复,部分病人亦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肌肉萎弱,麻木乏力,舌淡苔少,脉象细弱等症。治疗应以清化湿热,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主,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八邪、阳池、养老、后溪、少海、环跳、阳陵泉、悬钟、三阴交。太白、漏谷、足三里、解溪、八风等穴。每次可轮取3~5穴,初期针宜泻法,清泄湿热,疏导气血;后期宜针灸并用,补气和血,舒筋活络。复习思考题1.何谓痿证,其病因是什么?2.痿证的症状特点是什么?与痹证的区别是什么?3.痿证的针灸治疗原则是什么?为什么?4.简述痿证的针刺处方、方义。
说明: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教学安排中,关于各种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学员应在学完前两年的中医基础课程后才能学习。光明中医网校摘录光明教材中此类治病内容,是为了供学员参考。学员至少要学完光明教材概论课程,理解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风热暑湿燥寒、表里寒热虚实等概念后,才能理解这些治疗方法。
使用方药治病应了解本草药性、方剂配伍基本知识,使用针灸治病应了解穴性、手法、禁忌,因此学员应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切忌贪多求快,否则欲速则不达。
更多精彩文章点击下面链接
当年为什么办光明函大?年吕炳奎校长的讲话(节选)
纯中医教育与光明中医及网校
光明中医教学体系探讨
光明中医的办学方法:自学?答疑?实践?拜师
合格临床中医师能力大纲(光明中医网校)
忆光明中医函大,聚光明中医精英,展光明中医前景
祝贺北京清北中医药跨界工程研究院与光明中医网校达成战略合作
国医大师李今庸:揭秘为什么中医博士不会看病
郝万山老师谈学习内经伤寒该使用什么工具书
什么是训诂?为什么学习中医要了解训诂学?
光明中医教材与其他中医教材的区别及阴阳五行答疑
热烈欢迎光明中医网校校长范竹雯及副校长一行莅临深圳视察指导工作
中医基础理论之滴水石穿系列
学医要学古汉语
中医四大经典辨析
浅谈《中医药学概论》的学习
怎样认识阴阳学说
感冒
感冒患者用药十忌
七?分?钱?中?药?立?奇?功
诊法口诀学习辅导(上)(望、闻、问诊部分)
诊法口诀学习辅导(下)(切诊部分)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温病条辨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金匮要略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伤寒论》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黄帝内经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方剂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中医药学概论》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本草备要讲解》
李聪甫治学方法拾掇
背?诵?口?诀?有?方?法
方剂口诀学习辅导
如何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
学习中医必须寓医理于临床
点击在看,传承中医文化